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涉外礼仪与宗教礼仪 课件(共37张PPT)《秘书公关与礼仪》同步教学(高教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章 涉外礼仪与宗教礼仪 课件(共37张PPT)《秘书公关与礼仪》同步教学(高教社)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十章 涉外礼仪与宗教礼仪
《秘书公关与礼仪》
第一节 涉外礼仪的特点和原则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秘书涉外工作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如对外贸易、外事往来及其出境旅游等等,涉外交往的对象也越来越广泛而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秘书,了解和学习涉外礼仪与宗教礼仪,遵循和自如地运用涉外礼仪与宗教礼仪就变得日益重要,它是做好秘书工作的重要条件,是秘书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素质。
第一节 涉外礼仪的特点和原则
“涉外礼仪,是对涉外交际礼仪的简称。它具体所指的是,中国人在对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身形象、用以向交往对象表示尊敬与友好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做法。一般而言,涉外礼仪的基本内容,就是国际交往惯例,就是参与国际交往时,必须认真了解,并且予以遵守的、常规的、通行的做法。”
——金正昆
第一节 涉外礼仪的特点和原则
一、涉外礼仪的特点
(一)政策性
(二)国际性
(三)差异性
第一节 涉外礼仪的特点和原则
二、涉外礼仪的原则
(一)不卑不亢
(二)维护形象
(三)依法办事
(四)保守机密
(五)尊重为本
(六)女士优先
(七)入乡随俗
第一节 涉外礼仪的特点和原则
三、我国的外事纪律
第一,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不说不利于祖国的话,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
第二,站稳立场,坚持原则,警惕和抵制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的图谋,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第三,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如实反映情况,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第四,保守国家秘密,严格执行保密法规。坚持内外有别,不泄露内部情况。
第五,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提高警惕,防奸、反谍、反策反。
第一节 涉外礼仪的特点和原则
三、我国的外事纪律
第六,加强组织观念,自觉遵守纪律。在国外服从驻外使领馆的领导,遵守驻在国的法律,尊重驻在国的风俗习惯。不搞大国沙文主义,不搞种族歧视。
第七,不同外国机构和外国人私自交往,不利用职权和工作关系营私牟利。严禁索贿受贿,不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归个人所有,严格执行授受礼品的规定。
第八,勤俭节约,廉洁奉公,分清公私界限,严格遵守财务制度。
第九,谦虚谨慎,不卑不亢,讲究文明礼貌。注意服饰、仪容。严禁酗酒。
第十,顾全大局,发扬风格,协调配合,协同对外。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一、涉外迎送礼仪
(一)确定邀请和接待规格。
(二)确定礼宾次序。
常规的礼宾次序排列方式有:
按来宾的身分和职务的高低排列次序。
按来宾所在国或地区的名称的英文字母先后排列次序。
按来宾答复东道主参与活动时间的先后排列次序。
按来宾抵达现场的时间早晚排列次序。
不排列。所谓不排列,其实也是一种特殊的排列方式。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一、涉外迎送礼仪
(三)国旗的悬挂与摆放
一是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正式访问;二是外国贵宾访问期间我国举行重要的礼仪活动;三是国际会议在我国举行;四是重大的国际活动在我国举行;五是为在我国所进行的重要的国际经济项目而举行的庆典或仪式。
升挂国旗绝不允许任何一方的国旗弄错或挂错,也不允许使用污损的国旗,不准倒挂国旗,不准在墙壁上交叉悬挂或竖挂国旗。在建筑物上,或在室外悬挂国旗,一般应日出升旗,日落降旗。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一、涉外迎送礼仪
(四)迎送仪式
1.迎送仪式的准备
确定迎候人员 。
制作接站牌 。
献花准备 。
车辆安排 。
2.迎送仪式礼仪
第一,迎送人员提前到达。
第二,相互介绍。
第三,安排献花。
第四,陪车。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二、会见、会谈礼仪
(一)会见会谈的准备
1.约见。
2.材料准备。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二、会见、会谈礼仪
