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下初中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棵小桃树》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提示,“描写中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这是一篇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并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同时,本文也是一篇自读文章。学习这篇课文,应抓住双线并行的结构思路,梳理“我”与小桃树的生长、情感脉络。在欣赏、品味本文的语言描写中,以背景故事为依托,体会作者的人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较适合利用旁批,与前篇所学的《紫藤萝瀑布》比较阅读来拓宽视野,深化托物言志写法的学习。【学情分析】一个人的一生总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经历,七年级的学生对本文所讲述的在 艰难困顿的环境中经历磨难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并不一定十分理解。所以在教学时要透过这棵小桃树的成长也就是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全面回顾及剖析,阐述个人从幼稚不断走向成熟的历程及构成原因,深层次地审视并分析自我成长的历程,从而指明了自我的努力方向。【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梳理情节,梳理小桃树的遭遇和生命状态。2.精读重点,进一步了解“我”和小桃树的成长历程的相似之处。3.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的理解。教学重难点: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有益的启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树桃花一树诗,千树花语为谁痴?”自古桃花、桃木就是春天和美好的代名词。可今天,我们学凹的一篇《一棵小桃树》,文中的小桃树是一个弱者,它有着怎样的命运和情操呢?请跟随贾平凹一起走进文本,审视小桃树历经的风风雨雨。(板书课题)二、走进文本任务一:初读课文,邂逅桃树之“景”活动:速读文章,圈画有关小桃树的描写,关注小桃树的遭遇和生命状态,绘制曲线图。1.请根据文章,绘制黑板上展示的曲线图,横坐标是小桃树的遭遇,竖坐标是小桃树的生命状态,老师带领大家绘制第一步,后面的请你来补充完整。(完成以后教师展示学生绘制作品)请看此图,从生命状态一栏,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小桃树?明确:没错,从文中圈画关键词——这是一棵弯曲弱小、被人遗忘、没出息的、委屈、纤纤、病弱、孤独寂寞却又顽强的小桃树。也是一棵我亲手种下,蓄着我的梦的小桃树。那么从遭遇一栏,你能否用四字词语来概括这一棵小桃树?明确:这是一棵命途多舛、坎坷不平的小桃树。任务二:熟读课文,了解桃树文中作者多次说:“小桃树可怜!” 画出课文中表现小桃树可怜的句子,分析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些方面 (多媒体出示阅读要求)阅读方法:自读理解,小组分析讨论老师举例引导:“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师生对话,指导批注、朗读:1.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2.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3.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4.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苦涩涩地笑着。(1.引导学生抓住“委屈,瘦瘦”“黄黄”等词进行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2.拟人,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写小桃树的外形: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1.他们曾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2.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儿! (这两句话写小桃树虽然弱小单薄,但是生命力顽强,开满了花朵。尽管这样,却没有蜜蜂、蝴蝶飞过,表现了小桃树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写小桃树的遭遇:孤独寂寞,被人鄙视表现它的可怜;1.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2.雨却这么大地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3.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写小桃树的生长环境:遭受风雨等的摧残表现它的可怜。任务三:精读课文,深挖情感(精读课文13段,品析写作手法,赏析小桃树精神品格,体悟作者情感。)1.文中作者为什么多次用段首一句中“我的小桃树”这一称呼 这深厚的情感从何而来?【资料助读】本文的写作背景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革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正成长的真实历程。我自幼便没有得到什么宠爱。长大体质差,在家里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贾平凹《贾平凹性格心理调查表》考上初中后,便又开始了更孤独、更困顿、更枯燥的生活。班里的干部子弟且皆高傲,在衣着上、吃食上以及大大小小的文体之类的事情上,用一种鄙夷的目光视我......——贾平凹《在乡间的十九年》从山沟走到西安,去商店,看见了香肠,不知道那是什么,问服务员,遭到哄堂大笑......——《我的台阶和台阶上的我》从上述材料中,你有没有发现小桃树和作者的相似之处?请完成表格。明确:作者通过暗藏在文字中的奥秘,借助一棵不平的小桃树在讲述着自己不平的人生,这种手法叫做“托物言志”。本文借一棵小桃树的顽强生长,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作者笔下的小桃树瘦弱而顽强,寄寓着深刻的含意。作者明写小桃树,暗写自己。小桃树就是作者的化身,小桃树的遭遇就是作者的遭遇,二者同病相怜。作者受到挫折,陷入迷茫,觉得自己的幸福是那么渺茫,心情十分愁苦,又恰逢自己的奶奶去世了。他看到寄托着自己的梦想的小桃树在历尽风雨的磨难后还保留着一个花苞,他就仿佛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又重新燃起了斗志。2.我们在进一步深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请补充小桃树与“我”的成长日记。确定明暗两条线索。明线,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样子猥琐,被人忘却)—有院墙高了(被猪拱折过,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暗线,"我"的经历∶"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从小有梦想—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后,方知人世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遭受种种磨难—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和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3.作者通过《一棵小桃树》这篇散文,告诉读者什么呢 (课件展示以下三句,引导学生朗读、品析)(1)“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刀附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比喻,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表现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风浪里航道上远远的灯塔”,它更是作者等一代青年人胸怀大志、奋起直追、坚韧拼搏的象征。“竟”是“竟然”的意思,小桃树在风雨中俯身的瞬间,“我”竟然看到树顶还保留着一个花苞,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我”内心的惊喜、感动。(2)“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反复、比喻……交流点拨:“俯”“挣扎”运用动作、神情描写,“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坚强勇敢的斗争情景,表现了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拓展交流)看着这棵在风雨中千百次俯下又千百次挣扎起来的小桃树,你可曾听到它心底的声音?你听到他在喊什么?(3)(想象描写)看,一阵风刮了过来,我的小桃树……凌厉的雨如鞭子一样抽了过来。我的小桃树……更猛烈的风扑了过来,我的小桃树……小结:作者想告诉我们,小桃树面对风雨摧残的时候,都能保留着欲绽的花苞,从未放弃过生的希望。而我们也应该像小桃树一样,面对挫折要勇敢战胜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三、悟读课文,谈谈体会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自由发言)预设: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等等。四、课后小结这棵小桃树,是纤纤生命的暗香涌动,是对生命的向往和热情。我们也要像这棵小桃树一样,尽管渺小,但也要充满对未来的希望,用生命的热情去化解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保持自己的初心,一路拼荆斩棘,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五、作业设计必做:如果你是小桃树,你会对“我”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让我们听一听小桃树的心声。选做:托物言志是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个人的情感和志向,它具有含蓄美,朦胧美,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学完本篇,相信你也有很多关于生活的感悟,请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任选一种景物,写出你的所思所感。小支架①分析特点—描绘物之形②由表及里—展现物之神③由物及人—抒发人之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