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2把握适度原则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2把握适度原则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9.2把握适度原则
【课标要求】
1.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2.理解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发展过程;
3.理解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发展过程,进一步形成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的能力。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否定观。
科学精神:树立辩证否定观,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培养辩证分析、看待问题的素质,树立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含义,理解“辩证的否定”的含义,领会坚持辩证的否定的方法。
难点: 理解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辩证关系,理解造成简单地肯定一切与简单地否定一切错误的根源,理解简单地肯定一切与简单地否定一切的危害。
【知识梳理】
一、适度的含义
1.度与关节点:
(1)度的含义: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2)度的意义:①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②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3)关节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2.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
3.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
(1)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
(2)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二、 掌握适度原则
1.“得当”:
(1)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2)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
(3)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2.“得中”:
(1)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2)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
3.积极促成质变: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达标检测
1.心理学认为:“儿童必须以与内在资源相匹配的速度处理各种问题。”也就是说,“过早”会造成失衡。在适当防御机制发展出来之前就让孩子独立,过早撤除关爱,很可能形成“假性独立”,即看似坚强无畏,实则迷茫脆弱,同时伴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这一结果警示家长们,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应( )
A.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越晚越好 B.坚持联系的观点,防止因循守旧
C.把握适度的原则,防止适得其反 D.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
2.老子《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一个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内涵丰富,被作为至理名言为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所重视和引用。这句话从辩证思维方法角度体现了( )
A.定量分析方法 B.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
C.把握适度原则 D.采取折中主义的处事原则
3.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必须( )
A.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
B.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坚持适度原则
C.不失时机地突破事物质的范围
D.重视量的积累,准备走曲折的路
4.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 )。
①事物质与量保持统一
②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
③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④事物的量变不影响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稻草灭菌试验表明,温度达80度,加热1小时,10余个主要菌种经干湿热处理全部死亡,当消毒炉炉温达90度时,稻草性能破坏,失去用途。这一研究提供的方法论意义是( )
A.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