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语文单元作业2024 年 1 月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 1 至 8 页,答题卡 1 至 4 页。总分 120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 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3. 1-3 题使用 2B 铅笔涂答题卡,4-21 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规定的区域内,在试题卷上答题不得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鲜衣怒马少年时,意气风发人羡之。 阅读改变你的容颜,丰富你的思想,提高逻辑表达 能力。在阅读上花的每一秒,都将沉淀成将来更好的你。让我们一起读书吧!一、【少年·敏而好学】(共 10 分)阅读,要善于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激励。簇新的理想,绯( )红的黎明是正在喷薄 的祖国。一部乱 péng péng( )的花白的胡子,身穿破旧夹( )袄是深受封建教育摧残 的孔乙己。不敢得罪权贵,对权贵溜须拍马并恐吓( )下层民众的是奥楚蔑洛夫。靠一根 似有千 jūn( )之力的索渡过令人战战兢兢的怒江的是一群马帮的汉子,危难之际为了国 家利益出使秦国不辱使命的是唐 jū( ) , 穷冬烈风,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的是宋濂。阅 读这些作品,我们不能只拘泥( )于文本,但也不能咬文嚼字,只有做到了真正的不求shèn( )解,才能获取思想活力。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绯红 fēi 夹袄 jiā 恐吓 xià 拘泥 níB.绯红 fěi 夹袄 jiā 恐吓 hè 拘泥 níC.绯红 fēi 夹袄 jiá 恐吓 hè 拘泥 nìD.绯红 fěi 夹袄 jiá 恐吓 xià 拘泥 nì2.上面语段中根据拼音依次写出正确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篷 均 雎 慎 B.蓬 钧 雎 甚C .蓬 钧 睢 甚 D.篷 均 睢 慎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 ”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 ”那两句话, 望文生义造出来的。B.毕业典礼筹备会上,同学们热烈讨论,纷纷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C.在“ 向未来 ”演讲比赛中,他得意忘形地说: “要让青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 ” D.“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沂水县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打造样板村。4.沂水电视台制作了一期“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 ”访谈节目,邀请王老师和小沂同学作为嘉 宾参加。下面是主持人文文同学的一段采访实录。(4 分)九年级语文第 1页(共 8 页)①文文: 首先,感谢王老师百忙之中来到我们的直播间, 同时也祝贺小沂同学荣获《全市 中学生辩论大赛》最佳辩手的称号。小沂同学,你获得这项荣誉最得益于什么 ②小沂:我觉得是读书。③文文: 你平时主要选择哪些书为主去读 ④小沂:除了《朝花夕拾》《傅雷家书》 《艾青诗选》 《西游记》这些书外,《资治通鉴》 《古文观止》《苏东坡传》《哲学简史》《中国古代造船与航海》等,我也非常喜欢。⑤文文:王老师,您怎么看待小沂同学的选择 ⑥王老师: 小沂同学的选择对大家还是很有启发的: 。⑦文文:现在,非纸化阅读很流行,你们怎么看 ⑧小沂: 我觉得读起来很方便, 网上的书也很多,还可以随时跟书友交流。⑨王老师: 随着科技的发展,非纸化阅读越来越受到很多同学的喜欢。但是纸质阅读仍然 优势明显。 当你捧着一本书,在闻到墨香的同时,感受它独有的质感,它给你带来更直观的 阅读体验。况且阅读不是简单的阅读行为,还需要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非纸化阅读鲜 艳的色彩,很强的变动性,很难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难以养成专注的习惯。 当你翻动纸张, 摩挲纸上跃动的文字,沉浸其中,你的思想会变得更加深刻。所以,我个人觉得纸质阅读不 能被取代。(1)结合具体语境,补写第⑥段中画横线处的内容。 (2 分)(2)这段采访实录,第①段有一处标点运用错误,第③段有语病,请你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标点 :第①句,修改意见 : 。 (1 分)病句 :第③句,修改意见 : 。 (1 分) 二、【少年·诗文入心】(共 23 分)(一)5.以下是文文同学的分类整理,请你帮忙在空缺处填上合适的内容。(8 分)类 别 诗文名句 作者出处诗中景 (1) ,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 忆洛中旧游》(2)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3) ,半竿斜日旧关城。 (4) 《浣溪沙》诗中情 (5)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文中哲理 (6) ,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7)读史使人明智, , 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 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诗中典故 (8)怀旧空吟闻笛赋,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见赠》九年级语文第 2页(共 8 页)(二)6.阅读下面诗词,完成题目。(4 分)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A. 诗人搬家时,正值秋日,微风轻拂,湖上亭呈现出一派宜人的景色。