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12.2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标要求】
1.了解什么是逆向思维。
2.了解逆向思维的依据和优势。
3.发挥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互补作用。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逆向思维,辩证认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关系,培养逆向思维或正逆互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抓住逆向思维的时机,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正确进行逆向思维,做到正逆互补。增强逆向思维的意识,克服逆反心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逆向思维的含义,把握逆向思维的基础,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把握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条件。
难点:辩证把握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关系,正确理解不同路向的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
【知识梳理】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1.运用逆向思维的原因:
(1)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
2.逆向思维的内容:就是反向求索,或者称为反向法。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的一种创新思维方法。
3.逆向思维的要求:
(1)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从不同角度,对已有的与事物结构顺序相关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二、正逆应当互补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2.逆向思维不是逆反心理: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
3.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4.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们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因此,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自我测试
1.人们可以从水温的变化推知水的体积的变化,也可以由水的体积变化推知水温的变化。温度计正是这种逆向思维的产物。上述材料符合(  )
A.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B.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C.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D.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2.关于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运用及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逆向思维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  ②正向思维总比逆向思维的效果好 
③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效果如何应具体分析 ④正逆互补,会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④
3.通常电烤炉热源在下,食物在上,肉类食物烤熟后往下滴油,弄的电炉丝油渍斑斑。后来,人们打破常规,将热源设计在上面,食物放在下面,上述问题就解决了。材料所体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  )
A.聚合思维方式 B.正向思维方式
C.逆向思维方式 D.发散思维方式
4.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各种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与此同时,垃圾处理厂应运而生。许多垃圾处理厂利用收集到的垃圾变废为宝,创造了大量的产值,进一步造福社会。垃圾处理厂变废为宝的事实是从哪个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 (  )
A.事物存在状态 B.事物功能
C.事物结构顺序 D.事物之间因果关系
5.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少企业充分发挥逆向思维作用,转危为机,产生良好效果。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是在对事物的性质、功能、方位、趋势进行综合思考后,发现常态思维已经“山穷水尽疑无路”,将思维反转,有时会意外地“柳暗花明又一村”,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这说明(  )
①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 ②逆向思维能突破一切认识障碍 
③逆向思维能使人们的认识能力进一步发挥 
④逆向思维要求思考问题要打破常规,不必尊重实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