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员工关系管理概述 课件(共33张PPT)《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员工关系管理概述 课件(共33张PPT)《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员工关系管理概述
劳动关系管理
第十章 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离职管理
引导案例
元老集体辞职:人才也需人来管理
做了几年公务员,马志明看准了近年来能源紧张的机会,一咬牙离开了很多人羡慕的稳定岗位,带着20多个技术人员,下海开了一家节能产品公司。刚开始自然比较困难,尤其是研发阶段,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马志明常跟研发人员一起加班,一起吃快餐,为了这个新生的企业,大家一起吃苦奋斗。
一眨眼,企业创办已经3年了,随着好几款新型节能产品研发成功,原本积累的人脉资源又轻松解决了销售问题,企业像乘上电梯似的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超过8 000万元的高科技企业,员工也从原来的2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名。
…………(详见教材240-241页)
Part
章 节
01
员工关系管理概述
一、员工关系的含义
第一节 员工关系管理概述
含 义
有学者认为,员工关系是管理方与员工或员工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也有学者认为,员工关系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员工与企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由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组成的。
本书将员工关系定义为:企业中各主体,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代言人之间围绕雇佣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二、员工关系管理的内涵及内容
第一节 员工关系管理概述
员工关系管理是指为保证企业及利益相关者的目标实现,对涉及企业与员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员工之间的各种工作关系、利益冲突和社会关系进行协调和管理的制度、体系与行为。
员工关系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关系管理、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与支持以及员工关系培训等。
Part
章 节
02
劳动关系管理
一、劳动关系概述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定 义
我国《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做出了界定:劳动关系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照法律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合理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名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受劳动保护所产生的一种法律关系。
(一)劳动关系的定义
一、劳动关系概述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二)劳动关系管理的原则
3
符合企业
文化的原则
4
高绩效原则
1
合法性原则
2
公正性原则
二、劳动合同管理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一)劳动合同的类型与内容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2)
(3)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1.劳动合同的类型
(1)
二、劳动合同管理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一)劳动合同的类型与内容
2.劳动合同的内容
劳动合同的内容界定了劳动合同双方具体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应当包含以下条款:
①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②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③ 劳动合同期限;④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⑤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⑥ 劳动报酬;⑦ 社会保险;⑧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保护;⑨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除上述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还可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培训、福利待遇及补充保险等其他事项。
二、劳动合同管理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二)劳动合同管理的程序
1.劳动合同
的订立
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一般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1)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向另一方就合同主要内容做出的意思表示。
(2)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完全无条件地接受要约以成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劳动合同
的履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二、劳动合同管理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二)劳动合同管理的程序
3.劳动合同
的变更
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后,在合同尚未履行或者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经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对劳动合同内容作部分修改、补充或者删减的法律行为。
4.劳动合同的
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管理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二)劳动合同管理的程序
4.劳动合同的
解除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① 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② 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③ 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④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⑤ 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⑥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二、劳动合同管理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二)劳动合同管理的程序
4.劳动合同的
解除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①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②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③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④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⑤ 因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⑥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劳动合同管理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二)劳动合同管理的程序
4.劳动合同的
解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①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②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③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二、劳动合同管理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二)劳动合同管理的程序
5.劳动合同
的终止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关系自然失效,双方不再履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① 劳动合同期满的;
②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③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④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⑤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⑥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劳动保护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保护是国家对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所提供的保护,我国目前的劳动保护体系主要包括安全技术规程、劳动卫生规程、劳动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安全生产,实现劳逸结合,规定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组织工伤救护,做好职业病防治,以及特殊劳动群体的保护等。
四、劳动争议及其处理程序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一)劳动争议概述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的范围包括: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纠纷;
(7)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形成劳动关系后发生的纠纷;
(8)劳动者退休后,与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统筹的原用人单位因追索养老金、医疗费、工伤保险待遇和其他社会保险而发生的纠纷;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四、劳动争议及其处理程序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2.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指在企业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应当公正、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处理程序和处理结果不得偏向任何一方。
1.合法原则
合法原则是指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在处理争议案件时,要以法律为准绳,并遵循有关法定程序。
四、劳动争议及其处理程序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4.及时处理原则
及时处理原则是指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在处理争议案件时,要在法律和有关规定要求的时间范围内对案件进行受理、审理和结案,无论是调解、仲裁还是诉讼,都不得违背在时限方面的要求
3.调解原则
调解原则是指调解手段贯穿于企业劳动争议第三方参与处理的全过程。
四、劳动争议及其处理程序
第二节 劳动关系管理
(三)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1
2
3
4
协商: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发生劳动纠纷后自行协商解决,澄清误解、分清责任、相互取得谅解,最终达成和解协议。
调解:劳动争议协商不成,可借由企业内部第三方的帮助,来达成一致的争议处理办法。
仲裁:是指由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居中调解,并做出裁断的行为。
诉讼:是当事人不满意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处理结果,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审理并裁决的手段。
Part
章 节
03
员工离职管理
一、离职的概念和管理流程
第三节 员工离职管理
概 念
离职是企业员工流出企业的过程。离职是企业内部员工关系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
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一支满意且敬业的员工队伍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并将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从而带来更高的组织绩效;另一方面,企业必须有能力和意愿去解雇那些绩效不佳,甚至对企业的生产率或其他利益产生不利影响的员工。
依据员工离开企业的原因的不同,离职可分为非自愿离职和自愿离职。
(一)离职的概念
一、离职的概念和管理流程
第三节 员工离职管理
(二)员工离职管理的流程
辞职申请
证件与办公用品回收
1
5
挽留程序
财务结算
2
6
辞职审批
劳动关系解除
3
7
工作交接
离职员工后续管理
4
8
二、离职率与离职成本
第三节 员工离职管理
(一)离职率
离职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离职员工的数量占企业员工总数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内部员工离职情况的指标。
职率的计算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
(1)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100%
(2)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入职总人数)×100%
二、离职率与离职成本
第三节 员工离职管理
(二)离职成本
职成本是指由于员工的离职而产生的或将要产生的企业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离职会产生一系列的直接或间接成本。具体地说,离职成本主要由离职补偿金、解雇安置费、离职前的低效成本以及空职成本等一些内容构成。
三、离职的分类及其管理
第三节 员工离职管理
(一)自愿离职的管理
2
4
1
3
分析原因:个人因素、企业因素和报酬因素
进行效果评估
查找企业层面的因素
实施改进措施
三、离职的分类及其管理
第三节 员工离职管理
(二)裁员管理
3
实施裁员
方案
4
开展裁员
评估
1
制定裁员
计划
2
确定裁员
名单
四、员工离职管理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员工离职管理
首先,在平时的工作中,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部门的管理者应加强对员工的观察和关心,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心理变化,帮助员工排遣压力和对工作的不良情绪,让员工体会到上级的关心,这将有效地降低员工的离职意愿。
四、员工离职管理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员工离职管理
其次,在员工递交辞职信后,管理者应当及时地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其辞职的原因。
对于优秀的员工和企业的核心员工,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与其直接上级进行沟通,尽力帮助其解决问题,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其要求,对员工加以挽留。
即使挽留不成功,也尽量不能恶化与员工的关系,不能故意克扣员工应得的工资,应保持友好的关系,按照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离职事宜进行处理。
对于属于竞业禁止的人员,企业应进行后续的跟踪调查,以确定其是否违反了竞业禁止的规定。
四、员工离职管理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员工离职管理
最后,在员工正式离职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再次与该员工进行深度沟通,询问其对公司的看法和意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