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基础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jiào chē fēng zheng luò tuo hán yā xǐ qì yíng yíng( ) ( ) ( ) ( ) ( )hè nián zhǒng zhàng rǎn gāng zī gé hán qíng mò mò( ) ( ) ( ) ( ) ( )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14分)1.根据语境,用“想”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3分)(1)看到亮亮兴奋的样子,我( )他可能是作文比赛获奖了。(2)看着眼前的大树,我( )着喜鹊在树上筑巢的情景。(3)我喜欢天文,经常( )自己驾驶宇宙飞船登陆各个星球。2.在括号里填入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不重复)(2分)《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开始了,亮亮赶快坐下来专心致志地观看;原本在旁边玩积木的弟弟也被吸引过来,( )地町着电视;下班回来的爸爸也立刻放下公文包,坐在沙发上( )地看起来……看着看着,他们眼中不禁泛起泪花。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9分)①能歌( )( ) ②随( )所( ) ③独出( )( )④两面( )( ) ⑤别( )所( ) ⑥哄( )大( )(1)词语①含有一对 义词,类似的四字词语还有 。(1分)(2)哥哥用废旧的玩具做了一个精美的航天模型,真是 。(填序号)(1分)(3)像他这种惯于颠倒黑白、 的人,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填序号)(1分)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间断(jian) 正月(zheng) B.汤匙(chi) 咽唾沫(yàn)C.杏仁(ren) 机杼(shū) D.脏水(zāng) 白云观(guān)2.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分外热闹(特别) 分外之事(本分以外的)B.延年益寿(增加) 益发浓稠(利,有好处的)C.少不更事(经历) 万象更新(改变,改换)D.年过七旬(十岁为一旬) 正月初旬(十天为一旬)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B.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C.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D.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4.下列关于本单元所学诗歌《长歌行》的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惋惜。B.诗人描写园中葵和百川是为了赞美万物的勃勃生机。C.“朝露待日晞”中的“晞”可理解为阳光照耀,“焜黄华叶衰”中的“焜黄”形容草木凋零枯黄的样子。D.这首诗借季节变迁、百川东去等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慨叹,劝诫世人惜时奋进。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仿写句子)(2分)赛场夺冠的 ,戍守边防的 ,旅居海外的 ,提到祖国,谁不是心里就立时充满了 呢。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花生仁掉了皮的样子。请你照样子描写“阳光照耀下的群山”这一情景。(3分)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1.《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这两篇课文,作者在写作时都抓住了重点,写出了特点。其中《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 、 、 、 这五天里人们的活动,写出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反映了老百姓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心情,同时表达了作者 。2. 是藏戏的开山鼻祖。在藏戏里,他的面具是 色的,国王的面具是 色的,王妃的面具是 色的。3.暮春时节,小明随爸爸去公园游玩,看到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春日景色,他随口吟道:“ , 。”晚上,小明仰望星空,看到了美丽的银河,想到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禁感叹道:“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他又想到了远在他乡读书的哥哥,不由得吟诵起诗人 的诗句:“ ,不知秋思落谁家。”六、语文与生活。(5分)南京这座六朝古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所谓“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来南京旅游,有以下两点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一】南京春、秋两季最适宜出游。夏季高温,6月中旬至7月初为梅雨季节,7月至8月间,最高气温甚至超过40℃。冬季如果能在南京遇上大雪,那可以算运气非常好的。江南的雪景妩媚动人,汤山温泉更会在寒冷的冬天给你带来无限暖意。【注意事项二】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或上元节。南京灯节前后历时10天,初八上灯,十八落灯。集中挂灯区在夫子庙一带。每到灯节,这一带都很热闹。以前还讲究“上灯元宵落灯面”,这是说南京人灯节期间的食俗。1.去南京游玩的最佳季节是 。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来南京可以 。(1分)2.“上灯元宵落灯面”的意思是什么?(1分)。3.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中国传统节日。(3分)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0分)(一)北京的春节(节选)(10分)元宵(或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1.阅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把下面的人物对话补充完整。(2分)2.