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课标要求
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核心素养
1.科学精神:科学理解真理的含义;把握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科学分析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2.公共参与: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________________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_______反映。
2.出现真理和谬误的原因:由于人们的________、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________、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________,不符合的认识则是________。
3.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即真理只有________。真理面前________。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________。
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________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_______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________的。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从认识的________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________,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2)从认识的________来看,客观事物是________的、________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_______到________,再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________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________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________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________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3.认识的发展
(1)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________前进或________上升的过程。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_______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________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课后巩固
1.2022年8月25日缙云山通过反烧法成功进行了山火阻断和灭火。反烧法又称“火攻法”,主要原理是大火在燃烧蔓延时热气上升,造成燃烧点气压下降,其他高气压地方的空气,会凭借压强自行往燃烧点流动,形成一股劲风;利用这一原理,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点火,两股火就会往一个方向走,直到两火相接烧完为止。可见( )
①认识的不断发展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
②实施“火攻法”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③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对事物联系多样性的科学认知是理论方法创新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Cha工GP工采用了注重道德水平的训练方式,按照人们预先设计的道德准则,对不怀好意的提问和请求“说不”。一旦发现用户给出的文字提示里面含有恶意,包括但不限于暴力、歧视、犯罪等意图,都会拒绝提供有效答案。材料说明( )
A.人类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B.规律的客观性归根到底来源于世界的物质性
C.真理性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唯有人类正确意识才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3.“天问一号”开启人类探测火星的新旅程,嫦娥五号带回来自月球的馈赠,“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这一年,科学家们在上下求索的过程中点亮更广阔的世界,在追逐真理的道路上打开更崭新的天地。沧海横流显砥柱,随着科学的高度不断被刷新,一个更精彩的未来正展现在我们眼前。这表明( )
①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科学发现的来源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科学实验的实践活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最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为了预防和治理近年来时常发生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现象,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修改后的条文第34条,将最低刑责年龄由14岁下调至12岁。这一调整( )
①说明意识形式随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②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对预防青少年刑事犯罪有着决定性作用
④坚持了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下列选项中,对俗语中所蕴含的哲理理解最贴切的是( )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认识只能通过亲身实践获取
C.实践活动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D.认识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产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