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审计报告(课件)-《经济应用文写作(第2版)》同步教学(清华大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章 审计报告(课件)-《经济应用文写作(第2版)》同步教学(清华大学)

资源简介

(共9张PPT)
学习目标
1.理解审计报告的概念、特点、作用和种类;
2.掌握审计报告的结构形式和要求。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 审计报告写作
一、审计报告的概念
二、审计报告的特点
三、审计报告的种类
四、审计报告的作用
审计报告是独立的专职审计机构或专门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检查后,向委托者或授权者提交的全面反映审计情况、评价审计结果及提出处理意见的一种书面报告。
1.独立性。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
2.公正性。审计报告的生命。
3.权威性。保证有效行使审计权的必要条件。
(一)按写作主体分类
1.国家审计报告
2.社会审计报告
3.内部审计报告
(二)按内容分类
1.财政财务审计报告
2.财经法纪审计报告
3.经济效益审计报告
1.总结作用
撰写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程序,也是审计工作的最后环节。
2.建议作用
审计报告是上级审计机关做出审计结论或决定的主要依据。
3.答复作用
审计报告是递交给交办或委办单位的关于审计结果的答复,是说明审计结果及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一、审计报告的结构形式
(一)标题
1.完全式:审计机关名称、被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文种
如《××市审计局关于××集团公司2009年经济效益的审计报告》
2.省略式: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文种
如《关于××公司2009年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
3.文种式:《审计报告》。
(二)主送单位:委托单位或委托人,或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
(三)正文
1.审计工作概况
(1)实施审计的依据;
(2)被审计的对象;
(3)审计工作的起止时间;
(4)审计的内容、范围、方式及其他有关情况。
2.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3.审计事实
4.审计评价及处理意见或建议
5.结尾:有无均可。
(四)附件
(五)签署和日期
(一)材料要真实可靠
(二)结论要客观公正
(三)意见、建议要切实可行
(四)语言要客观准确、规范严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