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8 任务四 新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课件(共19张PPT)-《应用写作(第五版)》同步教学(高教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8 任务四 新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课件(共19张PPT)-《应用写作(第五版)》同步教学(高教社)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项目八 科研
任务四:新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在新产品小批试制后,通过生产试验、型式试验、用户试用,对新产品质量和企业质量管理进行综合分析的报告文书。
概 念
必须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产品
的质量情况,力求全面、实事求是,不
能夸大其词,不以偏概全。
特 点
1.科学性
新产品质量分析报告的结论与产品
质量水平分析具有因果关系,是数据分
析的结果,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依
据。
特 点
2.总结性
应将该产品根据质量标准检验的各
方面的质量信息逐一列举并进行分析。
常见的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平衡分析法
特 点
3.分析性
对克服消极因素,提高产品生产质
量、管理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指
导。
特 点
4.指导性
作 用
提供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依据
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标题
正文
落款
写作结构:
(一) 标题
产品的研究生产单位 + 产品名称 + 文种
例:《xx公司xx质量分析报告》
 xx公司防静电仿毛华达呢质量分析报告
xx公司经理办公室:
中国xx研究所和xx公司色织厂共同研制的新产品——防静电仿毛华达呢,已试生产出品。织物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国际标准,防静电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同类产品。下面就试制中的质量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质量管理体系
xx公司色织厂生产系统有纺纱、染纱、准备、织造、整理等主要车间。从纺纱到成品形成了一条较完整的生产线,多年来以外贸出口产品为主,2022年到日前为100%出口。2021年出口合格率为98.8%,2022年1一6月出口合格率为95%,比去年同期提高6.01%。多年来,在生产和质量管理上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公司有一套与生产相造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有专职质量管理和检验人员200人,占全公司在职人数的13.3%,由厂长和工程师主抓质量工作。质量检查科具体负责各车间的产品质量,各生产车问的关键环节均设有质量检查网点。
标题:产品单位 + 新产品名称+ 文种
前言,总起全文,简要介绍
同时,由质量检查科派出人员专职监督和抽查,实行三级检验,并在原传统的管理根底上吸取了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把质量工作同经济责任制结合起来,同时建立了百分考核制,并在中层科室和车间干部中举办了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
二、质量保证措施
为对以后的试产提供依据,公司从原料、原纱一进厂就进行化验、测试。同时为严格控制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了《防静电新产品质量管理条例》。在新产品试制中,全厂充分发挥车间和职能科室的配合作用和各检测网点的把关作用,同时广泛宣传防静电新产品的意义,启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每周定期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预测分析和处理生产中发生的问题。为了及时了解到新产品的质量情况,xx研究所xx总工程师亲访用户,及时把质量信息反映给色织厂。
三、质量水平分析
(一)下机质量及入库质量(略)
(二)物理指标(略)
(三)染色牢度(略)
(四)防静电性能指标(略)
主体:
从三个方面分层陈述: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水平分析,以具体数据为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得出结论。
上述情况说明,本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达到了国际标准,防静电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同类产品,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能。因此,防静电仿毛华达呢的生产工艺是可行的,试制是成功的,水平是先进的。
四、问题和方向
防静电仿毛华达呢的试制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初试时由于批量较小,受加工条件和经验的限制,在后续整理加工中出现了一些色差,使制成品并不十分完美,没有100%地达到预期目标。目前,此问题已找到解决的办法。今后工作重点是在严把质量关的根底上,加大对产品的结构、性能方面的研究,增加产品功能使之更适应市场需求。
特此报告。
附件: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略)
xx公司色织厂生产技术科
2022年8月1日
结尾: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实事求是,重点突出。
落款: 报告人+ 报告日期
1.前言
(二)正文
简要介绍说明: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单位、质量检验标准、质量检验达标基本情况
前 言
主 体
结 尾
写作形式
1.条款式说明:根据产品的主要情况,逐项分条地介绍产品的有关方面的知识。
2.概述式说明:对产品的有关情况进行概括的介绍和说明。
3.综合式说明:概述式和条款式的结合。
2. 主体
检验新产品质量的依据(默示担保、明示担保、产品缺陷);
新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新产品质量状况;
新产品质量状况综合分析;
质量分析结论意见。
(三) 落款
应有报告人和报告日期,以备考查。
新产品质量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
1.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2.面上材料与调查材料相结合
3.数字说明与文字说明相结合
4.政策性与专业性相结合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