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4全民守法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4全民守法 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9.4全民守法 导学案
【课标解读】
政治认同:正确认识全民守法的具体要求,明白守法是为了更好维护自身的利益。
科学精神:明白全民守法是—个系统性工程、渐进性工程、持续性工程。
法治意识:通过学习,培养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公共参与:通过了解和分析法治案例,理解全民守法的重要性。
【体系构建】
【核心知识点】
一、全民守法的内涵
1、全民守法的含义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2、全民守法的原因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民守法的要求
(1)依法行使权利
要求: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依法履行义务
要求: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其他违法手段。
二、推进全民守法
1、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观念上)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行动上)
人民群众要形成法治思维,积极主动尊法守法,就要使法治成为内化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印刻在人民群众头脑中、固化在人民群众行为中的强大观念,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3、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道德上)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习题演练】
1、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以下属于全民守法要求的是( )
A.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B.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D.政府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
2、“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央视专题片《法治中国》第六集“全民守法”中的这段解说词,道出了全民守法对法治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全民守法,要求(  )
①立法、司法和守法方面一律平等 
②鼓励和支持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诉求 
③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④利用普法方式及多元化载体推动全民学法用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老王是一名建筑工人。临近春节,老王要求公司发放拖欠半年之久的工资,公司则以各种借口予以拒绝。老王在一次施工中,由于脚手架松动,不慎跌落受伤,被送进医院救治。公司却说这是老王自己不小心造成的,拒绝支付医药费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老王可以请第三方共同与公司协商
②老王和公司的纠纷必需经过调解组织调解
③老王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④老王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乱闯红灯、逆向行驶、横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违法现象已成为不少城市交通治理的重大难题。近年来,为推进全民守法,我国一些城市把非机动车司机和行人的交通违规情况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并和其社会诚信资料联系在一起,对交通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对其表述合理的是(  )
①健全公民信用记录,诚信建设要增强
②道德法治有冲突,诚信档案没必要
③法律道德要并举,规则意识重培育
④交通治理靠惩戒,传统文化要倡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D A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