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课件(共17张PPT)-《税费计算与申报》同步教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课件(共17张PPT)-《税费计算与申报》同步教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项目四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申报与核算
目 录
ONTENTS
1
任务一
2
任务二
3
任务三
任务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进行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知识目标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
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等税法知识以及会计核算知识。
一、 会计科目的设置
项目四
企业应设置“所得税费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等账户核算企业所得税。
二、 会计核算实务
项目四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所得税会计是针对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的差异,在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具体体现。《企业会计准则第 18 号——所得税》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程序如下。
二、 会计核算实务
项目四
(二)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 = 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计税基础 = 成本 - 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二、 会计核算实务
项目四
(三)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可按下式计算。
负债的计税基础 = 负债的账面价值 - 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一般不会影响企业未来期间的损益,也不会影响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因此,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可予以抵扣的金额为 0,计税基础即账面价值,如企业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二、 会计核算实务
项目四
(四)暂时性差异
1. 暂时性差异的基本界定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按照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暂时性差异可以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在该暂时性差异发生的当期,一般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 会计核算实务
项目四
(四)暂时性差异
2. 暂时性差异的分类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转回时,会增加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进一步增加转回期间的应交所得税金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该差异在未来转回时,会减少转回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 会计核算实务
项目四
(四)暂时性差异
(3)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 0 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会构成暂时性差异。
二、 会计核算实务
项目四
(五)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1.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除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外,企业对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及企业合并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二、 会计核算实务
项目四
(五)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量。在我国,除享受优惠政策的情况以外,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在不同年度之间一般不会发生变化,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可以现行适用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如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一定时期的税率优惠,则所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应以预计其转回期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无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
二、 会计核算实务
项目四
(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1)确认的一般原则。。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项目四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申报与核算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 会计核算实务
项目四
(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2)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关注以下问题。
①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② 对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a. 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b. 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二、 会计核算实务
项目四
(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③ 对于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1)适用税率的确定。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
二、 会计核算实务
项目四
(七)适用税率变化对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
因税收法规的变化导致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新的税率进行重新计量。在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对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进行调整,以反映税率变化带来的影响。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相关的调整金额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以外,其他情况下因税率变化产生的调整金额应确认为税率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二、 会计核算实务
项目四
(八)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部分。递延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和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
递延所得税 = 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减少)- 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减少)
当期所得税 = 当期应交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额 - 减免税额 - 抵免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 会计利润 + 纳税调整增加额 - 纳税调整减少额 + 境外应税所得弥补境内亏损 -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二、 会计核算实务
项目四
(九)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首先确定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和应交企业所得税的发生额,然后确定本期所得税费用的发生额。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本期所得税费用 = 本期应交所得税 +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
发生额 - 本期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发生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