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11 任务四 解说词 课件(共49张PPT)-《应用写作(第五版)》同步教学(高教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11 任务四 解说词 课件(共49张PPT)-《应用写作(第五版)》同步教学(高教社)

资源简介

(共49张PPT)
项目十一 旅游
任务四: 解说词
有一种精彩,叫解说词
——解说词的概念和种类
知识点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等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解释的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所做出的贡献、社会对其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
应用文概念
解说词概念
解说词的用途十分广泛,一般用于图片、幻灯、记录影片、新闻图片、新闻实况录音、影视解说、陈列物品、书画展览、文物展出、园林介绍、景点导游、标本说明、产品展销、导游、接待检查及纪录片等,主要是根据选用的实物或照片等,对所介绍的人或事物做概括的或重点的介绍。
解说词的用途
解说词的种类
图片、实物展览
解说词
解说词的种类
图片
解说词的种类
幻灯片
解说词的种类
陈列物品
解说词的种类
书画展览
解说词的种类
文物展出
解说词的种类
产品展销
解说词欣赏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极其珍贵的代表作品,在世界艺术长廊中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作品,这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和汴河两岸清明时节风俗世情的长卷。画面的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的景象。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数间农舍掩映其中……
《清明上河图》解说词 选段
图片、实物展览
解说词
影视、新闻、纪录片
解说词
解说词种类
解说词的种类
影视解说
解说词的种类
新闻实况
解说词的种类
纪录片
解说词欣赏
“一叶飘摇扬子江,白云尽处是苏洋”,这是南宋文天祥写的两句诗,所谓苏洋就是指长江口的江面。七百年过去了,长江口还是这样水天一色,烟波浩渺。我们离开黄浦江来到长江口。长江的胸怀如此开阔,长江的气量如此宏广。有时候长江口的景色会让人产生一种奇特的幻觉,好像朵朵白云在水里漂浮流动,而条条船儿在天上竞渡、远航……
纪录片《话说长江》解说词 选段
解说词欣赏
女:影像中的画卷神奇地出现在了场地中间,这幅长达70米的巨大卷轴在我们面前缓缓铺陈开来。琴声悠扬,水墨浸染,充满中国古典艺术的半雅神韵。画卷上墨迹漫卷,流淌变幻,依次呈现出檐画、陶瓷、青铜器等在中国文化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男:一袭黑衣的舞蹈演员来到画卷之上,用肢体做墨迹,表现中国水墨画的洒脱写意。随着舞蹈演员的动作,洁白的画纸上出现了起伏回旋的墨色线条。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
解说词 选段
图片、实物展览
解说词
影视、新闻、纪录片
解说词
风景名胜
解说词
解说词种类
解说词的种类
风景名胜宣传片
解说词的种类
景点解说
解说词主要是根据选用的实物或照 片或影像等,对所介绍的人或事物做概括的或重点的介绍,它能够弥补实物或画面给人留下的认知空白,帮助人们理解事物。
解说词
我为“花儿”当“绿叶”
——解说词的作用
案例欣赏
“北京海淀,太平洋吹来暖湿的季风,学霸正在疯长。又到了大学生们最忙碌的季节——考试季。由早餐带来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维持繁重的复习后身体所必需的蔗糖……”
“到大学里面来就知道泡面的意义了,每个寝室都有,只是每个寝室泡的味道,却各有千秋……”
“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宿舍泡面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各奔东西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大学宿舍……”
——《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解说词
知识点
1.解释说明。解说词是配合实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它既要便于讲解,又要便于观众一目了然。使观众在观看实物或图画时,借助于简明的文字介绍,对实物或图画获得深刻的认识。
应用文概念
解说词的作用
2.补充视觉。解说词运用听觉效应引发人们展开想象,起到串联画面内容,整合画面信息,提升画面内涵,弥补画面不足,补充视觉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提炼主题,更直接地表达作者思想。
应用文概念
解说词的作用
案例赏析
“挖藕的人喜欢天气寒冷,这不是因为天冷好挖藕,而是天气冷买藕吃藕汤的人就多一些,藕的价格就会涨。”
