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之《三衢道中》课堂实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之《三衢道中》课堂实录

资源简介

第1课《古诗三首》之《三衢道中》课堂实录
一、引入新课,了解诗人
师:同学们,40分钟时间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手指屏幕)谁来念?
出示古诗《画》—王维,请生读。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对王维有什么了解吗?
生:王维是个唐代诗人。
师:他确实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姓王名维字摩诘。知道他为什么字摩诘吗?
生:因为他妈妈的偶像叫维摩诘。
师:对,他和如来佛祖,释迦牟尼是同一个级别的得道高僧。因为他妈妈信佛,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和他一样;,果然王维也信佛,所以后期的王维我们把他称为“诗佛”。宋代有一位文学集大成者苏东坡,他这样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八个字一出来,之后所有的文人墨客,凡是作诗都想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远看——
生接着念诗
师:我相信这首诗你们都已经学过了,来念念这首诗,《三衢道中》预备起!
生读诗
出示诗人介绍,学生了解。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曾几,几和畿是一样的,古代靠近国都的地方为幾辅。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居士。古代的文人有姓、有名、有字、有号,一般字和名之间是有联系的,你看畿辅,他就给自己取字吉甫。
二、吟诵诗题,学习方法
师:我很想知道你们老师是怎么教你们古诗的。回忆一下,先做干什么,又做什么,最后做的什么?
生:老师先介绍诗人,然后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生:先讲诗人什么时候写的这首诗,然后解释每句诗的意思。
师:看来你们老师很喜欢解这个字。(板书:解)那就请你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吧。
生说出每句诗的意思。
师:老师告诉了我们创作背景和诗的意思,还做了别的吗?
生:读诗
板书:读
师:除了读和解释,还做了什么?
生:还做了笔记
师:记录(板书:记)你们有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不仅让你们了解了古诗的创作背景了古诗的意思,还反复读了,记了。那我们今天还可以做点什么呢?请听,我是这样读题目的:三——衢——道中——,我念的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快有慢
生:衢和中拖得很长
师:再听听!三——衢——道中——。(边念边在题目上方画符号:— / \ —)我画的是什么?
生:声调
师:对呀!那你发现哪些声调我在读的时候声音是延长的?
生:读衢和中的时候延长,相反三和道的时候声音短一点。
师:我们现在叫声调,古时候有没有声调?叫什么?
生:不知道
师:同学们听好,现在的一声和二声在古时候叫平声,平声字念的时候声音要延长,称之为“平长”;三声和四声古时候叫仄声,念的时候声音要比平声短一点,这个叫“仄短”。(板书:平长仄短)这就是我们念诗时的规律,叫平长仄短。
生:平长仄短
师:所以这个题目我是这样念的,三——衢——道中——,来把这平长仄短念出来。预备,齐。
生:三——衢——道中——
师:现在我又要念了,看看有什么不一样?三——衢——道——中——
生:好像在唱歌一样
生:现在是唱的,跟刚才的调子差不多。
师:这个调子来自于什么?
生:来自于平长仄短
师:就是这样念着,就是这样唱着,我们古人称之为“吟”,(板书:吟)
师:你还在哪些诗里见过这个字?
生:游子吟
生齐背《游子吟》
三、吟诵古诗,感悟画面
师:咱们中华的文化几千年都是吟下来的,古人的诗歌都是吟下来的,那今天我们也来吟一吟,看看能否吟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第一句你会了吗,试试看?
生吟“梅子黄时日日晴”
师:你看这首诗里那么多的红字,古时候人们称它们为入声字,入声字读的时候要短促,所以叫“入促”。(板书:入促)入声字最能传情表意。听听我念:“梅子黄时日日晴”。发现了什么?
生:日日念得很快
请生尝试吟诵
师:你知道梅子黄时是什么时候吗?
生:五月份。
生:梅子成熟的时候。
师:除了五月份,还有吗?
生:六月份。
师:对呀!每年农历五月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有时候早一点,有时候晚一点。但是梅子成熟的时候这个季节天气通常是天天下雨,所以叫梅雨季节,然而诗中的这几天居然天天...
生:放晴。
师:以往天天下雨,这时天天放晴,诗人的心里一定...
生:开心、高兴、喜悦
师:人一高兴就会发出笑声
生:哈哈哈。
师:哈哈哈和日日情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
生:声调是一样的。
生:前面两个字短,后面一个字长。
师:节奏是一样的。还有什么一样,看我的嘴巴。
生:嘴巴张开的形态是一样的。
师:所以同学们你以为这三个字曾几只是在写天气吗?这三个字还在写他的...
生:心情。
师:还在告诉我们他开心以后的…
生:笑声。
师:把心情把笑声放入到这三个字里,一起吟诵…
生:梅子黄时日日晴
师:这就是用文字来描摹声音,了不起吧!只有通过吟诵,知道平长仄短入声促才能看到那笑容组成的一幅立体的画面。
师: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却”字念得短了,你发现他从水路变成山路的时候,他的心情…
生:很开心
生:他终于去走山路啦。
师:是的,他游完水路就马上去山间小路。我们念过《山行》。
生齐背《山行》
师:这样的景色美吗?所以诗人快速地由水路变为山路。第三句会念吗?
生:绿荫不减来时路
师:第四句
生:添得黄鹂四五声
师:听过黄鹂叫吗?杜甫有一句是这么说的“两个黄鹂鸣翠柳”,哪个字是告诉我们黄鹂叫声可不一般?哪个字?
生:“鸣”
师:说明黄鹂的叫声...
生:清脆、好听
师:杜甫还有一句诗:黄四娘家花满溪…
生: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看来你们真没听过黄鹂叫,来听听黄鹂的叫声(播放音频)就用你的声音来描摹“嘀哩哩”三个字。
生:嘀哩哩
师:你以为他是在说这黄鹂四五声的鸣叫吗?这四五声其实就是...
生:黄鹂的叫声。
师:这就是曾几在用文字描摹黄鹂的叫声,中国的文字是多么了不起啊!用音乐才能描摹的声音,他们用文字就可以来描摹啦。这就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刻诗人越走心情就越...
生:兴奋、喜悦、越快
师:这四五声的黄鹂一鸣叫,我们感觉这山路也越走越…
生:幽深、安静
师:心情的愉悦,环境的安静,梅子黄时…
生: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师生吟诵
四、补全古诗,首尾呼应
师:为什么要吟诵,因为中国的汉字在这平长仄短入声促里面,它告诉了我们诗的意思,它揭示了诗人的心情,它能让我们看到画面,所以有人这样说:远看……
生: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这是说诗中要有——画,那么这首诗,你能帮我补全吗?
生:远看梅子黄,近听黄鹂鸣。春去花还在,夏来绿荫浓。
师:孩子们,诗歌就是要这样细细品味。会唱了吗?
生再次吟唱后下课。
板书设计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