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8.1.1几种重要的金属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8.1.1几种重要的金属教案

资源简介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铁、铝、铜等重要金属和合金,其内容包括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盐酸等反应,以及反应的规律,如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资源的利用,如铁的冶炼以及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金属资源的保护等。本单元涉及的铁、铝、铜等纯金属以及合金的基础知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置换反应至关重要,在这些知识的讲解中多通过观察、实验、对比及举出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知道铁、铜、铝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及一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
3.熟记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4.知道常见的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5.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以及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通过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通过对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的介绍,让学生产生金属资源的危机意识,更让学生懂得要保护金属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5.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重点:
1.铁、铝、铜等金属和合金的重要性和用途。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
难点:
1.有关化学反应中杂质问题的计算。
2.铁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课题1   金属材料          2课时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2课时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课时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1课时
课题1 金属材料
第1课时 几种重要的金属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观察、对比等方法区分几种重要金属。
(2)学习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化学的观念。
重点: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预习赠送的小册子。
一、情景导入
1.“山东舰”是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是可以搭载固定舰载机歼 15的航母。制造航空母舰和歼 15飞机时使用了大量金属材料(如铁、铜和铝等)。你了解这些金属材料吗?
2.多媒体展示教材第2页图8 1、图8 2。设疑:人类历史上使用铁、铜和铝等金属材料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为什么?
二、合作探究
 金属材料及其发展史
【提出问题】人类在使用铁、铝和铜的过程中有什么时代特点?
【投影展示】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
【归纳总结】
(1)铜和铁是人类使用较早的金属,我国劳动人民在商朝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钢。
(2)铝的利用要比铜和铁晚得多。铝具有密度小、抗腐蚀等优良性能。现在,世界上铝的年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铁之后,居第二位。
 金属的物理性质
【讨论交流】不同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共性?
【阅读交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相关内容,小组讨论、交流并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金属的共性:具有金属光泽、大多数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等。
(2)金属的特性:大部分金属呈银白色,但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部分金属是固体,但汞是液体。一些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
 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过渡】 阅读教材第3页表8 1分组讨论,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铝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品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
【归纳总结】
(1)铁的硬度大于铝,若菜刀、镰刀用铝制,容易卷刃;而锤子用铝制,易变形。
(2)尽管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银在自然界的含量少,价格昂贵。
(3)灯丝用钨制是由于钨有较高的熔点,且易导电,锡的熔点较低,用锡制灯丝易被烧断,从而影响灯泡的寿命。
(4)水龙头镀铬的原因:①可增加水龙头的硬度,耐磨损;②不易生锈;③使水龙头美观大方。镀金美观、耐腐蚀,但成本高。
【提出问题】根据以上讨论结果并结合实际思考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其用途的唯一因素?若不是,你认为还需考虑哪些因素?
【归纳总结】
(1)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质的性质决定。
金属的物理性质 用途
具有金属光泽 贵重金属如金、银、铂等可制作装饰品
硬度大 加工成多种工具,如铁锤、剪刀等
延展性 制成车辆外壳、钢丝绳、铝箔纸等
导电性 电极、电线、电缆等
导热性 铁锅、铝壶等
  (2)除此之外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等。
【讨论交流】制作硬币的金属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学生自由讨论、交流,教师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评订正。
【开阔视野】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
硬度最高的金属——铬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课题1 金属材料
第1课时 几种重要的金属
一、金属材料及其发展史
1.常见的一些金属:铁、铝、铜等。
2.金属材料发展史。
二、金属的物理性质
1.共性: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2.特性:汞是液体,铜呈紫红色,金是黄色,铁可以被磁铁吸引。
三、金属的用途
1.金属的用途由其性质决定。
2.考虑的因素:性质、价格、资源、美观、经济、回收、环保等。
本节课通过展示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金属材质的物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金属的性质与用途,辅以教科书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自由发挥、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常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是完全适宜的。
通过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