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党政机关公文 课件(共198张PPT)-《经济应用文写作(第2版)》同步教学(清华大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党政机关公文 课件(共198张PPT)-《经济应用文写作(第2版)》同步教学(清华大学)

资源简介

(共198张PPT)
第二章 党政机关公文
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深入了解公文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常用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公文的种类、格式、起草要求、常用公文的写法。
教学方法与学时:讲练,2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党政机关公文概述
第二节 常用党政公文写作
第一节 党政机关公文概述
一、党政机关公文的概念
二、党政机关公文的特点
三、党政机关公文的作用
四、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
五、党政机关公文的格式
六、党政公文的起草要求
七、党政公文的行文规则
一、党政机关公文的概念
公文作为一种应用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公文,泛指一切公务文书;狭义公文,则专指党政机关公文,也称法定公文。
广义公文
通用类
专用类
法定公文—狭义公文
事务文书
2012年4月6日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对党政机关公文定义的表述: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此定义从行为主体、使用环境、主要特点和作用等方面对党政机关公文做了明确界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各总部、各大单位,各人民团体
二、党政机关公文的特点
(一)政策性:符合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
(二)特定性:特定的制发者和收阅者。
(三)权威性:对收文者的法定约束力。
(四)程式性:严格的格式规范。
(五)保密性:大都通过内部途径传递。
三、党政机关公文的作用
(一)传达贯彻方针政策
(二)公布法规和规章
(三)管理与联系公务
(四)沟通与交流情况
(五)留存备查
(六)保存文献
四、党政机关公文的种类
公文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应用文:
殷商甲骨:王令众曰胁田
尚书六体:典、谟、训、诰、誓、命
文心雕龙:汉有四品,章、表、奏、议
后有:策、敕、谕、旨,等等
1951年 7类12种 政务院
1981年 9类15种 国务院办公厅
1987年 10类15种 国务院办公厅
1993年 12类13种 国务院办公厅
1996年 14种 中共中央办公厅
2000年 13种 国务院
2012年 15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现行党政公文种类的划分有两个角度。
建国以后公文文种的变迁沿革
(一)党政公文按作用分为15种
1.决议
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决议是一种高规格的公文,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
根据作用的不同,决议可以分为公布性决议、批准性决议和阐述性决议三种。
2.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根据作用的不同,决定可分为事项性决定、奖惩性决定和撤销性决定。
决定具有“事由重大”的特点。
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根据作用的不同,命令可分为发布令、行政令、授衔令、嘉奖令四种。
命令是一种仅用于行政机关的公文,具有如下特点:
3.命令(令)
命令的特点
1.事由重大
2.特定的制发者
行政机关
县以上人民政府
国务院各部委
国家最高领导人
国家主席
国务院总理
人大委员长
4.公报
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公报是一种报道性公文,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新闻性。
根据作用的不同,公报可分为决定性公报和事项性公报两种。
5.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根据作用的不同,公告可分为宣布重要事项公告和宣布法定事项公告两种。
6.通告
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根据作用的不同,通告可分为公布遵守事项和公布周知事项两种。
“两告”和“公报”被称为周知性文告,具有发布范围广和发布渠道公开的特点。
7.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8.通知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9.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10.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11.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2.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13.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14.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5.纪要
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二)党政公文按行文关系分为3类
1.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包括:报告、请示、意见3种。
2.下行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包括: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纪要、意见11种。
3.平行文: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发送的公文,包括:函、议案、意见3种。
注意:从行文关系看,意见分为上行意见,下行意见和平行意见三种。
公文定体练习
公文定体练习
下列公务活动各应用何种公文行文?
