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022新课标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1.通过研读相关史料,掌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背景、内容、意义;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确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树立制度自信。(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2.通过观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史料,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通过研读相关史料,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通过回顾中国古代史中央与西藏关系的发展,认识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八年级上册我们讲了中国的近代史,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略史,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而新中国的成立还是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标志。新中国是怎样筹建起来的?首都、国旗、国歌是怎样确定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二、探究新知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材料展示:下图是出版社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九月二十二日的人民日报。其中两篇新闻的标题是:《中国人民政协开幕——毛泽东主席宣布会议任务》《【社论】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
教师提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什么问题?
提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列表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相关内容。
时间、地点 1949年9月,北平
目的 筹备成立新中国
参会代表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
内容 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确立了新中国的国旗、代国歌、首都和纪年方法;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3.出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图片。
教师提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关于国家性质作出了哪些规定?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集中体现当时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4.播放《义勇军进行曲》,然后提问:这首歌歌名是什么?诞生于哪一年?当时中国局势怎样?何人作曲作词?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老师进一步提问:当时在讨论这首歌的时候,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不太合适,有些过时,建议修改一下。你们认为呢?
提示:尽管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但是当时我国还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我们还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和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要居安思危,所以这句话不能改。
5.出示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并提问你能从国旗上看出哪些寓意?(学生可能回答得不是很全面,可提示学生看课后知识拓展:国歌、国旗、国徽的由来)
6.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及碑文。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这样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前赴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人民共和国。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分清楚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上面的几个时间概念代表的时间段。
提示:碑文中的“三年”是指解放战争,“三十年”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三十年,“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阶段。
(二)开国大典
1.出示下面一段材料及《开国大典》的相关视频和图片: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并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54门礼炮齐鸣28响,随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内容,找出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这一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提示: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天安门广场。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教师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此时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为什么要鸣28响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54门礼炮,代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54个民族(当时确定的只有54个民族,后来才确定中国有56个民族);28响代表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走过的28年历程。
2.材料展示: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曾这样说:“毛泽东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实际上也是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中国史学家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教师提问:请结合中国近代史及本课内容,谈谈你对这些评价的看法。你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学生分小组讨论)
提示:(1)看法略。
(2)国内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教师提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进行点拨: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③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④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⑤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⑥广大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斗争。⑦国民党自身的腐败等。
4.教师过渡:当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我们的祖国大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西藏的和平解放过程。
(三)西藏和平解放
1.学生合作探究:用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提示:(1)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汉族与藏族“和同(为)一家”,关系友好密切。
(2)元朝时设宣政院,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3)1727年,清朝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提问:西藏和平解放是怎样实现的?
提示: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3.教师提问: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提示: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教师强调:请同学注意西藏和平解放只是使“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因为我国当时还有港澳台没有实现统一。
三、课堂小结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实现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西藏和平解放,使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以历史知识为题材,知识性较强,所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找找这些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学会从时间着手,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保证知识的条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入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学若只是一般了解,并停留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要素上,就不能理解感悟。而情感可以给课堂润色,增加趣味性。我们应该善于挖掘课堂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爱国主义情感,为祖国奋发图强。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