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 太阳能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2.了解一些与太阳能有关的知识。3.知道利用太阳能的方式。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太阳能的优点和利用的有限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造欲望。重点:太阳能的来源和利用。难点:太阳能的来源。多媒体课件。一、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活动都无法离开太阳。这个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已经存在了50亿年之久。你是否了解太阳?人类是否能够从距离地球1.5亿千米远处的太阳上获取所需的能源?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太阳能。二、合作探究 太阳——巨大的“核能火炉”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的结构。(1)太阳距地球1.5亿千米,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10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核心的温度高达1 500万摄氏度。(2)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太阳核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氢弹爆炸,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核能火炉”。(3)太阳表面温度约6 000 ℃,太阳至今已经稳定地“燃烧”了近50亿年,而且还能继续“燃烧”50亿年。太阳太阳在浩瀚的宇宙中谈不上有什么特殊性,组成银河系的有大约两千亿颗恒星,而太阳只是其中中等大小的一颗。太阳的年龄近五十亿岁,正处在它一生中的中年时期。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都直接或间接地需要它所提供的光和热。太阳对太阳系而言是一个有着巨大影响并占支配地位的天体。太阳的直径达一百四十多万公里,是地球直径的一百多倍;其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要用一百多个地球才能填满太阳的圆面,而它的内部则能容纳大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太阳内核的温度高达一千五百万摄氏度,在那儿发生着氢-氦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每秒钟要消耗掉约五百万吨的物质,并转换成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光子从太阳中心到达太阳表面要花一百多万年。光子从太阳中心出发后先要经过辐射带,沿途与原子微粒的碰撞会丢失能量。随后要经过对流带,光子的能量被炽热的气体吸收,气体在对流中向太阳表面传递能量。到达对流带边缘后,光子已经冷却到五千五百摄氏度了。我们所能直接看到的是位于太阳表面的光球层。光球层比较活跃,温度约为六千多摄氏度,属于比较“凉爽”的部分。光球层上有一个个起伏的对流单元“米粒”。每个“米粒”的直径在一千六百公里左右,它们是一个个从太阳内部升上来的热气流的顶部。就是在不断地对流活动中,太阳每秒钟向宇宙空间释放着相当于一千亿个百万吨级核弹的能量。在光球层的某些局部温度比较低,在可见光范围内这些部位就显得比其他地方黑暗,人们称之为“黑子”。光球层外包裹着色球层,太阳将能量通过色球层向外传递。这一层中有太阳耀斑,所谓耀斑是黑子形成前产生的灼热氢云。色球层之外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日冕非常庞大,可以向太空绵延数百万公里,但只有在日全食时才可看到它。人们可以在日冕中看到从色球层顶端产生的巨大火焰“日珥”。在辐射光和热的同时,太阳也产生一种低密度的粒子流——太阳风。太阳风以每秒四百五十公里的速度向宇宙空间辐射。地球和其他某些行星的极光也是太阳风带来的。如果一段时间内太阳风异常强大,便形成了太阳风暴。太阳的磁场极其强大复杂,其范围甚至越过了冥王星轨道。太阳已经近五十亿岁了,它还可以继续平静地燃烧约五十亿年。五十亿年后,太阳内部的氦将转变成更重的元素,亮度会增加到现在的2倍,体积也将不断膨胀,水星、金星和地球都将进入它的大气。在经历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耗尽所有能源而坍缩成一颗白矮星,并通过向宇宙空间抛射物质而形成一个行星状星云。 太阳是人类能源的宝库能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利用的各种能源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多媒体展示图片: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煤的形成。(1)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近50亿年,地球在这近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2)今天,我们开采化石燃料来获取能量,实际上是在开采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人类除了间接利用存贮在化石燃料中的太阳能外,还设法直接利用太阳能。如图,是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两种方式。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是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第3节 太阳能—见学生用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收获了不少知识。了解到了太阳能的产生机理,对太阳能有了新的认识,知道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以及目前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在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详细的图片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常规的说教讲解过程,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同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实践,给他们相对充裕的时间,他们会学有所得。同时也要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潜移默化地教给他们正确的科学方法。另外还要通过种种措施和手段,激发学生在课后仍然保持科学探究的热情,由课内到课外、由被动到主动,逐渐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