1.国务院追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应使用的文种是( )。
2.为加强户外广告管理,规范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行为,美化市容环境,建设和谐天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对本市户外广告设施进行专项治理。应使用的文种是( )。
3.四川省人民政府拟申报“中国自贡恐龙世界地质公园”,向国土资源部请求批准。应使用的文种是( )。
4.某省属高校为适应人才市场需要,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秘书人才,拟开设本科层次秘书专业,特向省教育厅请求批准。应使用的文种是( )。
5.某学院师生响应市中心血站倡议,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学院决定对献血者进行表彰。应使用的文种是( )。
公布性决议
公布性决议
批准性决议
阐述性决议
阐述性决议
事项性决定
奖惩性决定
撤销性决定
发布令
强制令
授衔令
嘉奖令
决定性公报
事项性公报
重要公告
法定事项公告
重要事项公告
遵守事项通告
周知事项通告
上行意见
下行意见
下行意见
下行意见
下行意见
平行意见
平行意见
通知
通报
报告
请示
批复
议案

纪要
纪要
纪要
五、党政机关公文的格式
公文的格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项目,二是版式。这两方面分别涉及两个文件。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4月发布,7月 1日起施行 。规定公文格式的项目。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提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归口,2012年7月施行。规定公文格式的版式。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项目
公文格式的项目分为通用项和专用项。
通用项是规定项目,所有公文都应当具备。
专用项是选择项目,只有必要时才使用。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将公文的版式分为三大区域:版头、主体、版记,同时将公文分为四种不同格式,不同格式的公文,版式有很大区别。四种格式是:
文件格式
信函格式
命令格式
纪要格式
文件格式为常规格式,其余为特定格式。
公文格式练习
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版式
文件格式公文的版式
文件格式的公文,其版式又分上行文和非上行文。两者的区别主要在版头部分。另外,末页的版式也会因有无附件而不同。
非上行文首页版式
上行文首页版式
无附件公文末页版式
带附件公文末页版式
份 号
发文机关标志
标 题
正 文
主送机关
发文字号
紧急程度
秘密等级保密期限
非上行文首页版式
例文
份号是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为专用项目,用于涉密公文。份号应设虚位,一般用6位3号阿拉伯数字,顶格标于版心左上角第一行 。
份号
密级和保密期限
密级和保密期限是专用项目,用于涉密公文。公文的秘密等级可分为两类四级:
普件:普通文件,无特殊保密要求。
密件:分为三级:秘密 机密 绝密
密级和保密期限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于版心左上角第二行;保密期限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两者之间用“★”隔开。
紧急程度
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时限的要求,属专用项,公文的紧急程度可分为两类三级:
平件:无特殊时限要求。
急件:分为两级:加急件 特急件
紧急程度,一般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于版心左上角密级之下。
发文机关标志
发文机关标志也称版头,为通用项。由发文机关名称和后缀两项内容构成。
发文机关名称:用法定全称或规范简称。联合行文,主办机关排列在前,其他机关纵向排列在后;也可只标主办机关名称。
后缀:发文机关名称后缀“文件”二字。联合行文,文件二字位于各机关名称后居中位置。机关标志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居中标注。
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为通用项,用于公文的归档和检索。不同格式的公文,发文字号的格式也有所不同。文件格式公文的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份和发文顺序号三项内容构成。如:
国发〔2012〕205号
保银办函〔2013〕31号
冀金院〔2013〕10号
发文字号中,发文机关代字一项因发文机关的性质不同而分为两类:
发文机关为实体性社会组织者,其发文字号由机关名称中的关键字构成,如:
冀金院〔2013〕10号
发文机关为行业系统性组织者,发文机关代字由系统代字、分支机构代字、内部职能部门代字及公文分类标志等内容构成。如:
保银办函〔2013〕31号
联合行文,只标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标注于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
发文字号之下4 mm处居中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分隔线。
练习
“发”字类:用于决定、通知、通报、意见、请示、报告等文种;
