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可爱的小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在视觉和听觉的对比聆听中,选择合适的动作表现音乐中的《小象》和《大象》的不同形象。了解象的有关小知识和象是人类的好朋友。引导学生热爱象、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与动物成为好朋友。能用柔美抒情和活泼可爱的声音,学唱歌曲《可爱的小象》,感受小象热爱妈妈的真挚情感。感受三拍子节奏,能按照歌曲下方图谱要求和小伙伴合作为歌曲《可爱的小象》为歌曲伴奏。编创舞蹈动作,表演歌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感受三拍子的节奏,学生参与创编活动,能按照歌曲下方图谱要求用打击乐器和小伙伴合作为歌曲《可爱的小象》伴奏。编创舞蹈动作,表演歌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小象的神态。三、学情分析本课的内容是长鼻子,讲的是大象的内容,学生们都很喜欢大象,所以学起这一课的内容积极性会非常的高,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要让学生通过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四、教学用具电子白板、ppt课件、音频、视频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放视频,听音乐《可爱的小象》学生做律动模仿老师的动作。【教学意图:通过律动让学生感受歌曲旋律的特点】(教师):提问:同学们,这次我们在模仿中大家仔细看看老师的动作里,又是在模仿什么动物呢?【教学意图:教师在做动作中有目的将歌曲《可爱的小象》歌词内容创编在律动中进行表演,为后面歌曲的学习做铺垫。“鼻子弯弯长又长”、“走起路来稳又稳”】(生):大象(师):同学们真聪明!讨论交流说说大象的外形是怎样的呢?【教学意图:了解象的有关小知识和象是人类的好朋友】(二)放音频,欣赏聆听:器乐曲《小象》完整初听:提问:同学们仔细聆听音乐中表现的象,身体、动作是怎样的呢?【教学意图:初步感受小象的灵活、调皮的特点。】(生):轻巧、灵活、可爱(师):那是一只庞大的大象还是小象呢?(生):小象 (师):揭示课题《小象》再次聆听:ppt出示图形谱(提示学生注意“大脚印”的出现用小拳头轻轻地击掌。【教学意图:通过课件直观的将声画结合起来,初步感受音乐的主题,为主题出现次数的判断做铺垫】3、复听音乐:(1)、聆听音乐时请同学们边听边数一数“大脚印”的旋律出现几次?以及小象的叫声出现了几次?【教学意图:通过有意识的仔细聆听判断,初步感受音乐的主题进一步的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小象快乐的心情。】(生):音乐很轻快活泼,仿佛小象在游戏。(师):教师变化音乐主题的拍击方式(强弱对比),让学生用动作模仿感受音乐中的强弱不同音响效果。【教学意图:在视觉和听觉的对比聆听中初步感受音乐中的强弱节拍关系】4、再次聆听:完成课后技能训练:用甩鼻子等动作,表象“大脚印”的主题,表现音乐的强弱以及小象快乐的心情。(三)学唱歌曲:《可爱的小象》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象可爱吗?(生):可爱(师):而且老师觉得你们的动作也很灵活美丽,我们也和小象pk一下,跳一支刚才的小象舞怎么样?(播放歌曲《可爱的小象》主题音乐表演小象舞)【教学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再一次用肢体语言感受歌曲的主题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并潜移默化的起到加强歌词记忆的目的。】(生):同学们跳的真好!我想小象一定愿意和聪明可爱的小朋友做朋友!在我国的云南傣族就有一些可爱聪明的小朋友,他们能歌善舞把象作为他们的吉祥的化身,听他们唱起了吉祥的歌。、完整初听歌曲:《可爱的小象》,同学们听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师):用动作翻唱歌曲。(生):学生补充回答:小象小象可爱的小象、鼻子弯弯长又长、走起路来稳又稳、你给傣家带来吉祥。(师):同学们喜欢傣族小朋友的这首歌吗?(生):那我们就一起来学唱吧!、第一遍学生用模唱的方法学唱歌曲,学会倾听解决不准的难点。、第二遍启发学生用自然优美柔美的声音表现可爱的小象。(师):ppt民俗介绍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不仅有自己民族的吉祥物还有自己民族特点的舞蹈、乐器。下面我们也用我们喜欢的碰钟、响板为歌曲伴奏好吗?(出示歌曲乐器全谱)、为歌曲配打击乐器:(生):分组慢速用碰钟为歌曲配伴奏练习。(一半学生唱一半学生奏)慢速用响板为歌曲配伴奏练习。(同上)【教学意图:学会看图谱能和同学合作性的准确操作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打击乐器的音色以及训练学生准确轻巧的驾驭配奏能力】完整的表演歌曲:学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唱、调、奏等形式表演。(四)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