作者在描写元宵节的民俗活动时略写了放花炮、吃元宵,详写了“处处悬灯结彩”的场面,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2分)( )A.突出元宵节灯的美丽,表达作者对元宵节灯的喜爱,以及对光明的向往之情。B.突出老北京有名的老铺打广告吸引顾客方式的巧妙,表达对这些老铺老板的赞美。C.突出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表现了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日子的“美好快乐”,重点突出,详略得当。3.选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4.选文写了老北京人过元宵节的习俗,和你家乡的元宵节习俗相比,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3分)(二)乡间的庙会(10分)林 莽在华北的农村,有一种传统的习俗——每个村子每年都有定时的庙会。相邻的村子不会同时举行,在相对农闲的时节,它们各有自己的节日。每逢庙会时节,村里张灯结彩,空地上用苇席搭起了戏台,台口用彩绸装饰,大红大绿的别有一番情趣。五十年代的乡村还没有电灯,几只比马灯大许多的汽灯挂在戏台上,把乡村里平淡的日子都照亮了。庙会一般是三两天,每家都有亲友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赶来,他们穿上节日里的衣裳,篮子里的饽饽是点了红点的。这种走亲家,人们称它为“上庙”。商家和小贩们也赶了来,为乡村里的节日增加了另一种氛围。庙会上有卖艺的,有卖衣服和布匹的,还有卖家居用品和各种农具的。我记忆最深的是吹糖人,还有卖芝麻糖和甘蔗的。庙会要比人们重视的春节、八月十五等传统的节日更具交往性和商业性。在乡村的那几年,我和大人们赶过几次庙会。一早起来就等着来接的车了。在乡间的土路上,木轮的大车上铺了苇席和棉被,女人和孩子们摇晃在上面,听着木轴发出的吱呀声和车把式悦耳的吆喝声。人们相互应答着,这是一年一度的乡村里时兴的节日,它点缀着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五岁那年家乡的庙会在我记忆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两件事:一件是我自己买了第一本书;另一件是我第一次看了“鬼戏”。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书,书中讲的是春秋战国时的故事,书名叫“一鼓作气”。我被封面上的战旗和战车吸引,天天拿着从庙会上买的木刀木枪,编撰着从戏台上看来的故事。那是我的第一本书,我把它保存了许多年。庙会上最吸引人的就是唱戏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声划过夜空,老远就能听见了。( )春夏秋冬,台下( )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最吸引孩子们的( )戏的内容,( )那些奇异的戏剧服饰,武将的靠背旗和长长的雉鸡翎,花旦的凤冠,还有丑角的花脸。许多戏的内容都已经忘光了,唯有一场“鬼戏”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戏的名字叫“狮子楼”,讲的是《水浒传》中的故事。戏台上的灯都调得很暗,台上用酒点上了几簇“鬼火”,那蓝色的火焰后面不时地闪出武大郎青色的脸。我至今还记得,因为恐怖,我紧紧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几簇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几乎让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有删改)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2分)2.根据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2分)3.画“——”的部分写出了女人和孩子们在大车上 的情形,同时写出了人们 的心情。(2分)4.作者在写庙会上难忘的两件事时,哪一件事写得详细?为什么这样写?(2分)5.下列有关短文内容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因为被戏台上的故事吸引,所以买了第一本与戏有关的小人书。B.戏中,武将的服饰上有靠背旗和雉鸡翎,丑角的标志则是花脸。C.短文运用了大量充满地域特色的语言,如“饽饽”“老远”等,使文章更通俗幽默、亲切生动。D.庙会以走亲戚、看戏等内容“点缀”了“质朴而平和的乡村生活”。八、习作。(30分)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让我们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过节多有趣啊!不过最有趣的是想象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如轮滑节、机器人节……赶快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写清楚为什么过这个节,想象人们会如何庆祝。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一、轿车 风筝 骆驼 寒鸦 喜气盈盈 贺年 肿胀 染缸 资格 含情脉脉二、1.示例:(1)猜想 (2)想象 (3)幻想 2.示例:目不转睛 全神贯注3.①善舞 ②心 欲 ③心裁 ④三刀 ⑤无 求 ⑥堂 笑 (1)近 示例:能言善辩(2)③ (3)④三、 1. B 2. B 3. D 4. B四、1.示例:健儿 战士 游子 无限深情 2.拟人 示例:在阳光的照耀下,群山披上了一件金色的纱衣。五、1.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节隆重、热闹、美好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和喜爱之情 2.唐东杰布 白 红 绿 3.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王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六、1.春、秋两季 去汤山泡温泉 2.元宵节上灯时吃元宵,落灯时吃面条。 3.①元宵节(或:上元节) ②七夕节(或:乞巧节) ③重阳节七、(一)1.全,都 丰富、多样 种类 几百盏 2.C 3.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明月当空、火炽而美丽的特点。 4.示例:我的家乡过元宵节也有赏灯、吃元宵的习俗,不同之处是我的家乡元宵节还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习俗。(二)1.示例:无论 都 不是 而是 2.①介绍庙会 ②走亲戚 ③唱戏 ④买小人书 3.因路不平,坐不稳而摇晃 去赶庙会时愉悦 4.看“鬼戏”写得详细。这样写有详有略,主次分明,说明了作者儿时赶庙会时最难忘的事情就是看戏,也突出乡间的庙会上最具特色、最吸引人的就是唱戏。 5.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