(二)座位安排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二、会见、会谈礼仪
(二)座位安排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二、会见、会谈礼仪
(二)座位安排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二、会见、会谈礼仪
(二)座位安排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二、会见、会谈礼仪
(三)会见会谈礼仪
1.东道主根据来访者身份及来访目的,以规格对等原则安排好相应的领导人或部门负责人会见会谈。
2.客人到达会见会谈场所时,主人应在门口迎候,也可由秘书和接待人员在门口迎候,再引导客人抵达会见会谈地点,主人在此迎接客人。
3.入座后,先由东道主一方逐一介绍自己一方人员,然后由主宾介绍本方人员,介绍人一般为各方领导。接着,双方简短互致问候、致词、互赠礼品,随即进行交谈。
4.如有合影,事先安排好合影图。合影时间可安排在宾主见面握手、介绍之后,合影完毕再入座。
5.会见结束,主人及秘书等人员送客人至门口或车旁握手告别,目送客人离去后再退回室内。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三、涉外宴请礼仪
(一)赴宴前的准备
1.及时回复。
2.按要求赴宴。
3.备好礼物。
4.准时赴宴。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三、涉外宴请礼仪
(二)付费方式
涉外宴请主要涉及下列三种付费方式:
一是不必付费,宴会,尤其是正式宴会大多采用这种付费方式。
二是定额付费。便宴或招待会,尤其是因公举行或具有慈善性质的宴请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现金。
三是各自付费。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三、涉外宴请礼仪
(三)点菜
在涉外宴请中,往往会要求客人自行点菜。若主人要求点菜,一般有三种明智之举:
一是客随主便,由主人全权决定。
二是仅点一道。
三是请侍者相助。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三、涉外宴请礼仪
(四)座次安排
西餐宴请一般采用的餐桌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座次安排讲究主宾间隔而坐、男女间隔而坐、夫妻间隔而坐、熟人陌生人间隔而坐。其目的是方便大家交谈交友。
(五)添加食物
吃西餐如果餐桌上有你不喜欢的食物,可以拒绝食用。将盘中的食物全部用光被视为有礼貌。对于添加食物,如果你不提出要求,不会给你添加。在正式宴会上,一般不添加食物。食物由侍者从左边端上,每道菜肴用毕后空盘自左边撤下。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三、涉外宴请礼仪
(六)菜肴和酒的顺序
便餐的常规菜序:开胃菜、汤、主菜、甜品等。
自助餐常规菜序:冷菜、汤、热菜、点心、甜品和水果。
酒水的顺序:餐前酒(鸡尾酒、香槟酒等)→佐餐酒。(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 →餐后酒(白兰地、利口酒等)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四、涉外馈赠礼仪
(一)礼品的选择
(一)礼品的选择
1.注重礼品的纪念意义
2.突出礼品的民族特色。
3.体现礼品的个性化。
4.注意礼品的禁忌。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四、涉外馈赠礼仪
(二)馈赠的礼节
1.精心包装。
2.适时送礼。
3.途径得当。
(三)受礼的礼节
1.大方接受。
2.启封赞赏。
3.礼貌拒绝。
4.再次致谢。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五、文艺晚会、舞会和音乐会礼仪
(一)文艺晚会
1.安排好节目。
2.向客人发出邀请。
3.安排好座位。
4.陪同外宾观看文艺晚会应提前迎候,全程陪同。
5.出席外宾邀请观看文艺晚会应该:
(1)及早回复。
(2)对号入座。
(3)保持肃静,
(4)适时鼓掌。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五、文艺晚会、舞会和音乐会礼仪
(二)舞会
1.确定舞会举办的时间
2.确定舞会参加人员
3.舞会前的准备
4.邀舞
5.应舞
6.共舞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五、文艺晚会、舞会和音乐会礼仪
(三)音乐会
1.音乐会前的准备
(1)事先了解、熟悉演出曲目。
(2)着装干净整齐。
(3)提前到场。
2.欣赏乐曲过程中的礼仪
音乐会开始时应鼓掌迎接指挥上台。对上台演出的独奏者或独唱等演员也要报以掌声鼓励。演出时保持安静,关闭手机,禁止发出任何影响演员和其他欣赏者的声音。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六、出国常用礼仪
(一)衣着礼仪
第一,公务场合。着装应庄重、大方,严守传统,不宜过于时髦,张扬个性,或过于随意邋遢。
第二,社交场合。着装应时尚、高雅,不必过于保守从众,充分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
第三,休闲场合。着装应自然、舒适、随意,但不能有违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六、出国常用礼仪
