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课件(共21张PPT)《税务会计》同步教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3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课件(共21张PPT)《税务会计》同步教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学习情境四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2
模块二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税收优惠
3
4
1
模块一 企业所得税的基础认知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模块四 企业所得税的申报与缴纳
知识目标:
1.掌握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政策和计算方法;
2.熟悉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政策;
3.掌握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和运用;
4.掌握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能力目标:
1.能分清所得税的核算范围;
2.能进行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3.能正确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情境导航:
刚从大学毕业的小刘应聘到一家公司担任会计。入职第一天,小刘便跟着老会计做期末结账工作。当他看到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时有些茫然,印象中从来没用过这两个科目。他立即向老会计虚心请教,老会计跟他解释后,他觉得还是不太明白,于是决定去查阅相关资料。在找资料的时候,小刘却无从下手,最后决定还是先复习大学里学过的企业所得税知识。?
请问: 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两个科目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一、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概述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会计是会计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在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具体体现。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为完全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表明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从其产生的时点来看,应确认为资产。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按照《所得税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会计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以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并乘以所得税税率。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4)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当期所得税。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后,两者之和(或之差)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
1.
无形资产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3.
其他资产
4.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用公式表示为: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1. 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2. 预收账款
3. 应付职工薪酬
4. 其他负债
5.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三) 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由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的期间内,应纳税所得额增加或减少并导致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形成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说明的是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仅确认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原按照利润表下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的永久性差异,因从资产负债表角度考虑,不会产生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即不形成暂时性差异,对企业在未来期间计税没有影响,不产生递延所得税。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三) 暂时性差异
1.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两种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2.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3)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三、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1.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2.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三、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确认的一般原则。
(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1.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适用税率的确定。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
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因适用税收法规的变化,导致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新的税率进行重新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代表的是有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于未来期间转回时,导致应缴纳所得税的减少或增加的情况。
3. 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一) 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缴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1. 当期所得税
四、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
2. 递延所得税
(一) 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1)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额,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2)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二) 所得税费用
企业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以后,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即?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模块三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通过学习,你是否已经理解企业所得税与会计制度的差异?是否已经正确掌握了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