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电功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定义式和单位。2.知道电能的单位千瓦时的来历。3.理解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4.会用P=UI进行简单的电功率计算。5.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过程与方法:1.观察、体验电能表转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2.观察体验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3.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理解电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率问题。第1课时 电功率多媒体课件、电能表、导线若干、电源、开关、标有“220 V 15 W”和“220 V 100 W”的灯泡各一个以及其他不同型号的小灯泡若干。一、情景导入教师利用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演示实验:在电能表后分别接不同的灯泡,一只灯泡上标有“220 V 15 W”,另一只灯泡上标有“220 V 100 W”,接通电源,发现“220 V100 W”的灯泡较亮,该灯泡工作时电能表的转盘转动得快,而“220 V 15 W”的灯泡比较暗,电能表的转盘转动得慢。都是灯泡,为什么有的消耗电能快,有的消耗电能慢呢?为了描述用电器消耗电能时的这种差别,我们这节课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八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功率,同学们回忆一下功率的概念(学生回答:功率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同样,电流做功也有快有慢,为了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我们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电功率。二、合作探究 电功率如何比较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呢?(消耗电能的多少可用电能表来测量,所用时间的长短可用停表来测量)教师演示实验:将事先准备的导线、开关、电源连成部分电路,将不同规格的两个小灯泡分别接入上述电路中,闭合开关,记录电能表转盘转动一圈所用的时间。学生记录表格。小灯泡 1 2消耗的电能/J 1 800 1 800所用的时间/s 18 38消耗电能的快慢 快 慢同学们根据表格中数据交流讨论,能得出什么结论?如何比较两个小灯泡消耗电能的快慢呢?【例】把一盏电灯接在家庭电路上通电1 h,消耗的电能是3.6×105 J,把一个电炉接在家庭电路中通电1 min消耗的电能是6×104 J,哪一个用电器消耗电能快?如何比较?解:电灯1 s消耗的电能:=100 J/s,电炉1 s消耗的电能:=1 000 J/s,所以电炉消耗电能快。(1)电功与时间之比为电功率。(2)电功率的表达式:P=,其中:W表示电功;t表示完成这些电功所用的时间;P表示用电器的功率。(3)电功率的单位:瓦(W)、千瓦(kW);换算关系:1 kW=1 000 W。电功率表达式P=的推导公式:P===UI。 “千瓦时”的来历前面第1节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电能的单位是“千瓦时”,那么“千瓦时”和“千瓦”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公式P=进行变形,得出公式:W=Pt。并交流讨论说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1)“千瓦时”的来历:千瓦时(度)是电能的单位。由W=Pt可看出,1千瓦时表示:功率为1 kW的用电器使用1 h所消耗的电能。(2)推导“1 kW·h=3.6×106 J”:因为1 kW·h表示功率是1 kW的用电器1 h消耗的电能,而1 kW的用电器1 h消耗的电能W=Pt=1 000 W×3 600 s=3.6×106 J,故1 kW·h=3.6×106 J。第2节 电功率第1课时 电功率—要想教好本节课,教师做好引导非常关键,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领悟情况可适当调整教学速度,切忌贪快而使学生理解不透,做题时不会,再返回头来进行辅导,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掌握好这一节内容。第2课时 额定功率及电功率的计算多媒体课件、标有“2.5 V 0.75 W”的小灯泡、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一、情景导入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图片:灯泡的铭牌。教师提问:灯泡铭牌上除了标有电功率值外,为什么还要标上电压值?如果我们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会怎么样呢?二、合作探究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通常我们说这个灯泡的电功率是40 W,那个电烙铁的电功率是60 W,并没有明确地指明电压。在不同的电压下,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功率总是一样大吗?取一个标有“2.5 V 0.75 W”的小灯泡,让一学生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乙,连接好实物图后,移动滑片,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5 V,记下电流表的示数,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再分别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 V和3 V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和小灯泡的亮暗情况。(1)从实验所记录的数据中,能否分析这些数据哪些是额定电压、实际电压、额定功率、实际功率?(2)根据你的理解,说出什么是额定功率、额定电压。(3)以组为单位阐明小组的观点,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的再加补充。(1)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2)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为额定电功率。(3)用电器实际所加的电压为实际电压,实际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为实际功率。(1)电功率的两个推导公式:①根据欧姆定律I=,将电流I代入电功率公式P=UI=U×=;②根据欧姆定律I=可得U=IR,将电压U代入电功率公式P=UI=IR×I=I2R。故电功率也可以利用公式P==I2R计算(但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用电器,如电炉、电饭锅等均属于纯电阻电路)。(2)根据用电器(特指纯电阻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电功率,结合公式P=得出电阻R=,从而计算出这类用电器的电阻。 电功率的计算消耗电能的多少可用电能表来测量,电功率的大小应该怎样测量呢?根据公式P=UI可知,测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就可以知道用电器的实际功率。【例】甲灯标有“6 V 6 W”字样,乙灯标有“6 V 3 W”字样,若将两灯串联接在6 V的电压下工作,则________灯更亮,若将两灯并联接在同样的电路中,________灯更亮。(假设灯泡电阻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思考:(1)两灯串联时,相同的物理量是什么?两灯并联时,相同的物理量是什么?(答:两灯串联时,电流相同;两灯并联时,电压相同)(2)无论两灯串联还是并联,不变的物理量是什么?(答:两灯的电阻均不变)分析:由题意得R甲===6 Ω,R乙===12 Ω。①两灯串联时,电路图如图所示:,串联电路中I甲=I乙,P甲实=IR甲,P乙实=IR乙,因为R甲②两灯并联时,电路图如图所示:,并联电路中U甲=U乙,P甲实′=,P乙实′=,因为R甲P乙实′,即甲灯更亮。答案:乙;甲第2节 电功率第2课时 额定功率及电功率的计算—这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概念混淆不清,解题中需把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公式反复运用,更加重了学习难度。解决这一困难,一是要把有标记的小灯泡接入不同电压的演示实验做好,二是解题中要分步计算,把每一步的已知量、待求量讲清楚,练习应以直接用公式的简单计算为主。这两点注意到了,学生才能在后期的计算中循序渐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