“函”字类:用于函、意见等文种;
“复”字类:用于批复等文种。
“明电”类:用于以明码电报形式发送的公文。
公文分类标志
发文字号编列练习
1.教育部2000年制发的第11号文件,内容是关于做好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
2.财政部2001年制发的第17号文件,内容是答复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涉诉案件损失处理问题的。
3.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制发的第123号文件,内容是关于做好2010年度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申报工作的 。
答案
发文字号编列练习答案
1.教育部2000年制发的第11号文件,内容是关于做好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教高发〔2000〕11号
2.财政部2001年制发的第17号文件,内容是答复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涉诉案件损失处理问题的。财金函〔 2001〕17号
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制发的第123号文件,内容是关于做好2010年度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申报工作的 。冀教外发〔 2009〕123号
标题
标题为通用项。标题的写作需把握如下要点。
1.公文标题的内容要素
发文机关名称:全称或规范简称
事由:公文中心内容的概括
文种:公文的文种名称
2.公文标题的语言结构
发文机关名称+“关于”+事由+“的”+文种
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
3.公文标题的类型
完全式: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
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省略式:
关于购买行政执法车辆的请示
专用式:用于周知性文告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4.公文标题的写作要求
(1)语言表达要求
表意明确,语言概括。
(2)文面书写规范
①字体字号:2号小标宋体字。
②回行要求:
保持词意完整;
“关于”不放在行末;
“的”不放在行首。
③排布: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成梯形或菱形状对称排列。
练习
公文标题写作练习
1.人民银行某县支行打算上一套办公自动化设备,向上级请求批准。
关于办公自动化设备问题的请示
关于拟购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请示
2.该支行购买办公自动化设备,向上级要求拨款。
关于拨款购买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请示
关于请求拨款购买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请示
关于申请购买办公自动化设备资金的请示
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为专用项目。根据发文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
1.专发性公文:写明收文机关的名称。
2.普发性公文:写明收文机关的统称。
3.周知性公文:不写收文机关。
主送机关用3号仿宋于标题下空一行位置,居左顶格书写,回行时仍顶格,最后用冒号;机关名称应使用全称或规范简称。例
各市教育局、省属各高校:
正文
正文是公文的核心部分,为通用项。其一般结构形式由三部分构成。
1.开头:引据式 导语式 前言式
2.主体:表达方式:说明为主,兼有叙述和议论;结构方式:分段式 分条式
3.结尾:普通式 结语式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一般用3号仿宋字体,文中的数字和年份中间不能回行。
引据式开头
概括交代发文缘由,包括发文的目的、意义、原因、依据等,如:
为了规范公文办理、提高办事效率,针对大区分行成立以来公文运转中存在的问题,现就辖区内人民银行请示、报告性公文办理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关于规范请示和报告性公文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导语式开头
简要叙述基本事件,如:
人民银行××中心支行机关于2013年3月中旬和6月底分别发生两次办公室被盗案件。现将情况通报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关于人民银行××中心支行机关连续发生两次被盗案件情况的通报》
前言式开头
概括交代基本情况,如:
2013年4月19日至23日,中国人银行总行在厦门召开了第×次全国金融管理工作会议。会上代表们回顾了上年的工作情况,讨论了今年的工作任务,研究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并对总行草拟的《金融机构管理规定》等文件提出修改意见。会议收到预期效果。会议形成纪要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上报总行。
《中国人民银行第二次全国金融管理工作会议纪要》
主体如用分条式,文中结构层次序数可依次用“一、”、“(一)”、“1.”、“(1)”标注;一般第一层用黑体字、第二层用楷体字、第三层和第四层用仿宋体字。
结构层次序数书写规范
一、
(一)
1.
(1)
(2)
2.
