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默写卷(第5-6章)班级: 姓名:
一、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两极 略扁 ,赤道 略鼓 的椭球体。极半径 < 赤道半径(比大小)
半径约为 6371 km,赤道周长约为 四万 km,表面积约为 五亿 km ;
※能证明大地是球面而不是平面的现象: ②④⑥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 ①③⑤
①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所见 ②月食时月面上的地影是圆
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④海边看远方来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⑤加加林在“东方一号”上所见 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其上地轴 否 (是/否)真实存在。
经线:通过英国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的那条经线为 本初子午 线,即0°经线。
①0°经线向东为 东 经( E ),向西为 西 经( W )。
180°经线向东为 西 经( W ),向西为 东 经( E )。(括号里填字母)
②所有经线相交于 南北极 ;所有的经线长度 是 (是/否)都基本相等;
③划分东西半球的两条经线:20° W 经线、160° E 经线;(填方向字母)
20° W 经线向东为 东 半球,向西为 西 半球;
160° E 经线向东为 西 半球,向西为 东 半球;
4.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人们把 赤道 定为0°纬线
①赤道以南的纬度称 南 纬( S ),以北的纬度为 北 纬( N )。(括号填字母)
②所有的纬线都 否 (是/否)相交,所有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最长是 赤道 ;
③几条特殊纬线:
(1)南回归线23.5°S、北回归线23.5°N、南极圈66.5°S、北极圈66.5°N将地球分为五带,分别是 热 带、 北温 带、 南温 带、 南寒 带和 北寒 带五个带。图中一般用 虚 (虚/实)线表示
(2)低纬度: 0 °~ 30 °;中纬度: 30 °~ 60 °;高纬度: 60 °~ °;图中一般用 实 (虚/实)线表示
5.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 、 图例标记 、 方向 ;
6.比例尺由三种表现式: 文字 式、 数字 式、 线段 式
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5km,转换为数字表示为1: 500000 。
相同图幅,地图的比例尺越小,覆盖范围越 大 ,信息 简 (详/简)
地图的比例尺越大,覆盖范围越 小 ,信息 详 (详/简)
7、地图三种方向指示法: 一般 指示法、 方向标 指示法、 经纬网指示法;
二、变化的地形
1、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内力作用主要使得地形变得 崎岖 (崎岖/平坦),在地球上主要形式有 火山 、 地震 等。外力作用主要使得地形变得 平坦 (崎岖/平坦),有:风化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作用等
2、火山的分类:一般将火山分为三类, 活 火山、 死 火山、 休眠 火山
3、火山的弊:强烈的火山喷发会造成 生命财产 的重大损失和 局部气候变化 ,有很大危害性。利:火山灰中丰富的 矿物质 ,使得庄稼长势良好,火山还有丰富的 矿 产和 地热 资源。
4、世界上地震与火山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① 地中海-喜马拉雅 地震火山带。② 环太平洋 地震火山带
5、20世纪60年代,在 魏格纳 的“大陆漂移假说”和后来的“海底扩张说”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展形成了“ 板块构造 学说”理论:
①地壳的岩石圈被分裂成 六 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②软流圈的物质运动使板块移动,板块上面的大陆和海洋随着发生漂移,目前还在缓慢地进行。③ 板块交界处 是地震火山容易发生的地方。
★软流圈实际上位于地球的地 幔 (壳/幔/核)
★岩石圈由地 幔 (壳/幔/核)的上部和地 壳 (壳/幔/核)构成
板块碰撞会产生: ②③④⑤ ;板块张裂会产生: ① ;
①海岭 ②海沟 ③山脉 ④沿海岛屿 ⑤高原
写出板块名称:A 亚欧 板块
B 美洲 板块 C 非洲 板块
D 印度洋 板块 E 太平洋 板块
F 南极洲 板块
8、写出板块对应的字母,以及对应的火山震带(简写“地”/“环”):
四川: A 板块和 D 板块, 地 ~带
喜马拉雅: A 和 D , 地 ~带
地中海: A 和 C , 地 ~带
日本、台湾: A 和 E , 环 ~带
红海: C 和 D , 地 ~带
9、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 陡坡 ,疏松的地方是 缓坡 ,重叠的地方是 悬崖 ,高到低凸出的地方是 山脊 ,高到低凹陷的地方是 山谷 ,两个山顶之间的地方是 鞍部 ;河流一般汇集于等高线高到低 凹 (凸/凹)的地方,即 山谷 。
10、以下均属于地球的 外 (内/外)力作用,并将下列现象的成因归类:
流水侵蚀: ①⑥⑧ 风力侵蚀: ② ⑨ 风化作用: ⑦
流水沉积: ④ 风力沉积: ③ 海水侵蚀: ⑤
人和生物: ⑩ 11
①溶洞 ②风蚀蘑菇 ③黄土高原的成因 ④长江三角洲平原形成
⑤海岸怪石嶙峋 ⑥云贵川喀斯特地貌 ⑦长年累月下岩石破碎,变松散颗粒
⑧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⑨风蚀城堡 ⑩珊瑚礁 11.人工岛默写卷(第5-6章)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__,赤道______的椭球体。极半径____赤道半径(比大小)
半径约为_______km,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km,表面积约为_______km ;