B. “系 ”字形象地描写了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C. “啼 ”字是指黄莺的啼叫,这频繁的啼叫声,难免让诗人更添烦躁之情。D. 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地步,故而忧乐与共,灵犀相通。 (2)诗歌主要描写了哪些意象?借此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 10 题。(共 11 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 ,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 还。 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 弗之怠。 录毕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 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尝趋百里 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 , 色愈恭 ,礼愈至 ,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 ,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 ,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穷冬烈风 , 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 , 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 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 ,无 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 ,右备容臭 ,烨 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 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 ,未有所成 ,犹幸预君子之列 , 而承天子之宠光 ,缀公卿之 后, 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选自《宋濂全集》卷三十一)【乙】祖莹 ,字元珍 , 范阳遒人也。 以文学著称 , 官至车骑大将军。 父季真 ,位中书 侍郎、钜鹿太守 ,北朝人。 莹年八岁能诵《诗》、 《书》 ,十二为中书学生 ,好学耽书 , 以昼继夜 , 父母恐其成疾 ,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 ,驱逐僮仆 , 父母寝睡之后 ,燃 火读书 , 以衣被蔽塞窗户 ,恐漏光明 ,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 , 内外亲属呼为 “ 圣小 儿 ”。 尤好属文 , 中书监高允每叹曰: “此子才器 ,非诸生所及 ,终当远至。 ” 时中书博 士张天龙讲《尚书》 ,选为都讲。 生徒悉集 , 莹夜读书劳倦 ,不觉天晓 ,催讲既切 ,遂误 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 ,乃置《礼》 于前,诵《尚书》 三篇 , 不遗一字。 讲罢 ,孝怡异之 , 向博士说 ,举学尽惊。后高祖闻之 , 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之。 以才名拜太学学士。 选自《北史·祖莹传》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 分)(1) 尝趋百里外 趋:(2)犹幸预君子之列 预 :九年级语文第 3页(共 8 页)(3)尤好属文 属 :8.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久而乃和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以衣被蔽塞窗户士 徒 以有先生矣D.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乡为身死而不受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1)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2)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10.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主人公勤奋读书的经历,但写作手法不同,请简要分析两篇文章的写作特色。(2 分)三、【少年·悟情明理】(共 17 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 12 题。(6 分)读书不妨“踮起脚 ”周慧虹①那天听一位文化学者谈读书,她提到读书应当“踮起脚 ”,令人感觉颇为生动形象。 这里所说的“踮起脚 ”, 自然并非字面意义上的踮起脚来,而是指阅读姿态的调整、读书内 容的选择。②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A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高贵, 古往今来鲜有人否认读书的意义。如果说,过去年代由于可供阅读的书籍有限,加之不少人 因家境条件的制约,使得读书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可如今尽管书业发达了,社会物质条件 普遍丰裕了,但读书对于不少人仍非自由之事。其中包括了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有些人有 心读书而没时间读;其二则是有的人不乏阅读的冲动,却不知道该读哪些书。③对于那些想读书而总是抱怨没时间的读者,只能说“ 时间如海绵里的水 ”,全凭自己 去挤了。至于那些不清楚自己该读什么书的读者,确有必要提醒其一句——读书不妨“踮起 脚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读者在阅读时容易迷失自我,要么读得过于随心所欲,要么就是盲 目跟风。