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实验活动6、7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3实验活动6、7教案

资源简介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
(2)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流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重点:酸、碱各项化学性质的验证实验,用pH试纸测定土壤酸碱性。
难点: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一、情景导入
通过第十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有了基本的了解,知道可以用指示剂来定性地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本节课我们再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加深对酸碱指示剂的具体认识。
二、合作探究
 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1】学生分组完成“稀盐酸、稀硫酸与石蕊、酚酞作用”的实验。
【提出问题】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
【归纳总结】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2】学生分组完成“生锈的铁钉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问题】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
【归纳总结】
(1)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2)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1】各小组完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石蕊、酚酞作用”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问题】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
【归纳总结】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实验2】各小组完成“NaOH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问题】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
【归纳总结】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uSO4===Cu(OH)2↓+Na2SO4。
【实验3】各小组完成“NaOH、Ca(OH)2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具体操作参照“实验活动6”的步骤4、5,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问题】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
【归纳总结】
(1)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2)Ca(OH)2微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自制酸碱指示剂
【展示】教师向同学们展示自备的植物花瓣(如牵牛花、月季花、紫罗兰等)、蔬菜(如紫卷心菜、胡萝卜、紫椒等),并要求学生拿出自备的花瓣、蔬菜或果实等。
【演示】教师先演示“指示剂提取”实验。把所取材料放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装瓶并贴上标签。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指示剂提取”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归纳总结】自制指示剂的步骤:
(1)捣烂材料,加入酒精浸泡。
(2)过滤(或挤压)。
(3)装瓶。
 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
【展示】教师向同学们展示食醋、盐酸、食盐水、石灰水、稀NaOH溶液、Na2CO3溶液等。
【演示】教师分别取样于试管中(或白色点滴板上),再向其中分别滴入石蕊、酚酞溶液,通过颜色变化检验它们的酸碱性。
【实验】各小组同学根据教师演示的操作方法进行相应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问题】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
【归纳总结】
(1)石蕊溶液遇到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2)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演示】教师演示用pH试纸测定食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等溶液的pH。
【实验】各小组同学根据教师演示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问题】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教师点评订正。
【归纳总结】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一、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二、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三、中和反应
四、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五、溶液酸碱度的测定
测定溶液酸碱度通常用pH试纸。
本节课实验较多,充分体现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应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实验中滴定、倾倒液体时的错误操作,实验中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盐酸的操作是为了清楚地观察到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细心观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
有少数同学在使用pH试纸测定时,直接把pH试纸伸入待测溶液中,说明学生在实际操作时还不能时刻注意规范操作的必要性,应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好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