(二)
二、
(一)
结构层次序数书写规范
公文结语选用的原则
根据文种选择:文种不同结语不同。
根据内容选择:内容不同结语不同。
根据行文关系选择:行文关系不同结语不同。
行文关系对结语选用的影响,主要是在语体色彩。行文关系不同,所用语体色彩也不同。
不同行文关系的语体色彩
1.上行文:谦恭婉转
例:“以上报告如有不妥,请指正。”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
“以上意见是否可行,请指示。”
2.下行文:坚定干脆
例:“特此通知,希遵照执行。”
“此复,望参照办理。”
3.平行文:礼貌客套
例:“特此函请查照,并希见复是荷。”
“特此函达,请予研究函复。”
份 号
发 文 机关 标 识
标 题
正 文
主送机关
签 发 人
紧急程度
秘密等级保密期限
上行文首页版式
发文字号
例文
签发人
签发人为选择项,只用于上行文。“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签发人姓名。
签发人一项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
联合行文,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排列,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对齐 。
印发机关
印发日期
成文日期
无附件公文末页版式
印 章
附 注
正 文
例文
机关署名
抄送机关
发文机关署名
为通用项,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分加盖印章和不加盖印章两种情况。
加盖印章者:单独行文时,发文机关署名居中置于成文日期之上。联合行文时,各发文机关署名按照发文机关顺序排列于相应位置。
不加盖印章者:单独行文时,于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右空二字编排发文机关署名;联合行文时,先排主办机关署名,其余机关署名依次向下编排。
有印章末页
无印章末页
成文日期
成文日期就是公文正式形成并发生效力的日期,为通用项。其确定有如下原则:
1.单独行文,署会议通过或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2.联合行文,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将年、月、日标全,年份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
成文日期的位置,一般右空四字编排 。
印章
印章为专用项,公文有发文机关署名者,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印章的位置: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使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居印章中心偏下位置,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行之内。
附注
附注为专用项,用于标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附注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于成文日期下一行。

抄送机关
抄送机关是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为专用项。
抄送机关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统称。
抄送机关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左右各空一字编排。“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机关名称之间用逗号,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名称后标句号。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1.印发机关是公文的送印机关。通常为发文机关的办公部门。
2.印发日期是公文的送印日期;用阿拉伯数字标全年、月、日,后加“印发”二字 。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均用4号仿宋体字。两项位于同一行,印发机关居左空1字,印发日期居右空1字。
另外,版记中要设与版心同宽的分隔线。首条和末条用粗线,中间用细线。
附件说明
成文日期
附件说明页版式
机关署名
附 注
正 文
例文
抄送机关
印发机关
印发日期
带附件公文末页版式
附 件
附件
附件是随正件发送的对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材料或者参考资料 ,为专用项。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置于版记之前与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二字及顺序号用3号黑体字顶格编排于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题居中编排于版心第三行。
如附件不能与正文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公文有附件时,一般需要有附件说明。
附件说明
附件说明为专用项,用于带附件的公文。
附件说明编排于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位置。先标“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如图。
信函格式
信函格式多用于机关单位内部职能部门(办公部门除外)对外行文,与文件格式有较大区别。
1.“发文机关标志”一项只标志发文机关名称而不标志“文件”二字。一般使用红色小标宋体字。
