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资源简介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了解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体验现代应用科技的价值。
重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了解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
难点:了解移动电话的大致工作过程。
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电视画面。
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信号是依靠什么传送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合作探究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那么无线电广播信号是如何进行发射和接收的呢?
多媒体演示动图: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视频详见教学课件)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
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了。
 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我们知道了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那么电视是如何工作的呢?
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流上,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示器把它还原成图像,所以从电视上就能看到图像了。
 移动电话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它们都要发射和接收不同的电磁波。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又是怎样工作的?它们与固定电话有什么区别?
(1)移动电话
移动电话没有电话线,也就是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不是由导线中的电流来传递的。移动电话的声音信号是由空间的电磁波来传递的。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对手机讲话时,它用电磁波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从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手机的体积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有内置天线和外置天线),灵敏度不高,它不能直接发射高频电磁波和接收高频电磁波,跟其他用户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无线电台转播,如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的固定的电台,这些固定的电台叫做基地台。
(2)无绳电话
无绳电话的座机和手机上各有一个天线,它们通过无线电波来沟通。座机接在市话网上,相当于一个小型基地台。
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见学生用书。
本节课涉及物理新名词较多,无线电发射和接收的过程比较抽象,还有部分知识与高中知识衔接,不好理解,所以我用信鸽送信的例子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信鸽——高频振荡电流(载波),信——音频信号、视频信号。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在讲课的时候我抓住重点词:载波发生器、调制器、调谐器、解调等,并反复强调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反复强调的原因是它们都是这节课的新名词,还在无线电信号发射和接收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知识仍然要采用通过现象探究原理的思路进行讲解,让学生说怎么听广播、怎么用手机打电话等,然后再探究应该具有怎样的原理才能实现这样的现实场景,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自然,讲课也会顺畅很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