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安全用电知识与技能:1.会运用电学知识解释安全用电的道理。2.了解触电类型及触电急救的简单方法。3.了解避雷针的原理及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认识安全用电的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难点:两种触电类型。多媒体课件、干电池。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安全警示标志,如“高压危险”“有电危险”等。同学们想一想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标志?我们生活在电的时代,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用电不当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触电而死亡近万人,所以“安全用电”非常有必要,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知识。二、合作探究 电压越高越危险让一名同学两手分别接触一节干电池的两极,感受一下。为什么该同学没有发生触电事故?你认为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多媒体展示下列资料,让同学们观察。(人体的电阻约为103~105 Ω,在皮肤潮湿时,人体的电阻约为103 Ω)通过人体的电流 人对电流的反应100~200 μA 对人体无害反而能治病1 mA左右 能引起麻的感觉小于10 mA 人尚可摆脱电源超过30 mA 感到剧痛,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达到100 mA 只要很短的时间就能使人的心跳停止电流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你能用欧姆定律解释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吗?同学们分组讨论:①用欧姆定律解释电压越高越危险;②触电是怎么回事?(1)常见电压值: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工厂用的动力电路的电压是380 V,高压输电线的电压高达10~500 kV;对人体而言,安全电压不超过36 V。(2)触电原因:当人体成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时,就会有电流通过,当电流达到一定大小时,就会发生触电事故。(3)家庭电路的电压和高压输电线的电压,已经远远高于安全电压范围,所以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常见的触电事故1.低压触电多媒体展示图片:家庭电路触电的两种情况。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分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触电事故?人体、导线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构成了闭合回路,电流流过人体,会发生触电事故。2.高压触电(1)多媒体展示图片: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2)多媒体展示图片:生活中容易引起触电的情况。同学们交流讨论,发现有人触电时,你该怎么办呢?能否用手直接去拉触电的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急救方法。在发生触电事故现场,千万不要用手去拉触电的同伴,而是要立即切断电源。切断电源后,必要时应该对触电者进行急救,同时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 安全用电原则同学们思考一下用电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要遵循哪些用电原则呢?同学们交流讨论用电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用电原则,并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条。为了确保用电安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3)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4)保险装置、插座、导线、家用电器等达到使用寿命应及时更换。 注意防雷雷电是一种什么现象呢?为了预防雷电造成的危害,生活中我们应怎样防雷?日常生活中遇雷雨天气:①不要靠近金属栏杆,各种电器应暂停使用。②迅速走进屋内或汽车内。③不要手持金属杆的雨伞行走在户外。④在高山上,若不能及时脱离,应该找没有积水的凹坑处双脚并拢后蹲下。雷电的种类(1)直击雷直击雷是云层与地面凸出物之间放电形成的。直击雷可在瞬间击伤、击毙人畜。巨大的雷电电流流入地下,令在雷击点及其连接的金属部分产生极高的对地电压,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触电事故的发生。(2)球形雷球形雷是一种球形、发红光或极亮白光的火球,运动速度大约为2 m/s。球形雷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内,极其危险。(3)感应雷感应雷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两种。静电感应雷是由于雷云接近地面,在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种电荷所致。雷云与其他部位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失去束缚,以雷电波形式沿突出物极快地传播。电磁感应雷是由于雷击后,巨大雷电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大磁场所致。这种磁场能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造成对人体的二次放电,从而危害人体或损坏电气设备。第3节 安全用电—见学生用书。在课堂上我们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渗透,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不是只注重于一些结论性的知识,留出空白让学生多活动、多思考,尽可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三维目标有机整合、同步达成。本节课是一堂老师启发讲解与学生自主思考相结合的常态课、务实的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的课堂现状。当然,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上还要增强一点,即老师的讲与导还可隐退一点,把质疑、出错、反思的机会留给学生多一些,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生的本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