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称谓与见面礼 课件(共25张PPT)《商务礼仪》同步教学(湖南人民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称谓与见面礼 课件(共25张PPT)《商务礼仪》同步教学(湖南人民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项目四
商务人员会面礼仪
能够按照会面礼仪规范要求正确行见面礼,准确运用称谓礼仪、介绍礼仪和递接名片礼仪。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双方会面时见面礼的基本要求及基本规则,以及在称谓礼仪中称呼的方式和称呼的禁忌;掌握介绍礼仪、名片礼仪基本规范。
学习目标
01
称谓与见面礼
任务导入
假如你是某公司新上任的营销经理,将去参加某产品发布会,在会面时将要认识几位相关朋友,一位是发布会主办方,年长的王先生;一位是营销协会代表,年长的吴女士;一位是发布会的主持人,年轻的何小姐,与他们见面时,你将如何称谓和行见面礼?
任务内容
实施步骤
1.教师介绍本次任务的内容和模拟情景,并示范讲解国内常用的称谓和见面礼相关注意事项。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角色分工。
3.抽签排序,每组分别进行角色扮演,要求涵盖称谓和见面礼相关知识点。
4.其余组同学观摩点评,提出不足。
5.任务考评,并进行总结。考核评分标准如表4-1所示。
任务一 :产品发布会行见面礼
【小提示】名片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一种外显方式,也是使用者要求社会认同、获得社会理解与尊重的一种方式
4.1.1称谓礼仪
1.称谓的基本功能
(1)呼唤。呼唤,意在引起对方的注意。。
(2)体现关系。称呼他人时,呼唤人即是对与被呼唤人之间关系的主动定位。
(3)明确态度与情感。称呼,是表明呼唤人对被呼唤人的态度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
(1)
工作场合中
的称谓
①职务性称呼。
a.仅称职务。b.姓氏+职务。c.姓名+职务。适用于极正式的场合。
②职称性称呼。
a.仅称职称。b.姓氏+职称。c.姓名+职称。
④行业性称呼。
对于从事某些特定行业的人,可直接以对方的行业或职业作为称呼;也可在其行业或职业前加上姓氏或姓名。
4.1.1称谓礼仪
2.称谓的使用规范
③学衔性称呼。
a.仅称学衔。b.姓氏+学衔。c.姓名+学衔。
(2)
社交中的
称呼
①一般性称呼。
对于女性,无论婚否,均可统称为“女士”。
对于成年男性,最普遍的称呼是“先生”。
②姓名性称呼。
a.直呼全名。b.“老”、“大”、“小”十姓氏。c.只呼其名,不称其姓。
④敬称与谦称。
a.称呼他人,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敬语“您”,以表示尊敬。
b.称呼自己,一般用谦词。。
4.1.1称谓礼仪
2.称谓的使用规范
③特殊性称呼。
主要指在一些涉外社交和特殊场合中,遵循交往对象的国情、身份标识的称呼。。
4.1.1称谓礼仪
2.称谓的使用规范
(3)生活中的称呼
①亲属性称呼。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已约定俗成,人所共知。对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直呼其名,或使用其爱称。
②亲近性称呼。对于邻居、熟人,可采用“大妈”、“大叔”、“大哥”等类似于亲属性称呼,使人感到亲切。这类称呼也可在前面加上姓氏,例如“李大姐”、“王大妈”等。。
采用标准普通话,吐字清楚,让对方清晰听到,称呼完毕,停顿1-2秒,再谈要说的事情。
一是由尊而卑。
二是由近及远。
三是统一称呼。
初次见面或在正式场合,尤其要注意称呼,要称呼姓氏+职务或职称。
①没有称呼。
②误读姓名。
③使用不规范的称呼。
口齿清楚
区分对象
区分场合
严防犯忌
4.1.1称谓礼仪
3.称谓的使用技巧




4.1.2见面礼
1.问候礼
(1)问候礼的基本规范
一是统一问候,假如几位被问候者一起前来,可对对方一起加以问候,而不必一一具体到每个人。例如,可问候对方:“大家好!”“各位上午好!”