2. 发文机关标志之下4mm处印一条上粗下细的红色双线;距页面下边缘20mm处印一条上细下粗的红色双线,长度均为170mm。
3.如有份号、密级和紧急程度,应在双线下版心左上角顶格处,发文字号放在双线下版心右上角顶格处。首页不放页码。版记无印发机关和日期。如图
信函格式公文版式
份 号
发文字号
标 题
正 文
主送机关
发文机关标 志
秘密等级
保密期限
例文
紧急程度
命令格式
命令格式是命令的专用格式,规定如下:
1.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后加“命令”或“令”组成,用红色小标宋体字。
2.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两行居中用黑体字标令号,前加“第”字,即“第×号”。
3.令号下空两行标正文,不设红色分隔线。
4.正文下空2行右空4字加盖红色签发人签名章。签名章左空2字标签发人职务。
5.签名章下空1行右空4字标成文日期。如图
命令格式公文版式
令 号
签名章
正 文
发文机关标志
例文
签发人职务
成文日期
纪要格式
纪要格式有如下特点:
1纪要标志由“×××××纪要”组成,居中排布 ;用红色小标宋体字。
2.主送和抄送均放在版记中。
3.出席人名单:用3号黑体字,在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出席”二字,后标冒号,冒号后用3号仿宋体字标注出席人单位、姓名,回行时与冒号后的首字对齐。如有请假人和列席人也一并标出,格式与“出席”项同。
4.纪要格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如图
纪要格式公文版式
发文字号
标 题
正 文
发文机关
标 志
例文
参会人员
发送对象
机关署名
非上行文首页
上行文首页
无附件末页
附件说明举例
附注举例
信函式
命令
纪要式
纪要式
纪要式
公文格式练习
一、1.发文机关:河北省教育厅;
2.收文机关:河北省各高校;
3.事 由:加强高校教育收费管理;
4.发文日期:2012年10月1日 参考答案
二、1.发文机关:满城县人行;
2.收文机关:保定人行;
3.事 由:需增拨基建款;
4.发文日期:2013年1月18日 参考答案
三、1.发文机关:河北金融学院团委;
2.收文机关:河北省团委;
3.事由:汇报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情况;
4.发文日期:2012年9月1日 参考答案
四、1.发文机关:河北大学;
2.收文机关:河北省各高校;
3.事 由:举办大学生足球联赛;
4.发文日期:2012年9月20日 参考答案
六、党政公文的起草要求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
(三)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炼。
(四)文种正确,格式规范。
(五)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六)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意见,力求达成一致。
(七)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八)公文使用的汉字、数字、外文字符、计量单位和标点符号等,按照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执行。
(九)把握公文的语体色彩。公文语体,主要表现为庄重严肃、简朴典雅,而且常常带有“文言色彩”,尤其是在一些约定俗成的贯用语上。
七、党政公文的行文规则
(一)行文总规则
1.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3.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二)上行文规则
1.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2.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3.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4.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5.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6.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三)下行文规则
1.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2.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的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
3.党委、政府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行文。
4.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5.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二节 常用公文的写作
一、通知
二、通报
三、报告
四、请示
五、批复
六、 函
一、通知
根据作用的不同,通知主要有三类六种:
印发类:包括批转性通知、转发性通知和发布性通知三种。
应办事项类:包括工作通知和会议通知两种。
应知事项类:知照性通知。
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一)印发类通知
1.标题
正确确定印发性质:“批转”、“转发”、“发布”(或“印发”、“下发”等);
写明被发文件的单位名称和文件名称或中心内容 ;
避免词语重复:当所发文件也是通知时,要避免“通知”连用的情况。
2.正文
