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射频识别技术 课件(共22张PPT) 《国际物流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射频识别技术 课件(共22张PPT) 《国际物流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国际物流信息系统
与信息技术
2
2
1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的概念
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
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
射频识别技术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
4
射频识别技术
一、射频识别技术的概念
射频识别
指通过无线电信号对特定目标进行识别,并读写相关数据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3
2
4
5
1
环境适应性强
包装完全封闭式的,能够隔离水、粉尘、油污等物质,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信息存储量大
RFID标签的存储空间可达512 Byte到4 M,能够存储货物的编号、位置、售价、批号等信息
读取方便、快捷
RFID阅读器在读取标签时,无须光源条件,无须接触标签,可以透过货物外包装,同时读取多个RFID标签,进行批量处理
可实现实时通信
标签以50~100次/秒的频率向外发出信号,只要物体处于有效识别范围内,就能进行实时通信
安全、耐用
可为RFID标签中的信息读写设置密码,内容不易被更改、伪造或泄露,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
射频识别技术
二、射频识别技术的特点
射频识别技术
三、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
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RFID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RFID系统由RFID标签、RFID阅读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
射频识别技术
三、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
(一)RFID标签:一般是带有线圈、天线、存储器与控制系统的低电集成电路,相当于条码中的条码符号,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
(二)RFID阅读器:又称解读器或识读器,是指读取RFID标签信息的设备。主要功能:① 查阅RFID标签中存储的信息;② 向空白的RFID标签中写入信息;③ 对RFID标签中的信息进行修改;④ 对RFID标签中的信息进行加密、纠错和出错报警;⑤ 与后台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三)天线:天线是在RFID标签与RFID阅读器之间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的装置
射频识别技术
四、射频识别技术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
在存取货物时,仓库管理员将RFID标签贴在每件货物的包装或托盘上,然后在RFID标签中写入货物的相关信息,同时在仓库内设置RFID阅读器,就可实现对货物的存取控制。
在盘点作业中,利用RFID标签中的货物库存信息,仓库管理员可以快速识别并统计现有库存状况,从而实现快速盘点。仓库管理员利用RFID技术进行盘点时,无须进行人工检查或条码扫描,可以降低盘点对人力的要求
(一)货物仓储
同步案例
应用射频识别技术缩短作业时间
天津中外运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外运”)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将RFID技术应用于进口货物海关监管仓库,仅有4名工作人员操作,每天进出仓库的货物达到300吨,进口到厂时间也由过去的1周缩短到24小时。
中外运将基于RFID技术的仓库管理系统应用于海关监管仓库中,在叉车上安装RFID阅读器和工控电脑,从而实现入库、出库和移库的智能管理。
同步案例
应用射频识别技术缩短作业时间
(1)入库。叉车司机叉起装好货物的托盘,进行入库操作。在操作过程中,RFID阅读器读取到当前货位的标签,操作完成后,工控电脑即将货物信息与货位标签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系统。
(2)出库。叉车司机将叉车行驶到指定货位前,RFID阅读器读取货位标签信息,工控电脑判断并提示司机是否在该货位内叉取货物。是,则提示司机叉取货物;否则,再次提示司机前往指定货位叉取货物。叉车司机叉取正确的货物并完成出库后,工控电脑自动将出库货物与出库货位的信息上传至系统。
(3)移库。叉车司机在货位内叉取货物并离开当前货位后,工控电脑会记录货物离开货位的时间并上传至系统。当叉车司机将该货物放入新货位时,RFID阅读器读取到新货位的标签信息,工控电脑将货物信息与新货位的标签信息进行绑定,货物的移库信息会在系统中自动更新,生成新的库存信息。
在货物运输过程中,RFID技术主要用于货物的跟踪、管理和监控。
在货物和运输工具上贴上RFID标签,同时在运输线路的一些检查点和仓库、车站、机场等关键地点安装RFID阅读器,当RFID阅读器接收到RFID标签发出的信息(如货物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当前的状况等)后,便会将信息传送给运输调度中心。
(二)货物运输
射频识别技术
四、射频识别技术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
当贴有RFID标签的货物进入配送中心时,配送中心的RFID阅读器可以读取所有RFID标签中所包含的信息。配送中心将这些信息与发货记录进行核对,以检测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将RFID标签中的信息更新到最新状态,并根据要求对货物进行下一步处理,以确保对货物的精确控制。
(三)货物配送
射频识别技术
四、射频识别技术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5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一、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指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实时、精确三维导航和定位的新一代卫星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一、全球定位系统
(一)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GPS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组成。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一、全球定位系统
(一)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1.空间部分
空间部分即GPS卫星星座,由高轨道工作卫星组成。这些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每个轨道平面焦点的经度相隔60°,轨道平面相对地球赤道的倾角为55°,在每一轨道平面内,各卫星间隔90°。这种分布使得人们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以观测到4颗以上卫星,从而具备了在时间上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一、全球定位系统
(一)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2.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控制部分即地面监控系统,由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控站组成。其中,主控站是整个GPS的核心,其功能主要是为整个系统提供时间基准、监控卫星的运行轨道、处理监控站发来的各种数据等;注入站的功能主要是将主控站计算出的卫星星历、卫星轨道和卫星钟修正数等导航信息注入卫星的存储器中,并自动向主控站发射信号,每分钟报告一次自己的工作状态;监控站的功能主要是接收信号,检测卫星的工作状态,并向主控站提供观测数据。
3.用户设备部分
用户设备部分即GPS信号接收机,主要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其中,硬件一般由主机、天线和电源组成,软件主要是机内监控程序、处理导航与定位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用户设备部分是一种特制的无线电接收机,用于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从而获得用户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完成导航和定位。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一、全球定位系统
(二)全球定位系统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
2.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
安装GPS,实现出行路线规划GPS导航仪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确定的路线,实时显示位置
1.定位跟踪
① 利用电子地图实时查看运输工具的实际位置,并进行放大、缩小、还原等操作;② 让地图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③ 实现多窗口、多车辆、多屏幕同时跟踪
4.紧急救援
在物流活动中,借助GPS还可以实现紧急救援
3.交通指挥
GPS可将信息传递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可通过电子地图来监控区域内运行状况,进行合理调度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二、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涉及地理空间信息的研究和决策提供服务的计算机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二、地理信息系统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软件
GIS软件通常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基础软件和GIS系统软件
1.硬件
GIS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存储设备,以及数据输入、显示和输出设备
4.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相关人员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灵活运用地理分析模型提取多种信息,从而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服务
3.地理空间数据
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用来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的数据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二、地理信息系统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
2.提供最佳的配送线路
利用GIS规划车辆从一个起点到一个终点,或者从一个起点到多个终点的费用最低线路或时间最短线路
1.提供最佳的区域规划方案
利用GIS得出最佳的区域规划方案,使每个分销点能够覆盖指定的某个区域,且每个分销点管理的客户数目大致一样
4.提供最佳的仓库配置方案
通过GIS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应设置的物流仓库的数量、各物流仓库的规模和位置
3.提供最佳的配货方案
物流企业在对多个配送中心的货物进行调配时,可以利用GIS寻求最有效的货物分配路径,从而得出最佳的配货方案
同步实务
实务目标:
(1)熟悉各种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
实务步骤:
(1)学生自由分组,每组4~6人。
(2)每组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一个国际物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相关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该案例中应用了哪些信息技术,应用这些信息技术对该物流企业起到了什么作用。
(3)将案例与分析结果形成分析报告,由主讲教师进行点评。
(4)主讲教师可选择一两个典型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收集国际物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案例
感谢您的聆听
2
2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