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 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标要求1.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并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3.公共参与: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学习生活实践活动。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和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2.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_________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________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生活和实践角度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________的基本问题。2.理论角度(1)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________的问题。(2)这一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_______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___和________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2.唯物主义(1)根本观点:________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________意识。(2)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________,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自然科学的________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________________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________。3.唯心主义(1)根本观点:________是本原的,物质________意识,意识________物质。(2)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________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________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②客观唯心主义:把________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________和表现。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及其关系(1)两个对子:________和唯心主义、________和形而上学。(2)两大阵营:________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课后巩固1.自四川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重启考古发掘工作以来,考古、现场保护、文物修复、建筑、规划等相关行业的专家就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发掘与文物保护工作,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及信息化手段,提高了考古发掘和分析检测能力,取得了重大考古成果。从哲学基本问题角度看(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③存在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④存在是本原,决定于思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3.《尚书 洪范》记载了这样的观点: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4.一切都是真实的,河流从土地上穿流,树木生长在土地上,麦田在大地上起伏,人们的双脚也站在土地上。没有土,一切都会是无本之物。故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相信世界的本原是土,万物是由土和水构成的。这说明(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③色诺芬尼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5.关于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哲学为具体学科提供具体方法的指导②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④哲学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正确反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中国古代哲学在探讨理与气的关系上有很多著名的观点,如宋代的朱熹认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而明代的王夫之则认为“气者,理之依也”。二人的分歧在实质上属于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B.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