内容:写明所发文件的单位名称和文件名称并提出要求 。批转性还要表明态度。
形式:“要求”概括时多用分段式;
“要求”具体时多用分条式。
3.结尾
多省略。
4.附件
附件可不必说明。 标题练习
印发类通知标题写作练习
1.国务院发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制定的《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
2.国务院发《国务院工作规则 》。
3.河北省文物局发《国家文物局2013年工作要点》。 参考答案
通知标题练习参考答案
国务院关于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
《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
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
《国务院工作规则》的通知
河北省文物局关于转发
《国家文物局201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二)工作通知
1.标题:事由写明工作名称。
2.开头:(1)写明发文缘由,如布置工作的目的、意义、依据和原因等;(2)写明工作名称;(3)用过渡句引起下文。
3.主体:布置具体工作,如分项工作任务指标、开展工作的措施、方法、步骤及要求等。一般要分条开列。
4.结尾:可用专用结语,如“特此通知,希遵照执行”等,也可省略不用。例文
(三)会议通知
1.标题:事由写明会议名称。
2.开头:(1)写明召开会议的根据、目的、意义、原因等;(2)写明会议名称;(3)用过渡句引起下文。
3.主体:写明有关事项,包括会议的议题;开会的时间、地点、出席人;以及其他注意事项。
4.结尾:多省略,也可用“特此通知” 。例文
(四)知照性通知
知照性通知是告知收文单位应知事项的通知,所联系的公务一般无需收文机关办理。如机构的设立与撤销、印章的起用、单位更名等 。
1.标题:事由概括写明告知事项。
2.开头:简要写明告知缘由。
3.主体:具体写明告知事项。
4.结尾:多省略。例文
批转性通知
发转性通知
发布通知
通知标题词语重复
通知标题避免词语重复举例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关于做好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转发教育部做好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
就业工作文件的通知
分段式
分条式
工作通知
会议通知
知照通知
二、通报
根据作用的不同,通报可分为三种:
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表扬性通报
批评性通报
知照性通报
从写法上看,表扬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写法类似,而知照性通报则有较大差别。
(一)表扬性通报
1.标题:事由写明表扬的对象和事迹。
2.开头:多采用导语式,概述表彰对象的基本事实。
3.主体:通常可包括如下内容:
叙述事实:叙述被表彰者的先进事迹。
阐述意义:阐明先进事迹蕴含的教育意义。
4.结尾:有两项内容:
通报决定:宣布表彰决定。这是针对被表彰者的嘉奖,是发通报的目的之一。
通报要求:提出向先进学习的有关要求。这是针对收文机关或有关人员提出的要求,是发通报的又一目的。例文
(二)批评性通报
1.标题:事由写明批评的对象和事实。
2.开头:多采用导语式,概述被批评对象的基本错误事实。
3.主体:通常可包括如下内容:
叙述事实:叙述被批评者的错误事实。
分析错误:对所犯错误进行分析,指出错误的性质和危害性,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总结应吸取的教训。
4.结尾:有两项内容:
通报决定:提出对被通报者的处理意见。这是针对被批评者的处分,以示对其惩戒。
通报要求:针对通报事实,向收文机关及有关人员提出应引以为戒的具体要求。例文
(三)知照性通报
1.标题:事由概括所通报的情况或精神。
2.开头:可采用导语式,概述基本事实;也采用引据式,交待行文的目的意义或原因;还可直接写情况或精神,不另加开头.
3.主体: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说明情况:对所通报的重要情况或精神进行具体介绍。
分析意义:即分析重要情况或精神所蕴含的意义,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提出要求:多针对上述情况或精神,提出今后工作的要求。
注意:一些内容简单的知照性通报往往只介绍情况或精神,既不进行分析,也不提出要求。如何处理,要视情况而定。
例文
表扬通报
批评通报
情况通报
三、报告
根据作用的不同,报告可分为三种。
工作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的报告。
情况报告: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中偶然出现的重大问题或重要情况的报告。
答复报告:答复上级机关对于某些问题的询问的报告。
(一)工作报告
1.标题:事由概括所要汇报的工作名称。
2.开头:概述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或交代开展工作的依据、目的等。
3.主体:汇报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
4.结尾:可用结语“特此报告”、“特此报告,请指正”等,也可省略。例文
(二)情况报告
1.标题:事由写明所要汇报的情况。
2.开头:多用导语式,概述基本情况。
3.主体:叙述具体情况,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
4.结尾:可用结语“特此报告”、“特将情况汇报如上”等,也可省略。例文
(三)答复报告
1.标题:事由概括答复事项。
2.开头:引述上级来文的标题及文号,有时也可引述日期和文种。如“分行《关于××的函》(×邮银〔2013〕×号)收悉”。