(二)住宿礼仪
礼貌待人。
保持肃静。
严守规矩。
(三)出行礼仪
行走:注意与他人保持适当距离,不宜过近、尾随,甚至窥视、围观或指指点点;
乘坐交通工具:注意先下后上,先来后到;谦让座位;不小心冒犯了别人立即道歉;需要别人的帮忙或谦让,事先礼貌地征求对方意见;不带违禁物品。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六、出国常用礼仪
(四)走访礼仪
第一,注重预约。
第二,守时践约。
第三,抵达通报。
第四,礼貌登门。
第五,适时告辞。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六、出国常用礼仪
(五)购物礼仪
第一,少用现钞。
第二,使用本币。
第三,控制数量。
第四,注意税额。
第五,文明购物。
第二节 涉外活动礼仪
六、出国常用礼仪
(六)支付小费礼仪
付费对象:下榻饭店、宾馆,一般应给门童、行李员、送餐者、客房服务员支付小费。
付费方式:消费结账时可将小额零钱充当小费;也可把小费放在床头、茶盘或酒杯下,让服务人员自己取回;在宾馆住宿、餐馆用餐时,小费可列入账单支付。
付费金额:一般金额约在消费总额的10%-20%之间。
付费礼仪:付小费时应表达应有的尊重和谢意,并注意私下悄然相送,切忌在大庭广众公开进行。
第三节 宗教活动礼仪
宗教礼仪是宗教信仰者为了表达对崇拜对象的尊敬和崇拜而规定的各种礼节、仪式与活动的总称。
当前世界主要宗教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印度教、中国道教、日本神道教等,其中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主要有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中的天主教和基督新教。
第三节 宗教活动礼仪
一、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二)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三)宗教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四)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三节 宗教活动礼仪
——基督教是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总称。遍布全世界,信徒有二十亿之多,占世界人口的30%以上,分布在世界上150多个国家之中,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广泛、信仰人数最多的第一大宗教。
主要有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三大教派。其经典是《圣经》 ,《圣经》分为《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
行为禁忌:基督教反对和禁止看相、算命、占卜和占星术。进入教堂脱帽、摘墨镜,着装不应过分暴露,禁止吸烟、打闹和大声喧哗。
饮食禁忌:基督教一般不吃血制品,所以宴请或聚餐时避开此类菜肴。基督新教在复活节对饮食有一些规定:信徒们要举行斋戒、不吃肉食,不用刀叉进食,减少娱乐。天主教、东正教一般规定每逢星期五不吃动物肉,但可以吃水族类肉。在受难节和圣诞节前一天守大斋,也称“禁食”,即在规定日期内,吃一顿饱饭,其余只吃半饱或更少。
第三节 宗教活动礼仪
——伊斯兰教是信奉真主安拉的一种宗教。目前全世界伊斯兰教徒达14亿之多,占世界人口的20%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在许多国家,伊斯兰教是其法定的国教。安拉启示的《古兰经》是伊斯兰教根本的经典。
伊斯兰教礼仪
行为禁忌:虔诚的穆斯林向圣城麦加方向朝拜时不能站在他们面前。
饮食禁忌:穆斯林禁食自死物及其血液;禁食猪、狗、驴、骡、蛇、鳝肉及其食肉的禽兽;禁食非诵真主之名而宰杀的动物和飞禽;禁食酒和含酒精的食品。
时间禁忌:每周五中午是穆斯林“主麻”聚礼日,在接待工作中注意安排时间让虔诚的穆斯林到清真寺参加“主麻”。
第三节 宗教活动礼仪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间乔达摩·悉达多在古印度境内创立。基本教义是人生被断定为“无常”与“苦”,“苦”的原因不在外界,而是每个人自身的“感”与“业”所致,因此人行善能造成轮回的因果报应,能生成生死不息之果。其《大藏经》,一般由经藏、律藏、论藏三部分组成。
佛教禁忌:
出入寺庙,不宜中央直行,应依顺左行。
不得在寺庙随意拍照或进入寮房;不得随意触摸和移动法器。
饮食禁忌:出家人禁吃荤腥,荤专指蒜、葱、韭菜等辛香味食物,腥指“肉”。
思考题:
1.涉外礼仪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其特点和原则有哪些?
2.我国的外事纪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礼宾次序的涵义是什么?常规的礼宾次序排列方式有哪些?
4.涉外赴宴时应做哪些礼仪准备?
5.我国的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简述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大宗教活动礼仪。
7.案例分析(详见教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