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主 题 02:声现象人教版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1234课标解读单元概述核心知识链接中考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 声音 特性第3节 声的利用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2年新课标解读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性及这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能用响度、音调和音色区分不同声音之间的差异。2.能够说明减弱生活环境中噪声的方法。3.能够列举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4.知道声波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5.会初步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提升自我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单元概述声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的感性素材多,可动手操作的活动多,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材按照声从“源”到“接收端”的信息流来安排教学活动,以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声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速的知识。教材特别注重让学生通过“做”“看”“感受”“听”“思考”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全方位地感知“声音”。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锻炼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到物理是有趣、有用的。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声的产生音调:探究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响度:探究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音色:演示实验。声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与信息声与能量思维导图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以在固、液、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介质.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声速: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回声:人耳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0.1s,障碍物与发声体最短距离17m传播声速产生核心考点1——声音 产生与传播★要点梳理★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振动停止,声源___发声。2.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可以传播___和___。声音的传播需要___,声音___在真空中传播。3.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有关。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一部分会被___回来的现象。振动振动停止信息能量介质不能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发射重难解析☆知识击破☆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速度查表可知,该金属管是由铁制成的。 重难解析例1.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件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解析】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纸盆上的小纸片不断地跳动,说明发声时纸盆在振动,间接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选项A正确。A典型例题例题2(多选题)关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C.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故A、B错误,C、D正确; 所以选C、D。C、D典型例题音调 响度 音色物理意义影响因素相关知识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频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Hz.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粗细)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指声音的特色、品质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振动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低则音调低。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与响度、音调无关核心考点1——声音 的特色音调频率:物理学中每秒内振动的次数。(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振动越快则频率越大,振动越慢则频率越小。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100Hz是指一个物体在1s时间内振动100次。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声音:人类能听到的声。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超过人类听觉上限)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低于人类听觉下限)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声。重难解析响度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则产生声音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则产生声音响度越小。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的影响因素:(1)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2)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重难解析音色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的不同。(声音特有的品质、音质)音色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音色是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重难解析声音的波形图图1所示,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声音频率较高;低音调的波形比较稀疏,声音频率较低。【波形的疏密程度反映出音调的高低】重难解析声音的波形图图2所示,高响度的波形高度较高,声音振幅较高;低响度的波形高度较低,声音振幅较低。【波形的高度反映出响度的大小】重难解析声音的波形图图3所示,不同音色的波形的形状不同。【波形的形状不同反映出音色的不同】重难解析1、响度大,声源的振动振幅不一定大,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在变,音调不变。有关特性的注意点3、弦乐器发声由弦的长短、粗细、和张紧程度有关: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4 、管乐、簧乐以及其他管类: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5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不是声音在延续,而是声源在振动和回声的作用.重难解析例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B.“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随着水面的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升高D.乐音的音调和响度若相同,其音色不一定相同A音色暖水瓶内的空气柱变短,振动频率变高,音调升高典型例题例2 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铜片长短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因此音调不同力度不同,振动的幅度不同,因此响度不同音调响度典型例题例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波形图可知,________图所示声音的音调高,________图所示声音的响度大。甲乙振动1次振动2次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小,响度小振幅大,响度大典型例题传递能量超声波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波碎石机传递信息诊断疾病:B超、超声波探伤金属探测仪:检测工件是否有裂纹回声定位:超声波碰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次声波:自然灾害会产生次声波,声学仪器接收到信息可以确定方位和强度。回声定位的应用倒车雷达、声呐、超声导盲仪声的利用核心考点3——声的利用例1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D.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A声波传递能量声波传递信息声波传递信息声波传递信息典型例题例2.下列现象表明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B.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昆虫的位置和速度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解析】重点分析能量的概念,具有能量的物体就具有做功的本领。在备选答案中,要判断哪一个事例表现声波传递能量,就必须分析哪一个事例中突出声波产生了能量。D×只能表明声能传递信息××√要使人耳鼓膜破裂需要具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来源于噪声的声波.典型例题物理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环保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①噪声②来源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运输和生活④控制噪声在声源处减弱或防止噪声的产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或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阻止或减少噪声的进入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③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①分贝: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②噪声的等级:30~40dB是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会影响睡眠和休息;90dB以上会严重影响听力③噪声的危害:心里危害、生理危害、物理危害核心考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例1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D.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不是噪声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典型例题例题2噪声污染对人体有很大危害,下列噪声的等级与危害相符的是( )A. 高于50dB的噪声将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B. 高于70dB的噪声将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C. 在30 ~ 40dB的环境中,人会感觉到烦躁D. 长期处在高于90dB的噪声环境中将会影响人们的听力D【解析】根据人对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分析:①为不影响休息和睡眠,不超过50dB;②为不影响学习和工作,不超过70dB;③为保护听力,不超过90dB。选项D正确。所以选D。典型例题例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解析】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都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D选项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B选项符合题意;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传入人耳,是在接收环节减弱噪声,C选项不符合题意。B典型例题链接中考1.下列环境中不能传声的是( ) A. 在海洋深处 B.在月球上 C. 在旷野中 D.在封闭的房内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振动停止以后,声音要慢慢消失D.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BB3.用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调4音符和F调4音符,这两个声音不的是(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4.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装饰、美观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提高声音的音调BC链接中考5.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A.他的眼睛根本就没有失明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C.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D、闭着眼6.闭着眼睛听到熟人说话也可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C.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CC链接中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