——人们对美食的付出,对生活的付出是多麽了不易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3.烘托感染。解说词是相对于画面而言的解释说明的文字,它与画面是一种相辅相承的关系。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画面进行解说,而且是一种必要的补充和衔接,帮助营造意境、烘托气氛、感染听众。
应用文概念
解说词的作用
案例赏析
“门庭上的风铃叮叮当当地响了起来。我们有些奇怪,风铃为什么要挂在那里呢?孔老告诉我们,是要挂在那儿,因为只要老伴在屋子里一走动,它就会响起来。它一响,我心里就踏实了。”
——小小的风铃充满了孔老对老伴的深沉爱意。
纪录片《半个世纪的爱》
案例赏析
“我们想想吧,在此时此刻,在柏林,在慕尼黑,在汉堡,在科隆大教堂,肯定有无数的德国球迷为之欢欣鼓舞。而在伦敦,在利物浦,在曼彻斯特,在泰晤士河边的小酒馆,肯定也有无数的英格兰球迷为之黯然神伤。不过,让我内心感到温暖的是,在生命如此有意义的一个时间节点,在今天晚上,电视机前的亿万球迷能够,我们大家一起来经历,共同分享,这是我的幸福,也是大家的幸福。”
南非世界杯英德大战
案例赏析
——解说员贺炜想象着德国队球迷的欢庆场面,渲染着英国队球迷低落伤感的情绪,直接冲击球迷观众们的情感,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最后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将情绪落足到 “能够一起经历这场赛事,是我和大家的幸福”,拉近了与球迷观众们的距离,使人在足球赛场的气氛中,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馨。
央视解说员 贺炜
4.深化主题。解说词能够加强画面的感知震撼力,使画面内容得到升华,从而起到深化主题,“话外有画”的作用。
应用文概念
解说词的作用
案例赏析
“大熊猫高高走了,它的朋友也和它告别了。它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其实,它们仍然生活在一起,在同一片蓝天下,在同一座大山里,它们共同拥有了一个家,一个唯一的家。”
——大自然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家园,我们要善待动物。
纪录片《回家》
背后的故事
——解说词的写作步骤
知识点
1.深入体验,提炼素材。前期的深入采访对后期的解说词的写作非常重要,没有这个过程,没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就不能写出让观众信服、感人的解说词。
应用文概念
解说词的写作
2.紧扣主题,谋篇布局。根据所要表现的对象,选择一条能最适当地反映客观现实的主要线索即主线。这条主线应能够统领全片,使各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作品内在或外在的核心。
应用文概念
解说词的作用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
第六集《五味的调和》
第七集《我们的田野》
解说词的写作
案例赏析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案例赏析
“不同地域的中国人,运用各自智慧,适度、巧妙的利用自然,获得质朴美味的食物。能把对土地的眷恋和对上天的景仰,如此密切系于一心的唯有农耕民族。一位作家这样描述中国人淳朴的生命观:他们在埋头种地和低头吃饭时,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案例赏析
主题:
自然赋予了人们美味是食物,勤劳的人们则赋予了美食以生命。
3.精琢语言,融入真情。融入真挚情感、用语言表达真诚的内心世界是写好解说词的关键。解说词语言要精炼,具有概括力,要使语言符合作品的主题和风格,要提高解说词语言的感染力。
应用文概念
解说词的作用
案例赏析
“林仁灼,16岁开始和父亲学习种植紫菜,如今已经49岁,今天,他要为自家的农田再架设几枝毛竹。”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要表达画面所不能给予的信息
案例赏析
“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今天当我们有权远离自然,享受美食的时候,最应该感谢的是这些通过劳动和智慧成就餐桌美味的人们……”
“中国人相信,水能滋养人的灵性和觉悟。这一点就仿佛水对豆腐的塑造。两者间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共通……”
——解说词要为主题服务,从风格上一致,也要做到简洁明了,使人一听就懂。
解说词的写作
一篇优秀的解说词不一定是运用了多少排比句、多少古文诗句、多少成语典故,更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但它应当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很有味道,集语言的新鲜性、评说的深刻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于一体;它的语言美感要与画面的艺术美感结合得完美和谐。解说词有时甚至是整部纪录片的灵魂,即使不看电视画面,它也应是一篇绝妙的文章,细读起来让人振奋、引发思考、唤起遐想、回味无穷。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