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财政支出-2 课件(共24张PPT)-《财政与金融》同步教学(高教版·202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 财政支出-2 课件(共24张PPT)-《财政与金融》同步教学(高教版·2022)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章 财政支出
第3节 转移性支出
财政与金融
本节内容概览
01
社会保障支出
02
国债支出
财政补贴
03
第3节 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的对称,指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单位供给财政资金,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
社会保障支出
什么是购买性支出?
财政补贴
国债支出
第3节 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准或遭遇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1)社会保险是根据立法,由劳动者、劳动者所在单位、政府等多方筹资形成专门基金,用于劳动者在遭遇风险(工伤、死亡、疾病、年老、失业、生育等)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制度。
(2)社会救济是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向生活确有困难的公民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资助的保障制度。
(3)社会福利是由国家出资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资助或服务的保障制度。
(4)优抚安置是对特定对象通过优待、抚恤和安置,确保他们的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并带有褒扬性质的特殊保障制度。
此外,社会保障还包括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等。      
第3节 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项目主要包括:
(1)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①抚恤事业费。②离休退休费。③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④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⑤特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和特大自然灾害后重建补助费。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指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列收列支的社会保险支出。主要有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基金支出、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女工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等。     
第3节 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第3节 转移性支出
年份 国家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亿元) 国家财政支出(亿元) 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2007年 5447.16 49781.35 10.94%
2008年 6804.29 62592.66 10.87%
2009年 7606.68 76299.93 9.97%
2010年 9130.62 89874.16 10.16%
2011年 11109.4 109247.79 10.17%
2012年 12585.52 125952.97 9.99%
2013年 14490.54 140212.1 10.33%
2014年 15968.9 151785.56 10.52%
2015年 19018.69 175877.77 10.81%
2016年 21591.5 187755.21 11.50%
2017年 24611.68 203085.49 12.12%
2018年 27012.09 220904.13 12.23%
2019年 29379.08 238858.37 12.30%
2020年 32568.51 245679.03 13.26%
我国社保支出呈现出上涨趋势,从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看,也是呈现上涨趋势,原因主要有:一是是配合国家脱贫攻坚战,二是为了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三是体现我们国家以人为本的治理原则。特别是社会保障支出在兜底扶贫方面,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家庭实现政策性保障兜底。
国债支出
国债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到期国债的本金偿还和利息支付的资金支出,即国债的还本付息支出。
国债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来源,但国债的使用是有偿的,因此国债还本付息便是财政支出的内容。国债偿还分为内债偿还和外债偿还。    
第3节 转移性支出
国债支出
国债的偿还方式主要有:
(1)市场购销法。市场购销法是指政府根据国债市场行情,适时购进国债,以此在该债券到期之前逐步清偿的一种偿还方式。
(2)抽签偿还法。抽签偿还法可分为一次抽签法和分次抽签法两种。
(3)一次偿还法。一次偿还法就是政府对发行的国债在到期后一次全部兑付本息的方法。
(4)按次偿还法。按次偿还法也叫轮次偿还法,是指政府在发行国债时,按债券号码的先后顺序,规定其固定的偿还日期,并依次还本付息的偿还方法。
      
第3节 转移性支出
国债支出
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
(1)预算盈余。即政府以上年预算收支的结余部分用于偿还国债的本息。其偿还的前提是财政要有盈余,而这盈余事先是难以测定的。
(2)预算列支。政府将当年到期国债的偿还资金直接列入预算支出中,以预算资金抵偿国债。
(3)发行新债。就是政府通过发行新的国债来替换旧的国债,以新债收入作为偿还旧债的资金来源,即借新债还旧债。
(4)偿债基金。政府预算设置一种专项基金,专门用以偿还国家债务。它有规定的资金来源。
      
