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2模块二 认识礼仪1模块一 了解沟通学习情境一认识沟通与礼仪(1)了解礼仪的概念、起源和演变(2)了解礼仪的特点与原则学习目标模块二 认识礼仪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掌握礼仪的作用及东、西方礼仪的差异礼仪的特点、原则与作用模块二 认识礼仪小案例法国公爵奥古斯丁的遭遇在生活中的小处随随便便的人往往不受欢迎,在某些特殊的场合甚至会造成致命的后果。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18世纪的法国公爵奥古斯丁。178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 安托瓦内特到巴黎戏剧院看戏,全场起立鼓掌。放荡不羁的奥古斯丁为了引起王后的注意,面向王后吹了两声很响的口哨。在当时,吹口哨被视为严重的调戏行为,国王大怒,把奥古斯丁投入监狱。模块二 认识礼仪小案例法国公爵奥古斯丁的遭遇而奥古斯丁大怒,把大怒,把奥古斯丁投入监狱。而奥古斯丁入狱后似乎就被遗忘了,既不被审讯,也不被判刑,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被关押着。后因时局变化,他也曾有过出狱的机会,但阴差阳错,终究还是无人问津。直到1836年,老态龙钟的奥古斯丁才被释放,当时他已经72岁了。两声口哨换来50年的牢狱之灾,实在是天大的代价。”模块二 认识礼仪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礼仪的基本概念、起源和演变(一) 礼仪及其相关概念(二) 礼仪的起源和演变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礼仪及其相关概念2. 礼貌1. 礼3. 礼节4. 礼仪6. 礼宾5. 仪式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礼仪及其相关概念1. 礼礼的本意为敬神,如今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是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礼仪及其相关概念2. 礼貌礼貌是人与人在交往中通过言谈、表情、举止相互表示敬重和友好的行为准则,它体现了时代的风尚和人们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礼仪及其相关概念3. 礼节礼节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交际场合中,相互之间表示尊重、友好的问候、致意、祝愿慰问及给予必要的协助与照料的惯用形式。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礼仪及其相关概念4. 礼仪礼仪通常是指在较大、较隆重的正式场合,为表示敬意、尊重、重视等所举行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仪式。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礼仪及其相关概念5. 仪式仪式指在一定场合,表示郑重、敬意、友好而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化行为规范的活动。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礼仪及其相关概念6. 礼宾礼宾即“以礼待宾”之意,也就是按照一定的礼仪接待宾客。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人际交往和涉外活动中,主方根据客方人员的身份、地位、级别等给予相应的接待规格和待遇,称为礼宾或礼遇。模块二 认识礼仪(二) 礼仪的起源和演变1. 礼仪形成阶段(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2. 封建礼仪阶段(公元前771—1911年)3. 近代礼仪阶段(1911—1949年)4. 现代礼仪阶段(1949年以后)模块二 认识礼仪二、 中国的传统礼仪1. 社会礼俗2. 尊长礼仪3. 尊师礼仪4. 敬辞谦称礼俗,即礼仪与习俗,指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传统的礼俗内容有冠礼、生辰、婚姻、祭拜、座次和丧葬等。1. 社会礼俗二、 中国的传统礼仪模块二 认识礼仪尊敬老人、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的传统家礼中,晚辈不仅居家有居家侍奉之礼,要昏定晨省、出禀归报,而且就算是外出行旅,也要有远游孝顺之礼。远游而频寄家书问候长辈就是这种礼仪的表现2. 尊长礼仪二、 中国的传统礼仪模块二 认识礼仪尊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说的“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所以侍奉老师也应同侍奉父亲一样。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尊师的动人故事。3. 尊师礼仪二、 中国的传统礼仪模块二 认识礼仪中华民族崇德尚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便讲究礼尚往来、卑己达人。在人们的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用到一些敬辞谦称,正所谓“谈笑有敬辞,往来多谦称”。4. 敬辞谦称二、 中国的传统礼仪模块二 认识礼仪三、 礼仪的特点、原则与作用(一)礼仪的特点(二)礼仪的原则(三)礼仪的作用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礼仪的特点1. 可实践性礼仪的规范是人们长期以来总结的言行得体的和被认为正确的标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被实践。任何不具备实践性、可操作性的礼仪原则和方案都得不到落实,也就不会被实践所采纳;而只要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礼仪原则就一定具有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礼仪的特点2. 可检验性礼仪具有正确和得体与否的标准,任何不正确和不得体的礼仪都可以被检验出来,其检验结果和影响程度根据不同的情况可大可小。因此,礼仪学习者要更加重视礼仪的实践活动,在重要场合更要重视礼仪的细节。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礼仪的特点3. 不可逆性礼仪是实践性的活动,其原则和道理完全蕴藏在人们的实际行为当中。一个行为一旦做出就很难收回,更不可能重演,因此,礼仪活动的安排和礼仪活动中的行为要尽可能地考虑周全。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礼仪的特点4. 可传承性礼仪知识是靠无数代人的不断积累、总结而形成的一套社会观念和做法。礼仪的传承并非盲目地不折不扣地照搬继承,而是有所取舍的,其主流或核心内容及形式一般是不会轻易改变的,而这些正是礼仪的特色和精华所在。