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能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现象。3.知道升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对其进行解释。过程与方法:1.通过现象,认识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关的现象。2.通过学习飞机的升力,体验由气体压强差异产生的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的奇妙现象,培养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重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难点:解释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一些现象。多媒体课件,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铁盘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两张纸,飞机机翼模型,托盘测力计,小风扇。一、情景导入1911年秋,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轮船之一“奥林匹克号”邮轮,以25 km/h的速度在海上航行时,英国铁甲巡洋舰“霍克号”以34 km/h的速度沿着与它的航线几乎平行的方向疾驶着,两船横向距离很小,只有不足100 m,当“霍克号”刚刚追上“奥林匹克号”,船首与邮轮的船尾并列后,巡洋舰好像突然被一只看不见的巨手推动,不再顺从舵手的操纵,竟自动扭转船头,几乎笔直地向邮轮冲去,随着“咔嚓”一声巨响,“奥林匹克号”的右舷被撞了一个大洞。这起奇怪的海上事故,在当时很长一段时间无人能解释。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思考交流讨论:为什么两只船不能平行行驶且彼此靠得太近?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谜底很快就能揭开!如图所示,在离桌边20~30 cm的地方放一枚铝质硬币,在硬币前10 cm左右放置一个高度约2 cm的木块。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可能跳过木块。是什么使得硬币向上“跳”起来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内容吧!二、合作探究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液体和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流体的流动速度与压强的关系。(1)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现有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铁盘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两张纸等器材。自由选择器材,做一到二组实验。提示可以用嘴吹气产生气流,用注射器喷射水产生水流,通过一些物体的运动状况来分析判断压强大小的变化。(提供的参考实验装置如图) (2)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现在我们的研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请大家在小组内积极地讨论、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并把你们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看看在实验中能发现些什么问题?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更好?(3)分析与论证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①选择提供的实验装置甲,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小木条上,相对靠近一些,用一支饮料吸管向它们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互相靠拢;②选择提供的实验装置乙,在两张纸中间吹气,结果看到两张纸不但没有被吹开反而互相向中间靠近;③选择提供的实验装置丙,选择用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铁盘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作为实验器材,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两只小船间喷射水流,可观察到两只船向中间靠拢;④选择提供的实验装置丁,我们把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一端插入水中,向管中吹气,可看到水雾从切口处喷出。我们认为管中被我们吹气,切口处压力变小,水面的大气压就会把水往管上面压。分析与讨论:通过上述现象,我们认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多媒体展示图片:火车的安全线、两船并行相撞、龙卷风吹翻屋顶。 (1)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 m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为什么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解释:当人靠近高速行驶的列车时,会出现被吸入列车的现象,这是由于行驶中的列车会带动附近的空气快速流动,此时人与列车之间的空气流速远大于人背部空气的流速,因此来自背部后方的强大压力就会将人向前推。所以乘客候车时,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否则是非常危险的。(2)在航海中,船只在行驶过程中不允许两船并肩前进,如果并肩行驶,会出现什么情况?并分析说明其原因。解释:如果两船并肩行驶,会出现两船逐渐靠拢而发生相撞事故。这是因为在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两船并列航行时,两船之间的水相对船的流速大,压强小;两船外侧的水流速小,压强大,产生向内的压强差,而使它们逐渐靠拢。(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两句诗所描写的物理现象。解释:这是因为刮大风时,茅屋上面的空气流动快,茅屋里面的空气流速慢。根据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茅屋上面的空气压强小,而里面的压强大,对茅草产生向上的升力使它飞走了。草原犬鼠的空调系统如图是非洲草原犬鼠洞穴的横截面示意图。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隆起的圆形土堆,生物学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原因,他们猜想:草原犬鼠把其中的一个洞口堆成土包状,是为了建一处视野开阔的瞭望台,但是如果这一假设成立的话,它又为什么不在两个洞口都堆上土包呢?那样不就有了两个瞭望台了吗?实际上,两个洞口的形状不同决定了洞穴中空气流动的方向,吹过平坦表面的风运动速度小,压强大,吹过隆起表面的风运动速度大,压强小,因此,地面上风吹进了犬鼠的洞穴,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飞机的升力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飞机起飞的画面,可是沉重的飞机不是像鸟一样扇动翅膀飞行的,它的“翅膀”不能扇动,是什么原因使得飞机飞起来的呢?模拟飞机升力的产生:如图所示,取一个飞机机翼模型放在托盘测力计上,把电风扇置于模型的正前方,当电风扇通电运转时,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飞机升力的产生秘密在于机翼。机翼的横截面为上表面弯曲,下表面较平的形状。飞机前进时,机翼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相对运动,相当于气流迎面流过机翼。气流被机翼分成上、下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的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较大,它对机翼上表面的压强较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短,因而速度较小,它对机翼下表面的压强较大。这样,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因而有压力差,这就是产生升力的原因。同学们交流讨论:如图,分析鸟类展开双翅,即使不扑打,也能在空中滑翔而不会掉下来的原因。(鸟翅如同机翼,鸟翅的上方是曲面,下方近似于平面,气流通过上方的速度大于下方的速度。因此上方的压强小于下方的压强,产生向上的升力,所以鸟在空中滑翔不会掉下来) 飞机的升力产生原因:由于机翼的形状上凸下平,在空气中运动时,飞机机翼上方气流的速度大,气体的压强小;下方气流的速度小,气体的压强大。流过机翼的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而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第4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完成对应课时内容。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由跟我学、跟我做的教师讲授型模式向我要学、我要做、我要说的学生探究型模式转变,整个课堂80%的时间是学生说、学生做。通过问题情景的层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气氛是开放的、合作的、创新的、平等的,让大家在轻松中学,在动态中学。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机翼升力产生的原因,由于流体力学本身就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光靠老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流体流动的特点和作用在机翼上、下方的压力大小,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感性认识,真正体会到神奇的升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