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主题02:声现象 课件(31页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主题02:声现象 课件(31页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主 题 02:声现象
人教版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1
2
3
4
课标解读
单元概述
核心知识
链接中考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 声音 特性
第3节 声的利用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022年新课标解读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性及这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能用响度、音调和音色区分不同声音之间的差异。
2.能够说明减弱生活环境中噪声的方法。
3.能够列举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4.知道声波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5.会初步运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提升自我的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能力。
单元概述
声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的感性素材多,可动手操作的活动多,便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材按照声从“源”到“接收端”的信息流来安排教学活动,以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声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速的知识。教材特别注重让学生通过“做”“看”“感受”“听”“思考”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全方位地感知“声音”。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锻炼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到物理是有趣、有用的。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
声的产生
音调:探究音调与哪些
因素有关?
响度:探究响度与哪些
因素有关?
音色:演示实验。

噪声的危害
和控制
声与信息
声与能量
思维导图
声音的产
生与传播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可以在固、液、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介质.
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声速: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
回声:人耳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
0.1s,障碍物与发声体最短距离17m
传播
声速
产生
核心考点1——声音 产生与传播
★要点梳理★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
体都在___,振动停止,声源___发声。
2.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可以传播___
和___。声音的传播需要___,声音___在真
空中传播。
3.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有关。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一部分会被
___回来的现象。
振动
振动
停止
信息
能量
介质
不能
介质的种类和温度
发射
重难解析
☆知识击破☆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
声音在金属管内传播的时间
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速度
查表可知,该金属管是由铁制成的。

重难解析
例1.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声音传播的条件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解析】扬声器播放音乐时,纸盆上的小纸片不断地跳动,说明发声时纸盆在振动,间接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选项A正确。
A
典型例题
例题2(多选题)关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解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故A、B错误,C、D正确; 所以选C、D。
C、D
典型例题
音调 响度 音色
物理意义
影响因素
相关知识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频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Hz.
指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粗细)
指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大小)
指声音的
特色、品质
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振动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响度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与响度、音调无关
核心考点1——声音 的特色
音调
频率:物理学中每秒内振动的次数。(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振动越快则频率越大,振动越慢则频率越小。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100Hz是指一个物体在1s时间内振动100次。
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
声音:人类能听到的声。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超过人类听觉上限)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低于人类听觉下限)
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声。
重难解析
响度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
物体振幅越大则产生声音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则产生声音响度越小。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的影响因素:
(1)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
(2)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重难解析
音色
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出它们的不同。(声音特有的品质、音质)
音色与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音色是分辨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重难解析
声音的波形图
图1所示,高音调的波形更密集,声音频率较高;低音调的波形比较稀疏,声音频率较低。【波形的疏密程度反映出音调的高低】
重难解析
声音的波形图
图2所示,高响度的波形高度较高,声音振幅较高;低响度的波形高度较低,声音振幅较低。【波形的高度反映出响度的大小】
重难解析
声音的波形图
图3所示,不同音色的波形的形状不同。
【波形的形状不同反映出音色的不同】
重难解析
1、响度大,声源的振动振幅不一定大,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在变,音调不变。
有关特性的注意点
3、弦乐器发声由弦的长短、粗细、和张紧程度有关:
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
4 、管乐、簧乐以及其他管类: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5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不是声音在延续,
而是声源在振动和回声的作用.
重难解析
例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
B.“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向暖水瓶中灌开水时,随着水面的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升高
D.乐音的音调和响度若相同,其音色不一定相同
A
音色
暖水瓶内的空气柱变短,振动频率变高,音调升高
典型例题
例2 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铜片长短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因此音调不同
力度不同,振动的幅度不同,因此响度不同
音调
响度
典型例题
例3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声音在同一个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波形。从波形图可知,________图所示声音的音调高,________图所示声音的响度大。


振动1次
振动2次
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幅小,响度小
振幅大,响度大
典型例题
传递能量
超声波
超声波清洗机
超声波碎石机
传递信息
诊断疾病:B超、超声波探伤
金属探测仪:检测工件是否有裂纹
回声定位:超声波碰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
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
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
次声波:自然灾害会产生次声波,声学仪器
接收到信息可以确定方位和强度。
回声定位
的应用
倒车雷达、声呐、超声导盲仪
声的利用
核心考点3——声的利用
例1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
D.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A
声波传递能量
声波传递信息
声波传递信息
声波传递信息
典型例题
例2.下列现象表明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
B.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昆虫的位置和速度
D.人突然暴露在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
【解析】重点分析能量的概念,具有能量的物体就具有做功的本领。在备选答案中,要判断哪一个事例表现声波传递能量,就必须分析哪一个事例中突出声波产生了能量。
D
×
只能表明声能传递信息
×
×

要使人耳鼓膜破裂需要具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来源于噪声的声波.
典型例题
物理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环保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①噪声
②来源
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运输和生活
④控制噪声
在声源处减弱或防止噪声的产生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或阻断噪声的传播
在人耳处阻止或减少噪声的进入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③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①分贝: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0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②噪声的等级:30~40dB是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
dB会影响睡眠和休息;90dB以上会严重影响听力
③噪声的危害:心里危害、生理危害、物理危害
核心考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例1关于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D.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不是噪声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典型例题例题2噪声污染对人体有很大危害,下列噪声的等级与危害相符的是( )
A. 高于50dB的噪声将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
B. 高于70dB的噪声将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
C. 在30 ~ 40dB的环境中,人会感觉到烦躁
D. 长期处在高于90dB的噪声环境中将会影响人们的听力
D
【解析】根据人对不同强度的声音的感觉分析:
①为不影响休息和睡眠,不超过50dB;②为不影响学习和工作,不超过70dB;③为保护听力,不超过90dB。
选项D正确。所以选D。
典型例题
例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解析】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都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D选项不符合题意;学校附近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B选项符合题意;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防止噪声传入人耳,是在接收环节减弱噪声,C选项不符合题意。
B
典型例题
链接中考
1.下列环境中不能传声的是( )
A. 在海洋深处 B.在月球上
C. 在旷野中 D.在封闭的房内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振动停止以后,声音要慢慢消失
D.只要我们对着高墙喊话,就一定能听到回声
B
B
3.用样的力弹同一琴的C调4音符和F调4音符,这两个声音不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装饰、美观 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 D、提高声音的音调
B
C
链接中考
5.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大侠双目失明,还能判断出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他的眼睛根本就没有失明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由于双耳效应,他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D、闭着眼
6.闭着眼睛听到熟人说话也可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
A.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 D.不同的人,声音的响度不同
C
C
链接中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