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描述法治中国的蓝图。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科学性;知道我国法治发展的巨大成就,增强依法治国的信心。
科学精神: 辩证分析法治发展的曲折历程,引导学生科学理解法治建设的进程是不断推进、逐步深化的。
法治意识:树立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法治意识,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参与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我国法律发展历史的特点,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掌握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难点: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基础知识
一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______的产物。
(2)发展: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_____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______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____,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2.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
(1)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_____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法的产生和本质
(1)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_____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_____和共同意志。
2.法的决定因素
(1)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_______决定的。
(2)这一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_____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法的类型
(1)法的历史类型: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_______和社会主义法。
(2)我国当代的法的类型:_______。
4.法的内涵
(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_______的一种社会规范。
(2)法是由国家___或____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3)法是由国家_____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______的社会规范。
5.法的职能
(1)政治职能:法维护一定_____的作用。
(2)社会职能:法管理一定______的作用。
6.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_____的体现。
三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一国法治的决定因素:由该国的_____和____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
2.中国人民的法治实践:______,建设______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3.巨大成就
(1)形成了以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依法行政和______水平不断提高。
(3)人权的法治保障方面: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________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4.法治建设在路上
(1)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_______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_____国家。这是一场由______领导的、___________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
(2)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_______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课后巩固
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对这段话解读正确的是( )
A.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B.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
C.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生产方式是其决定性因素
D.法是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2.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平等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深知法治的意义与价值,倍加珍惜自己的法治成果。以下属于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是( )
①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的②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震惊全国的唐山打人事件主犯陈继志,因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故意伤害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人民法院的判决体现了法在国家治理中的( )
A.政治职能 B.社会职能 C.经济职能 D.文化职能
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让互联网成为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这是基于( )
①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②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和党的自身利益的需要
③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④"互联网+"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公正与权利的理念,体现了人类社会法文明近具有的共同价值观。这种共同的价值观,正是中西法文明,也是古今法文明的契合、连接之处。从下而关于“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法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只体现在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中
C.中华法系的发展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