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九年级语文单元作业
2024 年 1 月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 1 至 8 页,答题卡 1 至 4 页。总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 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3. 1-3 题使用 2B 铅笔涂答题卡,4-21 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规定的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鲜衣怒马少年时,意气风发人羡之。 阅读改变你的容颜,丰富你的思想,提高逻辑表达 能力。在阅读上花的每一秒,都将沉淀成将来更好的你。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一、【少年·敏而好学】(共 10 分)
阅读,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激励。簇新的理想,绯( )红的黎明是正在喷薄 的祖国。一部乱 péng péng( )的花白的胡子,身穿破旧夹( )袄是深受封建教育摧残 的孔乙己。不敢得罪权贵,对权贵溜须拍马并恐吓( )下层民众的是奥楚蔑洛夫。靠一根 似有千 jūn( )之力的索渡过令人战战兢兢的怒江的是一群马帮的汉子,危难之际为了国 家利益出使秦国不辱使命的是唐 jū( ) , 穷冬烈风,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的是宋濂。阅 读这些作品,我们不能只拘泥( )于文本,但也不能咬文嚼字,只有做到了真正的不求
shèn( )解,才能获取思想活力。
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绯红 fēi 夹袄 jiā 恐吓 xià 拘泥 ní
B.绯红 fěi 夹袄 jiā 恐吓 hè 拘泥 ní
C.绯红 fēi 夹袄 jiá 恐吓 hè 拘泥 nì
D.绯红 fěi 夹袄 jiá 恐吓 xià 拘泥 nì
2.上面语段中根据拼音依次写出正确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篷 均 雎 慎 B.蓬 钧 雎 甚
C .蓬 钧 睢 甚 D.篷 均 睢 慎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 ”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 ”那两句话, 望文生义造出来的。
B.毕业典礼筹备会上,同学们热烈讨论,纷纷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C.在“ 向未来 ”演讲比赛中,他得意忘形地说: “要让青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 ” D.“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沂水县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打造样板村。
4.沂水电视台制作了一期“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访谈节目,邀请王老师和小沂同学作为嘉 宾参加。下面是主持人文文同学的一段采访实录。(4 分)
九年级语文第 1页(共 8 页)
①文文: 首先,感谢王老师百忙之中来到我们的直播间, 同时也祝贺小沂同学荣获《全市 中学生辩论大赛》最佳辩手的称号。小沂同学,你获得这项荣誉最得益于什么
②小沂:我觉得是读书。
③文文: 你平时主要选择哪些书为主去读
④小沂:除了《朝花夕拾》《傅雷家书》 《艾青诗选》 《西游记》这些书外,《资治通鉴》 《古文观止》《苏东坡传》《哲学简史》《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等,我也非常喜欢。
⑤文文:王老师,您怎么看待小沂同学的选择
⑥王老师: 小沂同学的选择对大家还是很有启发的: 。
⑦文文:现在,非纸化阅读很流行,你们怎么看
⑧小沂: 我觉得读起来很方便, 网上的书也很多,还可以随时跟书友交流。
⑨王老师: 随着科技的发展,非纸化阅读越来越受到很多同学的喜欢。但是纸质阅读仍然 优势明显。 当你捧着一本书,在闻到墨香的同时,感受它独有的质感,它给你带来更直观的 阅读体验。况且阅读不是简单的阅读行为,还需要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非纸化阅读鲜 艳的色彩,很强的变动性,很难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难以养成专注的习惯。 当你翻动纸张, 摩挲纸上跃动的文字,沉浸其中,你的思想会变得更加深刻。所以,我个人觉得纸质阅读不 能被取代。
(1)结合具体语境,补写第⑥段中画横线处的内容。 (2 分)
(2)这段采访实录,第①段有一处标点运用错误,第③段有语病,请你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标点 :第①句,修改意见 : 。 (1 分)
病句 :第③句,修改意见 : 。 (1 分) 二、【少年·诗文入心】(共 23 分)
(一)5.以下是文文同学的分类整理,请你帮忙在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8 分)
类 别 诗文名句 作者出处
诗中景 (1) ,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 忆洛中旧游》
(2)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 ,半竿斜日旧关城。 (4) 《浣溪沙》
诗中情 (5)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
文中哲理 (6) ,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7)读史使人明智, ,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 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诗中典故 (8)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见赠》
九年级语文第 2页(共 8 页)
(二)6.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4 分)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诗人搬家时,正值秋日,微风轻拂,湖上亭呈现出一派宜人的景色。
