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课件(共24张PPT)《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同步教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章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课件(共24张PPT)《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同步教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九章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
第一节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理论及标准
一、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
判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和品质的善恶
将会计职业道德的他律转化为自律
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
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
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唯动机论
唯动机论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唯动机论者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之所以被称为是善的,能够有道德上的价值,唯一的根据是它是从善良意志出发的,即它的动机是善良的,只有从善良意志出发并以善良意志为指导的行为才是道德的。
(二)唯效果论
唯效果论的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19 世纪的功利主义思想家边沁和密尔。唯效果论者从功利目的出发,认为一切行为的道德价值最主要的是看它能否使人们快乐和幸福,即能否产生对行为者有利的效果。
(三)动机论和效果论的辩证统一
动机和效果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联系贯穿于整个行为过程的始终,动机和效果是统一的。
(四)动机和效果偏离时的道德评价
1
要充分重视实践的检验作用
2
要注意全面分析行为的全过程
3
要突出动机在道德评价中的作用
三、评价标准
(一)善与恶
善与恶是人们评价某人的行为或某一事件的性质时经常采用的标准。在伦理学上,善体现为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行为。在伦理学上,恶体现为对他人、对社会有害的、产生负价值或负面影响的行为或活动。
(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标准的性质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具有可变性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具有相对性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具有客观性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具有不准确性
评价标准的性质
(三)运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标准时应注意的问题
1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应注意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2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标准要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统一
3
在利用善恶标准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差异化因素
第二节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和方法
一、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
预见性活动
中介性活动
主体性活动
调节性活动
特征
(一)自我评价法
自我评价法又称内心信念评价法,是指由会计从业人员对自己在会计职业工作中是否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而进行的总结和评判,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进行的评价方式,主要靠会计人员的内心信念进行 。
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在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后,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终结审理”,对合乎良心的行为给予良心上的安慰,使其产生一种道德崇高感。

在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中,良心对会计人员起监督作用。

在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前,良心会对会计人员起到鼓励或禁止的作用。

良心所起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二)社会评价法
社会评价法又称社会舆论法,是指由他人、社会组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所进行的评价活动方式。
社会评价以自觉和自发两种方式进行。
社会评价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范围的广泛性,二是外在的强制性。
1
2
3
4
会计人员把自己和他人及集体的道德行为与公认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对比。
会计人员把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加以对比,分析自己与他人行为的差距。
把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外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对比,取长补短。
把我国现代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与历史上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对比,继往开来。
(三)内部评价法
1.对比评价法
对比评价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考核评分法
考核评分法是指由各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会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以及会计相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将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各种表现分成若干项目,并确定各项目的评分标准,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程序,对会计人员个体道德行为进行考核的一种评价方法。
3.工作效率评价法
于会计人员工作效率的评价,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服务水平测评。
(2)效益水平测评。
(3)职业技能水平测评。职业技能水平测评对促进会计工作的健康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4.追踪平均法
追踪平均法是对评价对象不断向前运动的状态进行调查和了解,以便从动态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运用追踪评价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会计职业道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追踪评价又是一种纵向研究方法,所以应从目的、设计程序、反馈到分析研究,形成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从而动态、系统地认识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发展的轨迹。
(2)要有现代观念,必须冲破不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旧的道德观念的思维定式的束缚,按大环境里现实的价值尺度进行评价。
(3)要有辩证思想,即道德价值总是以潜在和渐进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们对它的认识又需要有个时间过程,因此,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4)要有转化观点,即先进和后进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向自己的反面转化,不能以一次评价定终生。
(四)外部评价法
外部评价法是指财政部门、上级主管单位或外部人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开展评价的活动方法。其中,客户评价是外部评价法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它的具体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是深入客户进行调查研究。
二是制定客户监督制度。
(五)传统习俗评价法
传统习俗表现为一定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方式,具有历史的继承性、稳定性和广泛性,传统习俗是多数的主流的意见结果,就是人们平时所讲的“习惯成自然”,这种习惯势力或思维使人们在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时会产生从众心理,对会计工作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三节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实践
一、营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社会舆论环境
营造健康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社会舆论环境是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首要任务。营造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有利于形成会计人员从善的社会舆论,将有助于会计人员做出最佳的会计行为选择,同时行为者在良好的社会舆论中必然能不断提高其职业道德品质,积累会计职业道德体验,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成为具有高尚品格的人。
二、构建有效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实施没有强制性手段,关键在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制的有机统一的构建。
首先是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构。
其次是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制度。
最后是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标准。
三、准确评估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价值
道德价值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活动对社会和他人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满足程度。会计职业道德价值具有质和量的特定规定性。
四、正确识别会计人员的责任
基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质,会计人员对社会、客户、同业都承担着明确的责任。会计人员应该始终如一地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要求。
五、灵活运用评价标准、依据及评价方法
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人们不可能用既定的标准、依据、评价方法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
要使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客观、公正,就要将评价的一般标准与具体标准相结合,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标准条款。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是动机和效果。
六、充分利用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对评价的促进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指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自律意识,从而使其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与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目标是一致的。评价引导着修养,修养对评价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Thank You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