※能证明大地是球面而不是平面的现象:_______ 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_______
①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所见 ②月食时月面上的地影是圆
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④海边看远方来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⑤加加林在“东方一号”上所见 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地球仪是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成的地球模型,其上地轴____(是/否)真实存在。
经线:通过英国__________________的那条经线为_________线,即0°经线。
①0°经线向东为____经(___),向西为____经(___)。
180°经线向东为____经(___),向西为____经(___)。(括号里填字母)
②所有经线相交于_________;所有的经线长度_____(是/否)都基本相等;
③划分东西半球的两条经线:20°___经线、160°___经线;(填方向字母)
20°___经线向东为____半球,向西为____半球;
160°___经线向东为____半球,向西为____半球;
4.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人们把______定为0°纬线
①赤道以南的纬度称___纬(____),以北的纬度为____纬(____)。(括号填字母)
②所有的纬线都_____(是/否)相交,所有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最长是________;
③几条特殊纬线:
(1)南回归线____°__、北回归线____°__、南极圈_____°__、北极圈_____°__将地球分为五带,分别是______带、_____带、_____带、_____带和_____带五个带。图中一般用_____(虚/实)线表示
(2)低纬度: 0 °~____°;中纬度: °~____°;高纬度: °~____°;图中一般用_____(虚/实)线表示
5.地图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例尺由三种表现式:______式、_______式、______式
图上1cm表示实际距离5km,转换为数字表示为1:___________。
相同图幅,地图的比例尺越小,覆盖范围越____,信息______(详/简)
地图的比例尺越大,覆盖范围越____,信息______(详/简)
7、地图三种方向指示法:_______指示法、________指示法、_________指示法;
二、变化的地形
1、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内力作用主要使得地形变得________(崎岖/平坦),在地球上主要形式有_____、_____等。外力作用主要使得地形变得_______(崎岖/平坦),有:风化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作用等
2、火山的分类:一般将火山分为三类,_____火山、_____火山、_______火山
3、火山的弊:强烈的火山喷发会造成__________的重大损失和________________,有很大危害性。利:火山灰中丰富的___________,使得庄稼长势良好,火山还有丰富的_____产和________资源。
4、世界上地震与火山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①___________地震火山带。②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火山带
5、20世纪60年代,在_______的“大陆漂移假说”和后来的“海底扩张说”基础上,经过许多科学家研究,发展形成了“_____________学说”理论:
①地壳的岩石圈被分裂成______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②软流圈的物质运动使板块移动,板块上面的大陆和海洋随着发生漂移,目前还在缓慢地进行。③__________是地震火山容易发生的地方。
★软流圈实际上位于地球的地_______(壳/幔/核)
★岩石圈由地_______(壳/幔/核)的上部和地_______(壳/幔/核)构成
板块碰撞会产生:__________;板块张裂会产生:__________;
①海岭 ②海沟 ③山脉 ④沿海岛屿 ⑤高原
7、写出板块名称:A________板块 B________板块 C________板块
D_______板块 E_______板块
F_______板块
8、写出板块对应的字母,以及对应的火山震带(简写“地”/“环”):
四川:____板块和____板块,_____~带
喜马拉雅:____和____,_____~带
地中海:____和____,_____~带
日本、台湾:____和____,_____~带
红海:____和____,_____~带
9、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______,疏松的地方是______,重叠的地方是______,高到低凸出的地方是______,高到低凹陷的地方是______,两个山顶之间的地方是______;河流一般汇集于等高线高到低_______(凸/凹)的地方,即______。
10、以下均属于地球的____(内/外)力作用,并将下列现象的成因归类:
流水侵蚀: ______________ 风力侵蚀: ______________ 风化作用: ______________
流水沉积: ______________ 风力沉积: ______________ 海水侵蚀: ______________
人和生物: ______________
①溶洞 ②风蚀蘑菇 ③黄土高原的成因 ④长江三角洲平原形成
⑤海岸怪石嶙峋 ⑥云贵川喀斯特地貌 ⑦长年累月下岩石破碎,变松散颗粒
⑧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⑨风蚀城堡 ⑩珊瑚礁 11.人工岛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