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核能知识与技能:1.了解核能的由来,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2.了解原子、原子核的结构。3.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文结合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重点:核能的由来及优点和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难点: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多媒体课件。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广岛吗?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该城大部分被摧毁。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因广岛原子弹轰炸而死去的人已达20万。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吗?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多媒体播放原子弹爆炸的视频。(视频详见教学课件)原子核在发生变化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那么你了解原子的结构吗?核能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找到答案了。二、合作探究 核能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并回忆原子的结构组成。同学们交流讨论原子核是原子中最小的结构吗?电子为什么会绕核运动?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在绕核运动。原子核也是可分的,它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吸引电子绕核运动。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同。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的体积来说非常小,相当于足球场上的一个鸡蛋。质子和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结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有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 裂变1.裂变条件多媒体播放核裂变视频。(视频详见教学课件)发生核裂变的条件是什么呢?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2.链式反应外界中子停止轰击,裂变是否也就停止了?(1)多媒体展示图片: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2)多媒体播放视频:链式反应。(视频详见教学课件)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铀核分裂时会释放出核能,同时还会产生几个新的中子,这些中子又会继续轰击其他铀核……于是就导致一系列铀核持续裂变,并释放出大量核能。这就是裂变中的链式反应。3.核裂变的利用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若不加控制,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多媒体展示图片:核电站、原子弹。(1)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原子核发生链式反应的场所。(2)链式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大量原子核就会在一瞬间发生裂变,释放巨大的能量,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就如前面所见的原子弹。 聚变(1)多媒体展示图片:(2)多媒体播放视频:氢弹爆炸。(视频详见教学课件)(1)将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起来,也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2)氘核与氚核在超高温下结合形成氦核和一个中子,能释放大量的核能。这一过程就是聚变。(3)氘核和氚核都属于氢核的一种。大量氢核的聚变,可以在瞬间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氢弹利用的就是聚变瞬间释放的能量。氢弹氢弹的杀伤力巨大,不仅爆炸时会产生巨大的热量,而且还会释放出各种射线。三相弹是目前装备得最多的一种氢弹,它的特点是威力和比威力都比较大。在三相弹的总威力中,裂变当量所占的份额相当高。一枚威力为几百万吨TNT当量的三相弹,裂变份额一般在50%左右,放射性污染较严重,所以有时也称之为“脏弹”。氢弹的运载工具一般是导弹或飞机。为使武器系统具有良好的作战性能,要求氢弹自身的体积小、重量轻、威力大。因此,比威力的大小是氢弹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当基本结构相同时,氢弹的比威力随其重量的增加而增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大型氢弹的比威力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小型氢弹则经过了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发展,比威力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第2节 核能—见学生用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尽管人类在和平利用核能,但也有控制不好,出现事故的时候。例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课堂上,我除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资料以外,还大量搜集了关于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的文字记载,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在灾难的记载面前目瞪口呆,同时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告诉学生,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捍卫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