B. “系 ”字形象地描写了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C. “啼 ”字是指黄莺的啼叫,这频繁的啼叫声,难免让诗人更添烦躁之情。
D. 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地步,故而忧乐与共,灵犀相通。 (2)诗歌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借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 10 题。(共 11 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 ,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 还。 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 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 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尝趋百里 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 , 色愈恭 ,礼愈至 ,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 ,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穷冬烈风 , 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 , 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 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 ,无 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 ,右备容臭 ,烨 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 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 ,未有所成 ,犹幸预君子之列 , 而承天子之宠光 ,缀公卿之 后, 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选自《宋濂全集》卷三十一)
【乙】祖莹 ,字元珍 , 范阳遒人也。 以文学著称 , 官至车骑大将军。 父季真 ,位中书 侍郎、钜鹿太守 ,北朝人。 莹年八岁能诵《诗》、 《书》 ,十二为中书学生 ,好学耽书 , 以昼继夜 , 父母恐其成疾 ,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 ,驱逐僮仆 , 父母寝睡之后 ,燃 火读书 , 以衣被蔽塞窗户 ,恐漏光明 ,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 , 内外亲属呼为 “ 圣小 儿 ”。 尤好属文 , 中书监高允每叹曰: “此子才器 ,非诸生所及 ,终当远至。 ” 时中书博 士张天龙讲《尚书》 ,选为都讲。 生徒悉集 , 莹夜读书劳倦 ,不觉天晓 ,催讲既切 ,遂误 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 ,乃置《礼》 于前,诵《尚书》 三篇 , 不遗一字。 讲罢 ,孝怡异之 , 向博士说 ,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 , 召入令诵五经
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选自《北史·祖莹传》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 分)
(1) 尝趋百里外 趋:
(2)犹幸预君子之列 预 :
九年级语文第 3页(共 8 页)
(3)尤好属文 属 :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B.久而乃和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以衣被蔽塞窗户士 徒 以有先生矣
D.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乡为身死而不受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1)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10.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主人公勤奋读书的经历,但写作手法不同,请简要分析两篇文章的写作
特色。(2 分)
三、【少年·悟情明理】(共 17 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 12 题。(6 分)
读书不妨“踮起脚 ”
周慧虹
①那天听一位文化学者谈读书,她提到读书应当“踮起脚 ”,令人感觉颇为生动形象。 这里所说的“踮起脚 ”, 自然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踮起脚来,而是指阅读姿态的调整、读书内 容的选择。
②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A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高贵, 古往今来鲜有人否认读书的意义。如果说,过去年代由于可供阅读的书籍有限,加之不少人 因家境条件的制约,使得读书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可如今尽管书业发达了,社会物质条件 普遍丰裕了,但读书对于不少人仍非自由之事。其中包括了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有些人有 心读书而没时间读;其二则是有的人不乏阅读的冲动,却不知道该读哪些书。
③对于那些想读书而总是抱怨没时间的读者,只能说“ 时间如海绵里的水 ”,全凭自己 去挤了。至于那些不清楚自己该读什么书的读者,确有必要提醒其一句——读书不妨“踮起 脚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在阅读时容易迷失自我,要么读得过于随心所欲,要么就是盲 目跟风。“过于随心所欲 ”,指一些人总是习惯于读自己感兴趣的轻松内容,对于稍有难度 的则一概敬而远之;而有些人的“盲目跟风 ”,主要表现为缺乏阅读主见,别人说什么书好就 欣欣然赶紧去读,其结果很可能内容不合自己口味。