“过于随心所欲 ”,指一些人总是习惯于读自己感兴趣的轻松内容,对于稍有难度 的则一概敬而远之;而有些人的“盲目跟风 ”,主要表现为缺乏阅读主见,别人说什么书好就 欣欣然赶紧去读,其结果很可能内容不合自己口味。④越是无暇读书,越是面对海量的阅读内容,读书时就越要有所选择。关于读书,英国 大学者培根说得好,“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固吞枣,个别的书则须细嚼慢咽,充 分消化。 ”而要说到对于不同的书采取各异的阅读态度,作家周国平在其《读永恒的书》 中 给出了具体答案,他将古今中外的书籍大致分为了三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它们不能给 人提供任何精神的启示、艺术的欣赏或有用的知识;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世上的书,大多 属于此类;三是必读的书,也就是经典名著。这些必读之书,应该就是需要很多读者“踮起九年级语文第 4页(共 8 页)脚 ”来读的书, 自当细嚼慢咽,尽可能地消化吸收。⑤当然,经典名著虽好,对于有些读者却未必适合。毕竟,读书不仅仅是接受已有的知 识,而且要通过自己的思考与经验,来跟书本上的内容相对应,继而从书中获得新的启发。 这种情况下,有些读者对于有的经典名著读不下去亦属正常,没准,此时读不下去,过些时 候再读就醍醐灌顶、如饮甘饴了。既然如此,强扭的瓜不甜,暂且将不适合自己读的经典名 著放一放,转而选择那些自己“踮起脚 ”就可以够得着的好书来读,未尝不是一种理性的阅 读姿态。⑥人生在世,脚下道路不可能只有坦途,面对或崎岖蜿蜒或陡峭险唆的路,不能总绕着 走,有时需要迎难而上,读书亦然。一个人只喜欢待在自己的认知舒适区,不想着“踮起脚 ” 来探访书里更为秀美的景致,无疑颇多遗憾。11.同学们读完文章后展开了讨论,请你补全下列对话。(3 分)佳妮: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读书应该多多益善。李夏:你说的不对,作者的主要观点是① 。 郑字:是的,文章首先论证了② , 然后论证了读书要有所选择,最后③ 。 佳妮:谢谢你们,我明白了。12.大家围绕文章 A 处的内容展开了讨论,下面是教室里张贴的两则名人名言,文文认为其中一条可以补充在空缺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选择。(3 分)①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②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16 题。(11 分)父亲和那棵树寇建斌①父亲把香椿树锯倒了。②先剃去枝杈,再锯断树干。女儿云到家时,树已躺在地上。院子空出一片,枝叶散落 一地。云大喊: “爸,你怎么把树锯了? ”父亲笑笑,不语,兀自打理着那已然不是树的木 头。③树是父亲小时候栽的,与父亲的年龄相仿。一开春,就会冒出一树嫩芽,散发出醇厚 浓郁的香气,灌满院子,灌满屋子,溢到村里村外。④到了谷雨这天,父亲就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云想爬到树杈上摘,父亲说树还 小呢,撑不住。云想拿竹竿自己摘,父亲说小孩子手上没准呢,会把树弄疼的。云只能巴巴 地抬着下颌看父亲摘。⑤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父亲很小心,扳住 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苗嫩芽就飘落下来。云举着两只小手赶紧去接,嫩芽浮在手掌里, 晶莹透亮,比花儿还漂亮。 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 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父亲摘,云捡,待那洒满金色阳光的嫩芽都到了梦 筐里,云便把一箩筐阳光抱进屋里。⑥这天的饭食里便有了云最爱吃的菜——香椿炒鸡蛋。金黄色的鸡蛋,翠绿色的香椿, 杂糅在一起,很好看,也很好吃。云便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九年级语文第 5页(共 8 页)⑦香椿树很奇特,被剃光了头,就像理了发,很快又长出一茬嫩芽,接着又被剃一次。 之后的叶子不香不嫩了,才属于它。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 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干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干裂,而且高大挺拔, 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脆,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 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隅,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 芽。⑧父亲剥去树皮,解了板,码好放起。次年开春,把铸、凿、刨、斧、锯全套把式搬出 来,开始在木板上打墨线,他在做一件家具。云问做什么,父亲仍笑笑,不语。⑨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后来村里需要, 当了民办教师,就没 有时间了,家里至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云半夜醒来, 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 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农活耽误得多,庄稼收成也不好,不待别人奚落,他就羞愧不已。 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他 很早就患上了肺病,人佝偻成大虾,嗓子咳到嘶哑。云劝父亲去看病,好多人也劝,父亲只 笑笑[1],说没事,依旧坚持上课,他一刻也放不下他的学生。⑩父亲像雕琢工艺品一样,用他的香椿木做那件家具。按传统工艺,全部榫卯,不用一 颗螺丝、铁钉。他做得很痴迷,也很吃力。谷雨这一天,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 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 家里人,邻居,还有村里的许多人都 来看,无不赞叹。