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微专题讲义:特殊方法测密度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微专题讲义:特殊方法测密度1

资源简介

内容 微专题:特殊方法测密度1(g=10N/kg)
姓名 日期 _____月______日 等第
1、小文和小红想测石块的密度,发现桌上的器材有:天平、砝码、烧杯、足量的水、胶头滴管.他们经过思考,进行下面的操作: (1)用调节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g. (2)为了测石块体积,他们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操作: a.把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并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3g. b.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145g. c.通过计算,求出石块的体积为____cm3,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 (3)实验结束后,他们进行讨论:若b操作中倒出水后,水面低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____(填“偏大”或“偏小”). (4)在这个实验中,若把天平换成另一种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利用其余部分器材,也可以测出石块的密度.请完成实验操作的步骤,并写出石块密度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 ①用细线把石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得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石块密度的表达式: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2、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实验用砝码盒中配备有100g、50g、20g、10g、5g的砝码.请填写下列空格: (1)调节天平前应将游码移至____处,然后调节____,使横梁平衡. (
2
3
4
5g
0
1
)(2)小明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盐水的体积V; B.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l; 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填字母代号). (3)小明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时,估计盐水和烧杯的总 质量在150g左右.加砝码时,用镊子夹取100g、50g砝码各1 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____g的砝码,试加其它砝码,同时调节游码. (4)如图是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________. (5)另一同学想测出某品牌牛奶的密度,为此他利用实验台上的弹簧测力计、空饮料瓶、水、细线等物品来测量.其操作步骤是: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饮料瓶的重力G1; ②在空饮料瓶中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瓶和水的总重力G2,计算水的体积V=________(用测出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ρ水已知);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具体方法和要测出的物理量并用字母表示) ④计算牛奶密度ρ=________.(用测出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3、某实验小组“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待测小石块,杠杆及支架,细线,钩码数个,刻度尺,烧杯,水适量。 【实验过程】 (1)把杠杆的中点固定在支架上并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细线将小石块拴好,把小石块和钩码m分别挂在杠杆的两边,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分别量出小石块悬挂处与支点的距离L和钩码所挂处与支点的距离l,由杠杆平衡条件得出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 (4)在烧杯内盛水,将小石块浸没水中,保持L不变,调节钩码m的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5)量出钩码所挂处与支点的距离d,则小石块所受水的浮力为______; (6)若水的密度为ρ,由阿基米德原理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 (7)由密度公式求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 3、小宇和同学们做了下面几个力学实验,请你和他们共同完成下列实验过程(g=10N/kg)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宇使用的是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①物体A浸没在水中之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随A的下表面浸入水中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浮力与______(选填“物体体积”或“排开液体体积”)有关。物体A浸没在水中后,所受的浮力为__N,且保持不变,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它浸没在水中的深度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②物体A的密度为_____kg/m3。 ③物体A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强p与其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像应该是丙图中的___。 (2)小宇和同学们采用如下方法测量B液体的密度,请你将实验数据补充完整;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B液体的总质量为150.4g; ②将B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体积为10ml; ③测量烧杯和剩余B液体的总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砝码和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质量为___g, 则B液体的密度为____g/cm3. (3)小宇将弹簧测力计挂着的物体A浸没在B液体中,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与_______有关。 5、小明按照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制作简易密度计. (1)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适量金属丝并用石蜡封口.塞入金属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______在液体中. (2)将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图(a)所示,测得浸入的长度为H;放到另一液体中的情景如图(b)所示,浸入的长度为h.用ρ液、ρ水分别表示液体和水的密度,则ρ液____ρ水(=/>/<),h与ρ水、ρ液及H的关系式是h=______. (3)小明根据图(a)在吸管上标出1.0刻度线(单位g/cm3,下同),再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标出了0.8、0.9、1.1、1.2的刻度线(图中未画出).结果发现,1.1刻线是在1.0刻线的____(上/下)方,相邻刻线的间距_____(均匀/不均匀). (4)为检验刻度误差,小明取来食油,先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其密度,然后再用这个密度计测量.但操作时却出现了图(c)所示的情形,这让他很扫兴.难道实验就此终止了吗?根据经验或思考,在不更换食油的情况下,你认为可以进行怎样的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课外兴趣小组,将塑料小桶中分别装满已知密度的四种液体后,用弹簧测力计称出它们的重力,记录了下表中的数据. (1)通过分析此表,小红同学发现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规律.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是_________. (2)若小桶中盛满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3 N,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3)小亮同学根据小红的发现,将实验时所用的弹簧测力计和小桶改装成了一个液体密度计.使用时,只需将小桶中装满待测液体,就可从弹簧测力计指针指示的位置直接读出液体的密度.请在图中把液体密度计的零刻度线和最大值刻度线向右延长,并标出相应的刻度值. 7、阅读了教材上“自制密度计”的课外小实验后,小叶和小王决定进行一下尝试。 (1)两人选择了一个由某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条形长方体A来制作密度计。小王测得A的质量为12g, 当它漂浮在不同液面上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g=10 N/kg) (2)小叶查阅了相关资料,在得知该材料的密度后,作出了图所示的ρ-V图像,据图像可以找到关于A的一些信息。两人发现A的质量可以在ρ-V图中用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出来,请你在图中用斜线画出这一阴影部分。 (3)小王想用理论推导的方法,在A上标注出各种密度值。他选择首先标注水的密度,在测量出A的长度为20cm后,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示意图。经过计算,他确定出水面位置应该在距A上表面h =____cm处,并作了标记。(ρ水=1.0×103 kg/m3) (4)为验证结果,两人将A放入足够多的水中,发现它不容易竖直漂浮。小叶在A的下端密绕了适量的金属丝(金属丝体积可忽略不计),制成了“密度计”B。小王提醒他,如果这样,B的刻度应该与A不同。为了重新标注,他们应该测量的一个物理量是_____。 (5)按照上述方法,两人在B上标注出了水、酒精、汽油等液体对应的刻度值,一个简易的密度计就制作成了。 8、彤彤过生日时,妈妈送给她一个内有“生日快乐”字样的小水晶球.彤彤想知道小水晶球的密度,于是她找来量筒、小玻璃杯和水,用如图所示的步骤测量出小水晶球的密度.由图可知:水晶球的体积是________ cm3,水晶球的质量是________g,水晶球的密度是_________g/cm3. 9、如图所示,珠珠利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量筒、保鲜盒、细线和记号笔测量台球的密度(ρ台球>ρ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空保鲜盒放在容器中,使其竖直漂浮在水面上,标记出水面的位置A。 ②将台球放入保鲜盒中,使其竖直漂浮在水面上,标记出水面的位置C。 ③用细线拴住台球,将台球浸没在水中(保鲜盒仍然漂浮),标记出水面的位置B; ④将保鲜盒和台球取出,向玻璃容器中加水至标记点C。 ⑤打开阀门向量筒中放水,待水面下降到B点时,读出量简中水的体积 V1, 继续向这个量简中放水,待水面下降到A点时,再次读出量简中水的体积V2。 ⑥台球的密度ρ台球=________(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参考答案: 1、(1)72;(2)30;2.4×103;(3)偏小;(4)石块的重力为G 将挂好的石块浸没在烧杯的水里,测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F 石块密度表达式: 2、(1)0刻线;平衡螺母;(2)BAC;(3)50;(4)测量中不能调平衡螺母;(5)② ;③在空饮料瓶中装满牛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瓶和牛奶的总重力G3 ;④; 3、(3)ml/L (5)mg(l-d)/L (6)m(l-d)/Lρ (7)lρ/(l-d) 4、(1)排开液体的体积;1;无关;1200;D;(2)139.4;1.1;(3)小于;液体密度; 5、(1)竖直漂浮;(2)>; ; (3)下;不均匀 ;(4)在烧杯内再倒入 些油(换用更深的容器,增大油面距容器的距离) 6、B;1500;如图所示;7、(1)0.12 ; (2)如图所示;(3)8;(4)B的质量或重力; 8、10;30;3;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