④越是无暇读书,越是面对海量的阅读内容,读书时就越要有所选择。关于读书,英国 大学者培根说得好,“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固吞枣,个别的书则须细嚼慢咽,充 分消化。 ”而要说到对于不同的书采取各异的阅读态度,作家周国平在其《读永恒的书》 中 给出了具体答案,他将古今中外的书籍大致分为了三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它们不能给 人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世上的书,大多 属于此类;三是必读的书,也就是经典名著。这些必读之书,应该就是需要很多读者“踮起
九年级语文第 4页(共 8 页)
脚 ”来读的书, 自当细嚼慢咽,尽可能地消化吸收。
⑤当然,经典名著虽好,对于有些读者却未必适合。毕竟,读书不仅仅是接受已有的知 识,而且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与经验,来跟书本上的内容相对应,继而从书中获得新的启发。 这种情况下,有些读者对于有的经典名著读不下去亦属正常,没准,此时读不下去,过些时 候再读就醍醐灌顶、如饮甘饴了。既然如此,强扭的瓜不甜,暂且将不适合自己读的经典名 著放一放,转而选择那些自己“踮起脚 ”就可以够得着的好书来读,未尝不是一种理性的阅 读姿态。
⑥人生在世,脚下道路不可能只有坦途,面对或崎岖蜿蜒或陡峭险唆的路,不能总绕着 走,有时需要迎难而上,读书亦然。一个人只喜欢待在自己的认知舒适区,不想着“踮起脚 ” 来探访书里更为秀美的景致,无疑颇多遗憾。
11.同学们读完文章后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下列对话。(3 分)
佳妮: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读书应该多多益善。
李夏:你说的不对,作者的主要观点是① 。 郑字:是的,文章首先论证了② , 然后
论证了读书要有所选择,最后③ 。 佳妮:谢谢你们,我明白了。
12.大家围绕文章 A 处的内容展开了讨论,下面是教室里张贴的两则名人名言,文文认为其中
一条可以补充在空缺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选择。(3 分)
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②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16 题。(11 分)
父亲和那棵树
寇建斌
①父亲把香椿树锯倒了。
②先剃去枝杈,再锯断树干。女儿云到家时,树已躺在地上。院子空出一片,枝叶散落 一地。云大喊: “爸,你怎么把树锯了? ”父亲笑笑,不语,兀自打理着那已然不是树的木 头。
③树是父亲小时候栽的,与父亲的年龄相仿。一开春,就会冒出一树嫩芽,散发出醇厚 浓郁的香气,灌满院子,灌满屋子,溢到村里村外。
④到了谷雨这天,父亲就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云想爬到树杈上摘,父亲说树还 小呢,撑不住。云想拿竹竿自己摘,父亲说小孩子手上没准呢,会把树弄疼的。云只能巴巴 地抬着下颌看父亲摘。
⑤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父亲很小心,扳住 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苗嫩芽就飘落下来。云举着两只小手赶紧去接,嫩芽浮在手掌里, 晶莹透亮,比花儿还漂亮。 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 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父亲摘,云捡,待那洒满金色阳光的嫩芽都到了梦 筐里,云便把一箩筐阳光抱进屋里。
⑥这天的饭食里便有了云最爱吃的菜——香椿炒鸡蛋。金黄色的鸡蛋,翠绿色的香椿, 杂糅在一起,很好看,也很好吃。云便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九年级语文第 5页(共 8 页)
⑦香椿树很奇特,被剃光了头,就像理了发,很快又长出一茬嫩芽,接着又被剃一次。 之后的叶子不香不嫩了,才属于它。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 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干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干裂,而且高大挺拔, 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脆,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 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 芽。
⑧父亲剥去树皮,解了板,码好放起。次年开春,把铸、凿、刨、斧、锯全套把式搬出 来,开始在木板上打墨线,他在做一件家具。云问做什么,父亲仍笑笑,不语。
⑨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后来村里需要, 当了民办教师,就没 有时间了,家里至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云半夜醒来, 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 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农活耽误得多,庄稼收成也不好,不待别人奚落,他就羞愧不已。 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他 很早就患上了肺病,人佝偻成大虾,嗓子咳到嘶哑。云劝父亲去看病,好多人也劝,父亲只 笑笑[1],说没事,依旧坚持上课,他一刻也放不下他的学生。
⑩父亲像雕琢工艺品一样,用他的香椿木做那件家具。按传统工艺,全部榫卯,不用一 颗螺丝、铁钉。他做得很痴迷,也很吃力。谷雨这一天,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 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 家里人,邻居,还有村里的许多人都 来看,无不赞叹。那天,父亲笑[2]了,也永远地止住了咳嗽,笑容凝固在了他的脸上。
又是谷雨,云坐在方桌前,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 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想父 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 年 5 月 25 日,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第①自然段,单句独立成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以阅读冲击感。
