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2022新课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2022新课标)

资源简介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和教材内容,知道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南方谈话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认识它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作用;了解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七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中共二十大等大会的主要内容和地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感悟杰出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感悟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斗、追求强国富民的政党;知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巨大,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导入新课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们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探究新知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教师讲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前推进。
2.多媒体出示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整个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系统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1)在两次会议中邓小平分别提出了什么理论?
提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指的是什么?
提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材料展示:
材料一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材料二 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快速、稳定增长的勃勃生机。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一系列重大步伐,财政税收体制、金融体制、外汇外贸体制、价格体制、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陆续推出,有的已经取得显著成果,有的正在积极试点中。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
——《“八五”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成就一览表》《人民日报》1995年8月16日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指出南方谈话的内容及影响。
提示:(1)内容: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2)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多媒体出示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会场。
  
教师提问:中共十四大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提示: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讨论:我们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中共十二大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列表归纳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基本概况。
提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底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产生
中共十二大 1982年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提出
中共十三大 1987年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发展
中共十四大 1992年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完善
中共十五大 1997年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确立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中共十六大召开于哪一年?江泽民在会上作的重要报告是什么?
提示:200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中共十六大提出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提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在中共十六大上,哪一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教师提问:中共十七大是什么时候召开的?这次大会上被写进党章的主要理论是什么?有何意义?
提示:2007年。理论:科学发展观。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材料二 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材料三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讨论中共十八大召开的背景。
提示:我国正处在国际竞争、国内改革的最关键时刻,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中共十八大的会议内容。
提示: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请学生简要介绍一下中共十九大的基本情况。
提示:(1)2017年在北京召开。
(2)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大会还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材料展示:中共八大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说说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九大在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上有什么差异。
提示:中共八大是说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而中共十九大提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教师进一步提问:请同学们仔细想想,这二者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提示:有。中共八大时,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而中共十九大上提出的是我国在地域上、程度上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需要国家调整国家政策,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高,实现共同富裕。
(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教师讲述:党的二十大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共二十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什么?
(3)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作出什么报告?
(4)这次大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2.教师拓展: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你知道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吗?
多媒体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
(1)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3)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4)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5)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邓小平理论的地位与作用。经过一系列党代会的探索,基本形成和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必将继续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见课件
本节课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课本和材料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很好地实现了新课标对课堂学习的要求。不足之处是由于课本知识过多,引入的材料有限,需要引入更多的材料,以便更好地实现课堂互动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