3.主体:回答上级询问的问题。
4.结尾:可用结语“特此报告”,也可省略。
例文
工作报告
情况报告
答复报告
四、请示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根据作用的不同,请示可分为请求指示性请示和请求批准性请示两种。
请求指示性请示:就工作中的重大疑难问题请求上级机关予以解答。
请求批准性请示:就超越本机关职权范围的重大行动或需要上级帮助的事项请求上级机关批准。
(一)请示的内容要素
1.述由:陈述请示的缘由。
请求指示者,说明问题出现的具体情况;
请求批准者,阐明提出请求的理由。
2.请示事项:写明要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或批准的事项 。
3.期复性结语:如“以上意见妥否,请指示”、“是否可行,请审批”、“特此请示,请批复”等。
(二)请示的结构形式
1.标题:事由概括请示事项。
2.正文:用于内容简单时用分段式 ;内容复杂时用分条式。
注意:述由与请示事项的顺序可根据需要有所变化。通常情况下是先述由,然后提出请示事项。特殊情况下可以先总地提出请示事项,然后分列理由。
3.结尾:用期复性结语。 作业
请求指示性请示
请求批准性请示
后述由请示
作业
答案
五、批复
(一)内容要求
1.政策性。即要以党和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为依据来答复下级的请示事项,不能想当然或以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依据。
2.针对性。即答复事项必须针对请示事项,不能借机指导相关工作。
3.明确性。即答复意见要态度明朗、内容明确,不可含糊其词。
(二)结构形式
1.引述来文:即称引下级请示的有关内容,告诉下级关于某事的请示已收到。其作用是构成批复与请示的对应关系,使下级准确地知道此批复是针对哪一个请示所做的答复。引述来文的内容主要是来文的标题和文号。如“你行关于×××的请示(×发〔2013〕×号)收悉” 。也可引述日期和文种等。
2.批复依据:即批复意见提出的根据。依据可有多种,或据政策法规,或据实际情况等等。结构上,批复依据多为一个过渡句,以引起下文。
3.批复意见:为批复的核心部分。根据请示性质的不同,可分两种情况:
指示性批复,对请示问题做出明确的答复;
审批性批复,表明态度(批准与否)并提出相应要求。
4.结尾:多采用结语式,如“特此批复”、“此复,希遵照执行”等,也可不用。
审批性批复的三种不同情况
1.同意下级请示:
(1)明确表态;
(2)提出要求。
2.不同意下级请示:
(1)明确表态;
(2)说明理由。
3.原则上同意下级请示:
(1)明确表态;
(2)指出修正意见。
指示性批复
审批性批复
批复依据
你局《关于京包高速公路(六环—德胜口段)京津第二通道收取车辆通行费有关问题的请示》(京交计〔2008〕185号)收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及有关文件规定,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六、函
根据作用的不同,函可分为两类六种: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1.发函:主动向对方联系公务的函。可分为“商洽函”、“询问函”和“请准函”等。
2.复函:答复对方来函的函。可分为 “商洽性复函” 、“答复性复函”和“审批性复函” 等。
(一)商洽函
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
1.标题:用完全式或用常用式,事由概括所商洽的公务。
2.正文:开头一般说明发函原因;主体说明商洽事项;结尾用期复性结语收尾,如:“特此函达,请见复”、“专此函达,请予研究函复”等。例文
(二)询问函
用于向不相隶属机关询问问题。询问函的写法类似请求指示的请示,但行文关系不同。
请示是上行文,只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询问函主要是平行文,用于向不相隶属机关询问问题。另外,上级机关也可用函向下级机关询问问题,所以函也可做下行文。
1.标题:用完全式或常用式,事由概括询问的问题。
2.正文:开头说明问题出现的背景情况以及询问的原因或目的;主体提出询问的问题;结尾用期复性结语,如:“特此函达,请见复”、“请予函复为盼”。例文
(三)请准函
用于向不相隶属机关请求批准。请准函的写法类似请示,但行文关系不同。
请示是上行文,只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请准函是平行文,只用于向不相隶属机关请求批准。
1.标题:用完全式或常用式,事由概括请求批准的事项。
2.正文:开头陈述请准理由;主体提出请准事项;结尾用期复性结语,如:“特此函达,请审批”、“可否,请核批”等。例文
(四)商洽性复函
用于答复不相隶属机关的商洽事项。
1.标题:用完全式或常用式,事由概括答复事项。
2.正文:开头引述来函,通常摘引来函的标题和发文字号,然后用过渡句引起下文;主体答复商洽事项,通常写明己方的意见和要求,表明态度;结尾可用结语“专此函复”、“特此函复,即希查照”等,也可省略。例文
(五)答复性复函
用于答复不相隶属机关的询问事项。其写法类似指示性批复,但行文关系不同。
批复是下行文,只用于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答复性复函是平行文,用于答复不相隶属机关的询问事项。
1.标题:用完全式或常用式,事由概括答复事项。
2.正文:开头引述来函,通常摘引来函的标题和发文字号,然后用过渡句引起下文;主体答复对方询问的问题;结尾可用结语“专此函复”、“特此函复,即希查照”等。例文
(六)审批性复函
用于审批不相隶属机关的请准事项。其写法类似审批性批复,但行文关系不同。
1.标题:用完全式或常用式,事由概括审批事项。
2.正文:开头引述来函;主体答复对方的请准事项;结尾可用专用结语“特此函复”、“特此函复,请查照办理”等,也可省略。例文
商洽函
询问函
请准函
商洽性复函
答复性复函
审批性复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