那天,父亲笑[2]了,也永远地止住了咳嗽,笑容凝固在了他的脸上。 又是谷雨,云坐在方桌前,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 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想父 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1 年 5 月 25 日,有删改)1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第①自然段,单句独立成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人以阅读冲击感。B.父亲当民办教师,工资很少,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感到后悔,羞愧不已。 C.第[1][2]处“笑 ”含义不同,第[1]处是不在意的笑,第[2]处是心愿终了倍感欣慰的笑。D.文章构思巧妙,以香椿树为线索,既叙写眼前的事,又插入相关回忆,行文波澜起伏。14.第⑦自然段写臭椿树有何作用? (2 分)15.请根据提示,赏析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3 分)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 肺里,脑袋里。(词语运用角度)16.结尾写云坐在方桌前“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 ”,她感悟到什么?请写 出两点,并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4 分)四、【少年·经典为伴】(共 20 分)九年级语文第 6页(共 8 页)((1))17.请把文文研读名著时整理的笔记补充完整。(7 分)简 爱 某地 某人 情感洛伍德学校 ① 师生情② 罗切斯特 ③沼泽山庄 ④ 感激之情(2)食物 人物 事件 作用大虾元子 范进 ① 表现其虚伪云片糕 ② 谎称云片糕是珍贵的药,借此 赖掉了船钱 活画出一个信口 雌黄 、仗势欺人 、 唯 利是图的乡绅形象③ 甘露僧 将萧云仙送给他的③放在两口 缸里,捣碎了加水,全寺僧众分喝 了 表现了佛家无欲 无求、人皆享之18.文文分享了借助“批注 ”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方法,文文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的一处 批注,请同学们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 分)【原文】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 “噫!好了!我中了!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批注】 范进之“不省人事 ”,喜也,喜由悲来 ;周进之“不省人事 ”,悲也,悲极 喜生。(1) 同样是“不省人事 ”,但是一喜一悲。批注者为何认为范进是“喜由悲来 ”,周进是 “悲极喜生 ”?请你结合作品相关情节回答。(2 分)(2)作者两次写“不省人事 ”有何用意?(2 分)19.文文同学在排练《简 爱》话剧时,对表演简 爱的一段对话,采用哪一种译本产生了分歧。请你联系小说相关情节,并结合简 爱的个性,发表你的看法。(4 分)版本一:你以为, 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版本二: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九年级语文第 7页(共 8 页)20.比较阅读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力。联系下面的评论,结合原著内容,分析《儒林外史》 中的沈琼枝和简·爱共同的“个性 ”。(5 分)【链接材料】法国评论家欧仁·福萨评价简·爱: “充满生气勃勃的个性。 ”五、【少年·阔步前行】(50 分)21.征稿启事 由“读 ”至“懂 ”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朋友,读懂误解背后的真诚; 读父母,读懂琐碎背后的挚爱;读老师,读懂严厉背后的期许;读山水,读懂旖 旎背后的柔情 。读懂目光,读懂坚强,读懂童年,读懂自己……为记录这些成 长,校文学社面向全体毕业班同学征稿啦! 请以《读懂 》为题,写一篇文章。 征稿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③字迹工整; ④文 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征稿时间:2024 年 1 月 25 日 校文学社 2024 年 1 月 25 日九年级语文第 8页(共 8 页)九年级语文单元作业答案2024年1月一、【少年·敏而好学】(共10分)1.(2分)C 2.(2分)B 3.D(2分)4.(4分)(1)示例:优秀的阅读者,不但会选择教材规定阅读的书目,还会有语文学科的深度阅读和跨学科的拓展阅读。(2分)(2分 ,每空1分)标点:将书名号改为引号病句:删去“为主”二、【少年·诗文入心】(共23分)5.(8分,每题1分)(1)杏花疏影里(2)衡阳雁去无留意(3)一抹晚烟荒戍垒(4)纳兰性德(5)赢得生前身后名(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7)读诗使人灵秀(8)到乡翻似烂柯人6.(4分)(1)D (2分) (2)柳条、藤蔓、黄莺。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难舍。(2分)(三)(共11分)7.(3分)(1)快步走 (2)参与 (3)撰著(答“写、写作”也可)(2分)B(4分)(1)寄居在旅店,店主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用。(2分)(2)这个孩子的才能器识,不是众多学生能够达到的,(他)最终会大有作为的。(2分)10.(2分)【甲】文多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彰显矛盾,或揭示道理,鲜明而有说服力。(1分)【乙】文主要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祖莹天资聪慧、读书勤奋的特点。(1分)【少年·悟情明理】(共17分)(一)(共6分)11.(3分,每空1分)①读书应调整阅读姿态、选择阅读内容。