B.父亲当民办教师,工资很少,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感到后悔,羞愧不已。 C.第[1][2]处“笑 ”含义不同,第[1]处是不在意的笑,第[2]处是心愿终了倍感欣慰的笑。
D.文章构思巧妙,以香椿树为线索,既叙写眼前的事,又插入相关回忆,行文波澜起伏。
14.第⑦自然段写臭椿树有何作用? (2 分)
15.请根据提示,赏析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3 分)
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 肺里,脑袋里。(词语运用角度)
16.结尾写云坐在方桌前“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 ”,她感悟到什么?请写 出两点,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4 分)
四、【少年·经典为伴】(共 20 分)
九年级语文第 6页(共 8 页)
(
(1)
)17.请把文文研读名著时整理的笔记补充完整。(7 分)
简 爱 某地 某人 情感
洛伍德学校 ① 师生情
② 罗切斯特 ③
沼泽山庄 ④ 感激之情
(2)
食物 人物 事件 作用
大虾元子 范进 ① 表现其虚伪
云片糕 ② 谎称云片糕是珍贵的药,借此 赖掉了船钱 活画出一个信口 雌黄 、仗势欺人 、 唯 利是图的乡绅形象
③ 甘露僧 将萧云仙送给他的③放在两口 缸里,捣碎了加水,全寺僧众分喝 了 表现了佛家无欲 无求、人皆享之
18.文文分享了借助“批注 ”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文文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的一处 批注,请同学们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 分)
【原文】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批注】 范进之“不省人事 ”,喜也,喜由悲来 ;周进之“不省人事 ”,悲也,悲极 喜生。
(1) 同样是“不省人事 ”,但是一喜一悲。批注者为何认为范进是“喜由悲来 ”,周进是 “悲极喜生 ”?请你结合作品相关情节回答。(2 分)
(2)作者两次写“不省人事 ”有何用意?(2 分)
19.文文同学在排练《简 爱》话剧时,对表演简 爱的一段对话,采用哪一种译本产生了分歧。
请你联系小说相关情节,并结合简 爱的个性,发表你的看法。(4 分)
版本一:你以为, 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版本二: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
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
九年级语文第 7页(共 8 页)
20.比较阅读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力。联系下面的评论,结合原著内容,分析《儒林外
史》 中的沈琼枝和简·爱共同的“个性 ”。(5 分)
【链接材料】法国评论家欧仁·福萨评价简·爱: “充满生气勃勃的个性。 ”
五、【少年·阔步前行】(50 分)
21.
征稿启事 由“读 ”至“懂 ”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朋友,读懂误解背后的真诚; 读父母,读懂琐碎背后的挚爱;读老师,读懂严厉背后的期许;读山水,读懂旖 旎背后的柔情 。读懂目光,读懂坚强,读懂童年,读懂自己……为记录这些成 长,校文学社面向全体毕业班同学征稿啦! 请以《读懂 》为题,写一篇文章。 征稿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字迹工整; ④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征稿时间:2024 年 1 月 25 日 校文学社 2024 年 1 月 25 日
九年级语文第 8页(共 8 页)九年级语文单元作业答案
2024年1月
一、【少年·敏而好学】(共10分)
1.(2分)C 2.(2分)B 3.D(2分)
4.(4分)(1)示例:优秀的阅读者,不但会选择教材规定阅读的书目,还会有语文学科的深度阅读和跨学科的拓展阅读。(2分)
(2分 ,每空1分)标点: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病句:删去“为主”
二、【少年·诗文入心】(共23分)
5.(8分,每题1分)
(1)杏花疏影里
(2)衡阳雁去无留意
(3)一抹晚烟荒戍垒
(4)纳兰性德
(5)赢得生前身后名
(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读诗使人灵秀
(8)到乡翻似烂柯人
6.(4分)
(1)D (2分)
(2)柳条、藤蔓、黄莺。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难舍。(2分)
(三)(共11分)
7.(3分)(1)快步走 (2)参与 (3)撰著(答“写、写作”也可)
(2分)B
(4分)
(1)寄居在旅店,店主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用。(2分)
(2)这个孩子的才能器识,不是众多学生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2分)
10.(2分)
【甲】文多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彰显矛盾,或揭示道理,鲜明而有说服力。(1分)
【乙】文主要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祖莹天资聪慧、读书勤奋的特点。(1分)
【少年·悟情明理】(共17分)
(一)(共6分)
11.(3分,每空1分)
①读书应调整阅读姿态、选择阅读内容。
②读书意义重大,但如今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易事。
③总结全文,指出要理性阅读书籍
(3分)
我选择①。A处于文章第②段,主要内容与读书有关,①句列举了读书的好处是怡情、傅彩和长才,有力地论证了文章中“古往今来鲜有人否认读书的意义”,而②句则与教育有关,与读书主题关系不大。(作出选择1分,说明理由2分)
(二)(共11分)
13.B (2分)
B.有误,由“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判断“感到后悔,羞愧不已”错误。
14.(2分)
内容上,对比衬托,以臭椿的“趾高气扬的傲慢”等特征反衬香椿树的美好,表达了对香椿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结构上,为下文以香椿树象征父亲作好铺垫。.
