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 红楼春趣一、教学目标1.认识“屉、嫣”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说出对宝玉的印象。二、教学重难点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略读实践课 课时建议:1课时四、教学过程1.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2.畅所欲言:学生说说自己对《红楼梦》故事和其中人物的了解。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红楼春趣》一课,了解大观园中人物的生活,体会他们的乐趣,并改编成剧本演一演。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和阅读链接,交流理解词句的方法,了解放风筝背后的习俗。1.对照预习单,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窗屉子 嫣然 忌讳 黛色 晦气 高墩 宝钗晴雯 袭击 垫子 豁喇喇2.默读“阅读链接”,思考:关于风筝,你有哪些了解?——风筝的样式有很多。——过去的人很喜欢放风筝。——以前人们放风筝故意把风筝放飞,有放晦气的习俗。……补充资料:风筝又名纸鸢、风鸢、纸鹞或鹞子。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作为风筝材质。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开始以纸做风筝,故称为纸鸢。风筝在传说中被认为是放晦气的,到了宋代,放风筝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民俗活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清人高鼎也在《村居》中写道:“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3.默读文章,圈画和放风筝有关的词语和句子。风筝的名称:大蝴蝶 美人儿 沙雁儿 软翅子大凤凰大鱼 大螃蟹 大蝙蝠 大雁放风筝时做的事情:搬高墩 捆剪子股儿 拨籰子放风筝的习俗: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探春笑道:“横竖是给你放晦气罢了!”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4.读一读文中比较陌生的词语:窗屉子 院外敞地 起房高 跺个稀烂登时 飘飘飖飖 一展眼小结:结合书上的注释或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猜词语的意思,有些只要知道大概和放风筝有关就行了,不用深入追究意思。任务二:自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宝玉的人物形象。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按照下面的图示及小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宝玉和黛玉等人一起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先写众人因捡到了大老爷院里嫣红姑娘放的大蝴蝶风筝,便也想着去放风筝;接着写众人七手八脚取风筝、放风筝的场景;最后写大家都把风筝放飞了。(2)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身份。(3)众人的心情如何?是从哪个字中感受到的?——众人都很开心,从“笑”能感受到。(4)圈出带有“笑”的词语,读一读,体会众人的心情。2.边默读边批注,感受宝玉的人物形象。片段1: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在捡到嫣红的风筝时,宝玉立刻让人拿下来送回去,可见他心地善良、率真。——宝玉本来在室内,听到帘外丫头们说有风筝,立刻就要出来看个究竟,说明他爱玩。片段2: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一个“又”字很有趣,说明宝玉经常性地看到新鲜好玩的事就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片段3: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风筝放不起来,本不是什么大事,可宝玉看到别人都放了起来,唯独自己不行,急得满头大汗。这一头汗,将一个男孩的好胜心写得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宝玉的纯真可爱。片段4: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一个任性的充满孩子气的宝玉。“恨的摔在地上”“指着风筝说”,风筝放不起来,他不是仔细去发现问题,而是采取这种幼稚的有些赌气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片段5: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太死心眼儿了!我不管,我且拿起来。”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随和,宽待下人。——宝玉是主,紫鹃、晴雯、袭人是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他们有着贵贱之分。可是当几次不能如愿时,宝玉也不气恼。可见,贾宝玉虽然是一个贵族公子,可是他却有超越那个时代的平等意识。在他的眼里,这些丫头奴仆和他一样,是有尊严的生命,需要体谅,需要爱护,需要尊重。小结:这就是宝玉,他爱玩爱闹,率性可爱,待人平等。任务三:关注场景和人物言行,选择一个小片段在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场景:提示:●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安排好人物出场顺序。任务四:拓展阅读丛书文章《藕香榭吃蟹》,感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1.默读丛书文章《藕香榭吃蟹》,难理解的地方,可以猜读和跳读。2.通过阅读,说说王熙凤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片段1: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王熙凤八面玲珑、聪明伶俐、会讨好人。片段2:凤姐笑道:“鸳鸯小蹄子越发坏了,我替你当差,倒不领情,还抱怨我。还不快斟一钟酒来我喝呢。”——王熙凤开朗豪爽。3.从文中选择一个小的场景和小组内同学演一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曹雪芹的笔触,走进了《红楼梦》里的那个春天,欣赏了春暖花开、纸鸢翻飞的美景,认识了宝玉这个率真可爱的少年。《红楼梦》中还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像《藕香榭吃蟹》中的王熙凤,还有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等重要人物,希望大家课后读一读《红楼梦》,一定会有很多收获!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