②读书意义重大,但如今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易事。③总结全文,指出要理性阅读书籍(3分)我选择①。A处于文章第②段,主要内容与读书有关,①句列举了读书的好处是怡情、傅彩和长才,有力地论证了文章中“古往今来鲜有人否认读书的意义”,而②句则与教育有关,与读书主题关系不大。(作出选择1分,说明理由2分)(二)(共11分)13.B (2分)B.有误,由“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判断“感到后悔,羞愧不已”错误。14.(2分)内容上,对比衬托,以臭椿的“趾高气扬的傲慢”等特征反衬香椿树的美好,表达了对香椿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结构上,为下文以香椿树象征父亲作好铺垫。.(3分)“擎”“眯”“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云吮吸香椿香味的醉人情景,突出了香椿树香味怡人,表达出喜悦和赞美之情。(4分)感悟到要像香椿树那样为后人留下芬芳;感悟到要像父亲那样活得有意义、有价值,有“香气”。香椿树一年两茬献出叶子,最后即使做成桌子,仍有“繁复细密的花纹”“渗出的香气”,由此看感悟做人要奉献,要为后人留下芬芳;父亲虽然是一个手巧的木匠,但因为有放不下他的学生,他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甘愿受贫,获得人生有价值,有意义。四、【少年·经典为伴】(共20分)(7分)(1)(4分) ①谭波儿 ②桑菲尔德庄园 ③爱情 ④圣约翰(2)(3分)①知县设宴接待范进和张静斋,范进嫌筷子奢侈,换了竹筷才吃饭,知县觉得他居丧尽礼,正遗憾未准备素菜,却见范进夹了个大虾元子②严贡生③梨(4分)(2分)范进中举后狂喜至“不省人事”,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一下子勾起了内心复杂的情感,有屡试不第的挫败,有忍饥挨饿的贫穷,有受尽冷眼的屈导……这一切在他狂喜之时一齐涌上心头,因此说此时的范进是“喜由悲来”。周进参观贡院时看号板,悲从中来,撞板至“不省人事”,但由此却得到了几个商人的资助,并最终获取功名,因此说周进是“悲极喜生”。(2)(2分)刻画范进与周进热衷功名的丑态,以讽刺笔法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的毒害。19.(4分)示例一:我喜欢版本一。简·爱以为罗切斯特先生要娶英格拉姆小姐,所以她满腔悲愤。①这些话是情绪失控的简·爱发自内心、脱口而出的,她不会考虑语言是否工整和对仗。因而版本一富有口语特点的“我穷”等四个词符合当时的情境,而版本二则过于书面化了。②版本一“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一句中没有逗号,更能体现当时简·爱语气急促、情绪激动的状态。③“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两句更简洁、有力,表现出简·爱当时几近疯狂的状态,充分展现简·爱追求平等、自尊自爱的性格特征。示例二:我觉得版本二好。当时简 爱以为罗切斯特先生要娶英格拉姆小姐,所以她满腔悲愤。①“一贫如洗”等四字短语连用,富有文采和气势,恰如其分地传递出当时简 爱激愤的内心。②“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用对偶修辞,句式整齐,对仗工整,富有文采,表现了简 爱追求平等、自尊自爱的个性。③用“难道……”加强反问语气,句子更有力度,甚至还略带讽刺语气,更能体现简 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个性,以及坚持独立人格绝不苟且的性格特征。20.(5分)琼枝善诗书,看重名节,被骗做妾,得知不是正室后不甘心作小,私逃出南京,靠刺绣、卖文自食其力,是一个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简 爱坚持爱情的平等,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了妻子,简 爱选择离开,不愿做依附于他的情人。可以看出她们都是自尊自爱、独立自强的女性,力求精神上的平等自由,具有敢于反抗的个性特点。五、【少年·阔步前行】(50分)21.评分标准:从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四个方面分五类,按以下标准评分。一类卷:45-50分。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语言准确,行文流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书写正确,工整清晰。以4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二类卷:38-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字休端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3个以下。以4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三类卷:30-37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清楚;字体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10个以下。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四类卷:21-29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病较多;层次不够清楚;字迹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以2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五类卷:20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文理不通;结构混乱;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字多,不会使用标点。说明:中考作文平均分在35分左右;一类卷在20%以内;必须认真读完,合理打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语文答案2024.01.docx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