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0.2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10.2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课标要求】
1.理解认识从“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发展过程。
2.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理解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体会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提高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增强观察生活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运用创新思维、科学思维处理问题。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感性具体的含义,理解思维抽象的含义,掌握思维抽象的方法。
难点: 理解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之间的关系,理解思维具体的含义,掌握实现思维具体的方法,领会感性具体与思维抽象、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推动认识发展中的意义。
【知识梳理】
一、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感性具体:
(1)含义: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人们通过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总是具体的。这种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2)局限性: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2.思维抽象:
(1)含义: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2)目的和内容:
①实践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内容也就不同。
②抽象,既可以从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质的规定性,也可以从事物个性中抽取某种共性。
(3)具体过程: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
(4)局限性: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二、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思维具体:
(1)含义: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意义:①它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
②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2.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
(1)上升的起点:①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②它能以“胚芽”的形式,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矛盾。把这个“胚芽”扩展开来,就能展现出一个完整的对象。
(2)桥梁:①上升的起点,往往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②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
③这些一一展现出来的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3)终点: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3.思维过程的两个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达标检测
1.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其目的在于( )
A.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B.获得对事物的外部形象的认识
C.获得对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种共性的认识
D.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
2.马克思说:“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所说的“第一条道路”是指( )
A.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B.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C.完整的认识过程
D.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3.马克思说:“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的这句话主要说明( )
A.思维过程中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从具体到抽象,要么从抽象到具体
B.思维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C.抽象和具体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目的是获得感性认识
4.很多外地人初到上海感触到的是“交通发达、经济活跃、社会安全、食物多样、人们热情”,居住一段时间后,便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了解上海,从而形成了对上海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综合印象。这一思维过程( )
A.表明提纯是思维具体的关键环节
B.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
C.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
D.通过思维抽象把握了中国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5.一位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认识事物所经历的“是山”“不是山”“只是山”的过程表明( )
①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正确认识总是在与错误认识的斗争中发展的
④思维抽象要上升到思维具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