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第九课 法治中国建设第一框 科学立法 导学案【课标解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可科学立法的过程,认同我国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科学精神:理解科学立法的内涵、标准。法治意识: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国家立法建言献策,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体系构建】【核心知识点】科学立法的内涵1、科学立法的重要性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2、科学立法的含义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3、科学立法的原则(1)从立法的方向上①原则:科学立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各项权益)②要求:立法要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相适应,制定出适合中国的良法。(2)从立法的实效上①原则:科学立法符合国情和实际。②要求: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体制机制,使每项立法都能科学合理地规范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使法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3)从立法的方法上①原则: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努力实现立法过程的科学化。②要求:要明确划分不同的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国家发展目标的法律体系。二、推进科学立法1、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1)依据在我国,宪法和立法法是国家机关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据。(2)要求所有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都应当按照法定职权、依据法定程序开展立法工作。2、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要求:①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②要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3、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要求:(1)应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和保护,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相对应。(2)立法还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根据国家治理需求,授予国家机关必要的权力,并对其加以制约,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习题演练】1、社会万象,纷繁复杂;立法所向,千头万绪。提高立法质量,使法律法规更加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更加准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成为立法工作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材料表明( )①立法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障人民各项权利②立法要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实现立法过程科学化③立法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立良善、管用之法,要解决现实问题④立法应尊重和反映规律,超越社会发展,有效调整社会关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我国地方立法一直存在“部门化立法”痕迹,一些部门在立法时“有利则争,无利则推,他利则拖,分利则拒”。地方立法被部门利益绑架,缺乏利益分配的公正性和正当性。法律冲突不可避免,但地方立法工作者要考虑该法律责任所对应的行为的各种情况,能够适应于其所对应的行为的各种情节。下列选项与材料表达意思无关的是( )①立法要以公开透明的程序机制吸纳民意②立法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与责任③立法过程中要做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④立法要明确权力行使不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王安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周公》中提出“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思想,强调法律是社会的基本规则,法律应该是对国家发展有益、对社会治理有益的,这就要求立法从根本上( )A.要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我国国情B.遵循立法工作程序,注重立法技术和质量C.注重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D.明确划分不同法律关系的调整对象4、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在推进数字经济地方立法的过程中,要明确划定各级政府部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落地实施过程中更具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其次,应结合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和特色,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围绕当地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突出问题和迫切需求提出解决措施。这说明提高立法质量需要( )①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②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③根据治理和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和责任④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实施过程中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 A A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