第3节 转移性支出
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向企业或公民提供的无偿性资助。它是对国民生产总值的一种再分配,是经济利益转移的一种形式,是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财政补贴的内容包括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价格补贴是指由于购销价格倒挂而由财政给予的补贴。企业亏损补贴是对国有企业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生产经营亏损给予的补贴,也称政策性亏损补贴。
财政补贴的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财政退库,即采取冲减财政收入的方式用于财政补贴。也就是说,通过税收或企业上缴利润等已经进入财政金库的资金,用冲减金库收入来弥补给企业。实际上是已经入库的财政收入而不作为财政收入处理,企业亏损补贴采用这种方式。另一种是列入预算支出,即把补贴直接纳入预算支出的内容,价格补贴采用这种方式。
第3节 转移性支出
小结
第3节 转移性支出
01
社会保障支出
02
国债支出
财政补贴
03
第三章 财政支出
第4节 中国财政支出改革
财政与金融
本节内容概览
第4节 中国财政支出改革
01
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0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方式
加强预算资金管理
03
04
全面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支出改革不断推进。
财政支出范围
为什么财政支出改革?
预算资金管理
支出结构方式
第4节 中国财政支出改革
支出绩效评价
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政府职能是财政支出的依据,对政府职能的合理界定是保证财政支出范围合理的前提。
(一)厘清政府与市场间资源配置的职责边界。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政府的干预必须严格限制在出现缺陷的经济活动领域,避免过度干预对市场有效运转造成损害,即“越位”。同时,也应该尽量避免政府对市场干预的不足,即“缺位”。此外,也要尽量避免政府无效干预的出现,即“政府失灵”——政府干预的领域、方式选择失当,不能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求。
(二)厘清政府与社会的职责边界。在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厘清政府与社会的职责边界即将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分开。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      
第4节 中国财政支出改革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政府是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因此一定的经济事务支出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是必要的。但从财政支出的职能结构上看,目前我国经济事务支出较大,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仍有压缩空间,而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民生支出”略显不足。
(一)教育支出。一是继续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在安排预算时,中央和地方应据实增加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总额。二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
(二)医疗卫生支出。一是继续加大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二是优化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结构,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三)社会保障支出。一是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金额,并建立固定增长的投入机制。二是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支出差距。      
第4节 中国财政支出改革
持续改进财政支出方式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提出创新驱动战略之后,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财政支出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缓解财政支出压力,促进国家战略实现等,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分类甄选财政支出方式。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针对财政支出的不同职能,在探索新的财政支出方式的基础上,区分不同的财政支出领域选择不同的财政支出方式。
(二)优化财政拨款方式。一是健全地方各级分税制财政体制,减少财政拨款环节。二是扩大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增加财政拨款的透明度。
(三)推进财政补贴改革。一是清理整顿现行的补贴项目,合理确定补贴范围。二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补贴标准,逐步减少补贴数额。三是要改进补贴方式。四是改善财政贴息的实施效果。五是明确税式支出的政策目标。      
第4节 中国财政支出改革
加强预算资金管理
(一)零余额账户。
零余额账户指财政部门或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用于办理预算资金支付清算的账户,其日终余额在与设立在中央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清算后结零。
从财政集中支付的目的来看,零余额账户作为过渡性支付清算账户,其核心是零余额,即账户日终余额必须始终保持为零,以此保证国库单一账户对预算资金的集中管理,体现国库单一账户对支付的集中控制。正是由于这一性质,世界各国把这一账户称为零余额账户。      
第4节 中国财政支出改革
加强预算资金管理
(二)国库集中支付。
国库集中支付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支付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规定审核机构(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机构或预算单位)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包括财政部门在同级人民银行设立的国库单一账户和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设立的财政零余额账户、单位零余额账户、财政性财政专户和特设专户。财政性资金的支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
国库集中支付有利于财政监督和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有利于规范预算单位的财政收支行为。      
第4节 中国财政支出改革
全面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
(一)拓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范围
一是将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面纳入绩效管理,从运行成本,管理效率、履效能、社会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衡量部门和单位整体及核心业务实施效果,推动提高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水平。二是将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从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效益等方面,综合衡量政策和项目预算资金使用效果。
      
第4节 中国财政支出改革
全面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二)建立全过程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链条
建立囊括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在内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体系。对新出台的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要件和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绩效目标不仅要包括产出、成本,还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绩效指标。
建立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监控和跟踪机制,对存在严重问题的政策、项目要暂缓或停止预算拨款,督促及时整改落实。开展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通过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第4节 中国财政支出改革
全面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三)明确绩效管理责任约束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财政部要完善绩效管理的责任约束机制,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预算绩效负责,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第4节 中国财政支出改革
全面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四)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
各级财政部门要抓紧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本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交叉重复、碎片化的政策和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对长期沉淀的资金一律收回并按照有关规定统筹用于亟需支持的领域。
      
第4节 中国财政支出改革
小结
01
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0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方式
加强预算资金管理
03
04
全面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第4节 中国财政支出改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