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酸碱指示剂和常见的酸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酸碱指示剂和常见的酸教案

资源简介

第十单元 酸和碱
本单元有关酸和碱的内容,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书中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溶液的酸碱度等。
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注意联系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知识与技能:
1.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盐酸和浓硫酸典型的物理性质,初步学会浓硫酸稀释的方法。
3.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4.几种常见的碱,知道碱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5.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溶液酸碱度的改变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比较,能简单归纳出酸相似的化学性质,并能根据酸的性质思考其用途。
2.通过几种常见的碱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比较,能简单地归纳出几种碱相似的化学性质。
3.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
4.通过中和反应等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通过实验认识到酸和碱的腐蚀性,在使用时遵守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树立安全意识。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重点:
1.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2.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4.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酸碱中和反应。
难点:
1.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2.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3课时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课时
   1课时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碱指示剂和常见的酸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浓硫酸的腐蚀性、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酸的化学性质。
一、情景导入
【展示】教师先展示一瓶食醋和一个橘子,接着再展示皮蛋和肥皂,让学生说出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提出问题】有酸味的物质和有涩味、滑腻感的物质还有哪些,如何识别它们?(学生各抒己见)
【引入新课】“酸味”是酸的特征,“涩味和滑腻感”是碱的特征,但科学家从不用品尝或触摸的方法来确定一种物质是酸还是碱,那他们是怎样识别酸或碱的呢?
二、合作探究
 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过渡】我们曾经做过氨水与酚酞作用的实验,也做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在这两个实验中,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紫色石蕊溶液也变红色。
【提出问题】在这两个实验中溶液都变红色,那么这是一个特例吗?还有哪些物质遇到石蕊溶液或酚酞溶液也会变红色呢?
【展示】教师向同学们展示教材第50页实验10 1所需药品及仪器。
【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实验10 1。
加入紫色石蕊 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 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白醋 变红色 不变色
苹果汁 变红色 不变色
石灰水 变蓝色 变红色
氢氧化钠溶液 变蓝色 变红色
  【提出问题】仔细分析各组实验现象及物质类型,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交流与讨论】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请几位同学解答,其他同学补充,教师点评订正。
【投影】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教学拓展】
(1)酸碱指示剂只能对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定性的判断。
(2)是酸或碱的溶液使酸碱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而不是酸碱指示剂使酸或碱的溶液变色。
(3)使指示剂变色只能证明该溶液呈酸性或碱性,但不能证明该溶液是酸的溶液还是碱的溶液。
 几种常见的酸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下面我们重点探讨几种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
【交流展示】展示交流实验结果如表:
盐酸 硫酸
颜色、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打开瓶塞现象 较浓时瓶口出现白雾 无明显现象
气味 刺激性气味 无味
  【阅读记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52页盐酸与硫酸的用途,并熟记它们的主要用途。
【投影展示】某年,上饶市玉山县冰溪镇南外环路金山驾校旁的公路上,一辆载有18吨浓硫酸的槽罐车底部发生泄漏。接警后,上饶市消防救援支队立即调派消防救援人员前往处置。到达现场后,了解到该车罐体内装有18吨浓度为98%的浓硫酸,该车途经玉山县时,罐体底部出现破口,导致浓硫酸泄漏,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车辆罐体周边有白色气体不断冒出,气味十分刺鼻,泄漏的部分浓硫酸顺着路边,往地势较低的地方流去。由于无法直接进行堵漏,救援人员便使用泡沫桶对正在泄漏的浓硫酸进行收集。为防止污染环境,随后又紧急调运了大量石灰粉和工业氢氧化钠到场,对现场泄漏的浓硫酸进行中和,消防救援人员将石灰粉沿路边泄漏的浓硫酸进行堵截流淌、中和稀释,阻断浓硫酸对环境进一步破坏。
【提出问题】根据上述内容,请分析说明浓硫酸具有哪些性质?
【活动与探究2】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53页实验10 3并作好实验记录。
【归纳总结】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即脱水性),因此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切不可弄到皮肤和衣服上;其次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做非碱性气体的干燥剂。
【活动与探究3】教师先分步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师先演示教材第53页实验10 4,第一步:向烧杯中倾倒20 mL水,再沿烧杯内壁注入10 mL浓硫酸,此时不搅拌;第二步:学生近距离观看无色液体分为两层,分析讨论原因;第三步:边搅拌混合液边让学生摸烧杯的外壁。教师再按图10 6演示实验,强调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时导致的危害。学生作好记录。
【投影】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图:
【归纳总结】
(1)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故烧杯外壁发烫,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向四周飞溅。
(2)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对于严重者应尽快送到医院治疗。
(3)特别提醒:在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的原因在于它的脱水性。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碱指示剂和常见的酸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2.变色规律。
3.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二、几种常见酸的物理性质
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浓硫酸的性质及其稀释。
本节课从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演示得出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后,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探究识别酸或碱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视角、全方位地认识酸和碱,在实践中探究、分析、归纳、迁移,促进化学教育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在演示酸碱指示剂变色时,实际的颜色变化和理论的颜色变化不太一样,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的效果不理想;另外,学生在汇报探究实验结果时,语言表述方面也有所欠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