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城市、城市化和交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7 城市、城市化和交通

资源简介

专题7 城市、城市化和交通
看一看
1、城市化进程
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水平低 以体力劳动为主 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 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 凭传统经验 加大科技投入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方面,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表:
影响 成因 措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3、城市等级与空间分布的关系,
可概括为“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其含义如下图分析所示:

4.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式项目  水路 铁路 公路 航空 管道
运量 大―→小 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易管理
运速 最慢 较快 较慢 最快
运价 低―→高
灵活性 差 居中 最好 好 最差
连续性 最差 好 居中 差 最好
成本 投资少 投资大、占地广 居中 投资大 投资大
5、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条件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地形 坡度过大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土壤 土壤的酸碱性、肥力、质地及土层的厚度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宜种植甜菜、沙棘、枸杞等)
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 250 mm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技术条件 机械 机械代替了人力和畜力,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化肥 促进了农业的产出
良种 使单产提高
冷藏 扩大了农业产品的销售范围
发展变化:上述因素均是重要因素,但自然因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影响已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技术因素始终是保障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必面面俱到,根据题目材料信息和题目题干的提示来确定。
想一想
1.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可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3.城市交通运输网有什么特点?

练一练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 属于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下图为中国大陆“鬼城”前50名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题。
1.关于原来地理学上的鬼城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
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2.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 )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 B.虚假城市化越明显
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
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拉萨至日喀则铁路)于2014年8月16日正式通车运行。该铁路顺雅鲁藏布江穿越近90千米的峡谷区,沿线多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且铁路全线桥梁和隧道多。下图为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日喀则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3.拉日铁路走向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耕地
4.拉日铁路桥梁和隧道的比重较大,原因是( )
①地质地形条件复杂②节约耕地③避让保护区④避免干扰聚落和其他交通线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拉日铁路通车后( )
A.日喀则城市范围向西扩展明显
B.沿线聚落经济收入可能增加
C.拉萨的服务范围变小
D.当地产业结构无变化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城市房价等值线图。回答6-7题。
6.图中房价最可能相等的地点是( )
A.D、M B.E、M
C.M、N D.D、E
7.如单纯考虑该城市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因素,选择购房的地点最适宜在( )
A.E B.F C.M D.N
读不同城市居民上下班拥堵所花时间与其忍耐极限时间(单位:分钟)比较图,回答8-9题。
8.下列城市中,居民对上下班交通拥堵最反感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重庆
9.为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大力发展私人汽车 B.限制汽车发展,鼓励人们使用自行车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D.建设市内铁路网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右图为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其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全村、村中心及村周边,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11.P—T时间段内,导致全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的持续推进 B.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C.农村宅基地面积减少 D.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下图为“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影响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价格 B.地价水平 C.技术水平 D.环境优劣
13.与200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 )
A.城市功能分区明显弱化 B.制造业向城区中心集聚
C.市区服务业密度增加 D.近郊区制造业密度减少
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两条北极航线会合处N临近(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15.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
A.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 B.船舶可以全年航行
C.不宜使用罗盘导航 D.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
16.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