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项目四 企业关税及出口退税实务企业增值税出口退税一、退免税的概念及原则出口退税:是指国家将报关出口的货物在出口前所缴纳的有关税金退还给出口企业。出口免税:是指国家对企业报关出口的货物在出口环节免征有关税金。我国增值税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不但出口环节不必纳税(免税),而且还可以退还以前环节已纳的税款(退税)。“征多少、退多少”,“未征不退”,基本原则二、基本政策三种形式1、出口免税并退税: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外贸企业代理出口或收购后直接出口;特定货物的出口2、出口免税不退税:出口环节免征增值税、消费税;不退税是指该货物前一环节是免税的。3、出口不免税也不退税:国家限制或禁止出口的某些货物,出口环节视同内销环节,照常征收增值税、消费税;计划外出口的原油、援外出口货物、国家禁止出口货物(包括天然牛黄、麝香、铜及铜基合金、白金等)根据出口货物或出口企业的不同,我国出口货物税收政策分为以下三种形式:办理退免税条件:①必须是属于增值税或消费税征税范围的货物②货物必须经我国海关报关离境③在财务会计上作出口销售处理④出口货物必须收汇并已核销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普通发票的货物,不论内、外销,均不得扣除或退税。但对出口工艺品、香料油、山货、草柳竹藤制品、鱼网渔具、纸制品等货物,采购的特殊因素,特准予扣除进项税额或退税。三 退免税范围注意四、退免税税率(一)2018年7月31日后的出口业务原适用17%税率且出口退税率为17%的出口业务,出口退税率调整至16%。原适用11%税率且出口退税为率11%的出口业务,出口退税率调整至10%。(二)关于提高机电、文化等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财税〔2018〕93号)将多元件集成电路、非电磁干扰滤波器、书籍、报纸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6%。将竹刻、木扇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将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安全别针等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9%。五、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的计算出口货物只有在适用既免税又退税的政策时,才会涉及如何计算退税问题“免、抵、退”办法,主要适用于自营和委托出口自产货物的生产企业;“先征、后退”办法,主要用于收购货物出口的外(工)贸企业。退税方法(一)免、抵、退办法概念“免”税: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 。“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1、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当期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结果为正数:说明企业从内销货物销项税额中抵扣后仍有余额,该余额则为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无退税额;计算结果是负数:则应退税,实际应退税额,应根据下述第三步判断后确定。判断2、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①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②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公式3、当期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计算(1)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则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2)如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当期期末留抵税额根据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确定。公式中的“当期”指一个月度。期末留抵税额的确定(二)先征后退办法“先征后退”是指出口货物在生产(购货)环节按规定缴纳增值税,货物出口后由收购出口的企业向其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税。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外贸出口企业。应退税额=出口货物不含增值税的购进金额×退税率或 =出口货物的进项税额-出口货物不予退税的税额出口货物不含增值税的购进金额=出口货物数量×出口货物购进单价出口货物不予退税的税额=出口货物不含增值税的购进金额×(增值税法定税率-适用的退税率)计算公式【例题】某一有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1月份出口48万美元(FOB),内销收入为人民币44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6%,退税率10%,1月份共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90万元人民币,美元汇率为1:8.3。 该企业没有免税购进原材料,期初没有留抵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480000×8.3×(16%-10%)=239040(元)免抵退税额=480000×8.3×10%=398400元;由于900000<(4400000×16%+239040),所以,期末留抵税额=0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0当期免抵税额=438240元当期应纳税额=4400000×16%-(900000-239040)=43040元 1月份应交增值税43040元。假定该企业2月份出口32美元(FOB),内销收入为人民币400万元,2月份共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95万元人民币,美元汇率1:8.4。则: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320000×8.4×(16%—10%)=161280元免抵退税额=320000×8.4×10%=268800元。期末留抵税额=950000-(4000000×16%+161280)=148720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148720元当期免抵税额=268800-148720=120080元假定该企业3月份出口64万美元(FOB),内销收入为人民币200万元,3月份共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65万元人民币,美元汇率为1:8.35 。则: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40000×8.35×(17%—11%)=320640元免抵退税额=640000×8.35×11%=587840元由于650000<(2000000×17%+320640)所以,期末留抵税额=0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应退税款=0 当期免抵税额=587840元 当期应纳税额=2000000×17%—650000-320640)=10640元3月份应交增值税10640元。假定该企业4月份出口56万美元(FOB),内销收入为人民币140万元,4月份共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116万人民币,美元汇率1:8.3 。则: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60000×8.3×(16%-11%)=278880元免抵退税额=560000×8.3×10%=464800元期末留抵税额=1160000-(1400000×16%+278880)=657120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464800元 当期免抵税额=0元4月末留抵税额= 657120- 464800 =192320元(二) “先征、后退”办法未按照“免、抵、退”办法办理出口退税的生产企业,对其出口货物一律先按增值税条例的规定征税,然后由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在国家出口退税计划内,按照规定的退税率审批退税。纳税和退税的计算公式为: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征税税率-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汇率×退税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