二是由尊而卑,先问候身份高者,再问候身份低者。
三是由近及远,首先问候与本人距离近者,然后依次问候其他人。当被问候者身份相似时,一般应采用这种方法。
4.1.2见面礼
1.问候礼
常用式
寒暄式
服务式
情景式
(2)问候的方式
4.1.2见面礼
2.致意礼
(1)致意礼的基本规范
男士先向女士致意;
年轻者先向年长者致意;
学生先向教师致意;
下级先向上级致意。
4.1.2见面礼
2.致意礼
起立致意
举手致意
点头致意
微笑致意
欠身致意
脱帽致意
(2)致意的方式
4.1.2见面礼
3.握手礼
(1)握手的时机
①当被介绍给不相识者时,与其握手,可表示乐于结识对方。
②当遇到久未谋面的熟人时,与其握手,可表示久别重逢的喜悦。
③当在社交场合作为东道主与公众、来宾见面时,与其握手,可表示对对方的欢迎。
④在较正式的场合与人道别时,与其握手,可表示依依惜别之情。
⑤在家中、办公室等地迎接、送别来访者时,与其握手,可表示欢迎或欢送。
⑥向他人道贺、恭喜时,与其握手,表示祝贺。
⑦到他人的理解、支持、肯定或当他人向自己赠送礼品、颁奖时,与其握手,表示感谢。
【小提示】握手的力量、姿势与时间的长短往往能够表达出对对方的态度,显露自己的个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传在人类文明起源之前,原始部落的男人以一见面就用手抚摸对方的生殖器作为打招呼的极好方式。从这种打招呼的方式开始,逐渐演变为手与手的相握,以示肉体的紧密相连、亲密相关。
在欧洲的中世纪,互不相识的人见面,如果不是敌人,就放下武器,摊开双手,以表示自己不存二心,然后彼此靠近,握手言欢。由于整个人类中的大多数人喜欢使用右手,所以双方右手相握,就不用担心对方会拔刀相逼,握手不过是双方解除戒心、放下武器、以诚相见的方式罢了。
知识拓展
握手的起源
2020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肆虐,除了勤洗手以外,许多民众也不再以传统的“握手”来打招呼,许多国家与地区出现了各种极具创意的打招呼的方式。
加拿大卑诗省卫生官员亨利(BonnieHenry )博士说他现在已经不和人握手,还建议民众可以用鞠躬、微笑或祈祷手势来打招呼。
韩国甚至有议员提出打招呼新方案,为了避免握手造成病毒传播,握手用“我爱你”的爱心手势取代。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接见中国援助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时,用“碰肘”代替了握手来致意。
美国卫生专家安东尼·福奇呼吁,“忘记握手吧。我们不需要握手。我们必须打破这种习惯,因为事实上,这是传播呼吸性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
不仅是新冠病毒,任何传播疾病的途径都应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们不能一边“勤洗手”,一边不断通过握手抵消洗手的功效,人为地打开疾病传播路径。
知识拓展
疫情下,各种代替握手的打招呼方式出现
4.1.2见面礼
3.握手礼
(2)握手的顺序
握手的顺序要遵循:
尊者为先、
长者为先、
女士为先、
客人为先的优先原则。。
4.1.2见面礼
3.握手礼
(3)握手礼的基本规范
①握手时,距离受礼者约1米,双腿立正,上身微向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掌心斜向上,伸向受礼者。
②握手时,应面带微笑,眼睛注视对方,传达出诚意和自信。
③握手的力度宜适度。握得太轻,对方会感觉你在敷衍;太重,对方不但感觉不适,而且会认为太粗暴。
④握手的时间,以3秒为宜。上下摆动两三下,礼毕即松开。
①平等式握手。
与人握手时手掌垂直于地面最为适当。
②友善式握手。
与人握手时掌心稍向上,表示谦恭、友善、谨慎。
③控制式握手。
与人握手时掌心向下。
⑤死鱼式握手。
在与人握手时,毫不用力,毫无反应。
④双握式握手。
握手时,用右手紧握对方的右手,同时再用左手加握对方的手背、前臂、上臂乃至肩部。
(4)握手的方式
4.1.2见面礼
3.握手礼
4.1.2见面礼
(5)握手的禁忌
①不可坐着握手。
②不可东张西望。
③不可交叉握手。
④不可左手握手。
⑤不可戴着手套握手。
⑥不可用不洁之手与他人相握。
⑦不可在握手时将另一只手放在衣袋里,这样显得随意而不庄重。
⑧不可在握手时戴着墨镜,但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除外。
⑨)不可在与他人握手之后,立即擦拭自己的手掌。
⑩不可拒绝与他人握手。
3.握手礼
4.1.2见面礼
(1)鞠躬礼的基本规范
①一般情况下,鞠躬时必须脱帽。
②双腿立正,保持身体端正,目光注视受礼者,距受礼者约1.5米。
③男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女性双手相握放在腹前。
④鞠躬时,以臀部为轴心,将上身挺直地向前倾斜,目光也随着身体倾斜。鞠躬时目光向下,表示一种谦恭的态度。
⑤问候“您好”、“欢迎光临”等敬语。声音要热情、亲切,与动作协调。
⑥鞠躬完毕,恢复站姿,目光再回到对方脸上。
4.鞠躬礼
(2)
鞠躬的
种类
①90 鞠躬礼。
一般用于感谢、谢恩或悔过、谢罪,以及三鞠躬等特殊情况,属最高礼节。
②30 至45 鞠躬礼。
通常用于下级向上级、学生向老师、晚辈向长辈、服务人员向来宾、表示致意。
③15 鞠躬礼。
运用于一般的应酬,如问候、介绍、握手、递物、让座、让路等。
4.1.2见面礼
4.鞠躬礼
4.1.2见面礼
(1)拥抱礼的基本规范
正式场合行拥抱礼的具体做法是:两人相对站立,张开双臂,彼此都右臂偏上、左臂偏下;右手扶着对方的左后肩,左手扶着对方的右后腰,各自都按自己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都向左侧相互拥抱;然后再向右侧拥抱,最后再向左侧拥抱,一共拥抱三次才算礼毕。
5.拥抱礼
4.1.2见面礼
(2)拥抱礼的注意事项
作为礼节的拥抱,双方身体并不要贴得很紧,拥抱的时间也很短,更不能用嘴去吻对方脸颊。
5.拥抱礼
任务考核
任务一 产品发布会见面打招呼
评价项目与内容 分值 学生评分 教师评分 实得分
称谓礼仪 对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位能正确称呼 10
称谓与所在场合相符 10
称呼顺序合理 10
称呼时表情语气热情大方 10
行见面礼 选取运用见面礼形式恰当 10
表达方式准确 10
动作规范 10
行见面礼时表情微笑热情 10
总体表现 热情、大方、友善、亲切 20
合计 1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