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礼仪的特点5. 民俗性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礼仪作为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在拥有共性的同时,又表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民族和国别的差异性。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礼仪的特点6. 审美性礼仪规范的表现形式都具有非常高的审美品位,而且这种审美品位是立体的和全方位的,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有视觉、嗅觉、听觉等多角度的审美要求。模块二 认识礼仪(二) 礼仪的原则1. 尊重原则人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必须尊重对方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是礼仪的情感基础,是建立友好关系的纽带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模块二 认识礼仪(二) 礼仪的原则2. 遵守原则礼仪规范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而形成并存在的,当它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时,必将得到人们的认可,这实际上也反映了人们的共同利益和要求。所以,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自觉遵守礼仪规范。模块二 认识礼仪(二) 礼仪的原则3. 适度原则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注意各种情况下的社交距离,也就是要把握与特定环境相适应的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尺度。在与别人交往时,应不偏不倚,不越分、不过度,雅而不俗、淡而不腻,即所谓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模块二 认识礼仪(二) 礼仪的原则4. 自律原则礼仪学习者要通过礼仪教育和强化训练,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逐渐在自己的心中树立起高尚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在社会中自觉地按礼仪规范去行动,使自己成为一个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的人。模块二 认识礼仪(三) 礼仪的作用1. 沟通作用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应以礼相待,彼此都应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礼仪是沟通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模块二 认识礼仪(三) 礼仪的作用2. 协调作用人际关系是依靠沟通和平衡得到协调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主动的、多层次的交往。礼仪是交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媒介,支配人们的生活。模块二 认识礼仪(三) 礼仪的作用3. 维护作用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礼仪的发展水平;同时,礼仪反作用于社会,对社会的风尚产生广泛、持久和深刻的影响。模块二 认识礼仪(三) 礼仪的作用4. 教育作用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熏陶和感染等方式使人们不断增强道德意识,不断矫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协调人际关系,检查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定。模块二 认识礼仪四、 东方礼仪和西方礼仪的差异(一)东方礼仪的特点(二)西方礼仪的特点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东方礼仪的特点东方民族尤其信奉“血浓于水”这一传统观念,所以人际关系中最稳定的因素是血缘关系。1. 重视亲情和血缘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东方礼仪的特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2. 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东方礼仪的特点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人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和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3. 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模块二 认识礼仪(一) 东方礼仪的特点东方人非常注重共性拥有,具有较强的民族感,这一点以中国和日本尤为突出。东方注重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强调组织的团结和谐,交往时以协调各种关系为重。4. 强调集体主义精模块二 认识礼仪(二) 西方礼仪的特点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进入正题之前,预热时间比西方人长;而英美人喜欢单刀直入,预热的时间很短。1. 简单务实模块二 认识礼仪(二) 西方礼仪的特点所谓个人隐私,是指一个人出于个人尊严或其他某些方面的考虑而不愿为别人所知道的个人事宜。2. 尊重隐私模块二 认识礼仪(二) 西方礼仪的特点西方人常随身携带记事本以便记录日程安排,赴约须提前到达,至少要准时,且不会随意改动(这一点以德国人最为典型)。3. 惜时如金模块二 认识礼仪(二) 西方礼仪的特点礼是联系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这里的礼主要指礼物,其实礼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渗透在其中的情感。4. 礼尚往来模块二 认识礼仪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现代礼仪学习的重要意义。2. 谈一谈你对沟通与礼仪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随堂练习模块二 认识礼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