(3分)
“擎”“眯”“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云吮吸香椿香味的醉人情景,突出了香椿树香味怡人,表达出喜悦和赞美之情。
(4分)
感悟到要像香椿树那样为后人留下芬芳;感悟到要像父亲那样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香气”。香椿树一年两茬献出叶子,最后即使做成桌子,仍有“繁复细密的花纹”“渗出的香气”,由此看感悟做人要奉献,要为后人留下芬芳;父亲虽然是一个手巧的木匠,但因为有放不下他的学生,他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甘愿受贫,获得人生有价值,有意义。
四、【少年·经典为伴】(共20分)
(7分)
(1)(4分) ①谭波儿 ②桑菲尔德庄园 ③爱情 ④圣约翰
(2)(3分)
①知县设宴接待范进和张静斋,范进嫌筷子奢侈,换了竹筷才吃饭,知县觉得他居丧尽礼,正遗憾未准备素菜,却见范进夹了个大虾元子
②严贡生
③梨
(4分)
(2分)
范进中举后狂喜至“不省人事”,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一下子勾起了内心复杂的情感,有屡试不第的挫败,有忍饥挨饿的贫穷,有受尽冷眼的屈导……这一切在他狂喜之时一齐涌上心头,因此说此时的范进是“喜由悲来”。周进参观贡院时看号板,悲从中来,撞板至“不省人事”,但由此却得到了几个商人的资助,并最终获取功名,因此说周进是“悲极喜生”。
(2)(2分)
刻画范进与周进热衷功名的丑态,以讽刺笔法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的毒害。
19.(4分)
示例一:我喜欢版本一。简·爱以为罗切斯特先生要娶英格拉姆小姐,所以她满腔悲愤。①这些话是情绪失控的简·爱发自内心、脱口而出的,她不会考虑语言是否工整和对仗。因而版本一富有口语特点的“我穷”等四个词符合当时的情境,而版本二则过于书面化了。②版本一“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一句中没有逗号,更能体现当时简·爱语气急促、情绪激动的状态。③“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两句更简洁、有力,表现出简·爱当时几近疯狂的状态,充分展现简·爱追求平等、自尊自爱的性格特征。
示例二:我觉得版本二好。当时简 爱以为罗切斯特先生要娶英格拉姆小姐,所以她满腔悲愤。①“一贫如洗”等四字短语连用,富有文采和气势,恰如其分地传递出当时简 爱激愤的内心。②“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用对偶修辞,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富有文采,表现了简 爱追求平等、自尊自爱的个性。③用“难道……”加强反问语气,句子更有力度,甚至还略带讽刺语气,更能体现简 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个性,以及坚持独立人格绝不苟且的性格特征。
20.(5分)
琼枝善诗书,看重名节,被骗做妾,得知不是正室后不甘心作小,私逃出南京,靠刺绣、卖文自食其力,是一个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简 爱坚持爱情的平等,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了妻子,简 爱选择离开,不愿做依附于他的情人。可以看出她们都是自尊自爱、独立自强的女性,力求精神上的平等自由,具有敢于反抗的个性特点。
五、【少年·阔步前行】(50分)
21.评分标准:
从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四个方面分五类,按以下标准评分。
一类卷:45-50分。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语言准确,行文流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书写正确,工整清晰。以4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类卷:38-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字休端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3个以下。以4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30-37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清楚;字体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10个以下。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类卷:21-29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病较多;层次不够清楚;字迹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以2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20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文理不通;结构混乱;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字多,不会使用标点。
说明:中考作文平均分在35分左右;一类卷在20%以内;必须认真读完,合理打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