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语文九下《变色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用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反复无常的沙皇专制走狗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属于本单元的精读篇目,内容理解难度不大,情节较为曲折,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由于社会背景离现在较远,很容易流于肤浅的看热闹的状态。因此,要引导学生体会作家使用语言和动作对人物进行正面刻画的特点,来理解人物性格中所凸显的主题。学情分析本文的学习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学习,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在学习了几个小说单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个大体的把握。因此,在组织本课教学时,教师如果只停留对课文情节、语言、动作、心理等逐条分析上,学生必然毫无兴趣。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去解读小说,深入挖掘,可能更激起学生自动探求的欲望,发散学生的思维。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把握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2.借助“军大衣”的抓手,学生能自主分析奥楚蔑洛夫的荒唐之处,掌握解读小说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难点:认识奥楚蔑洛夫的荒唐之处,掌握解读小说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整个世界。——柏拉图二、温故知新1、背景介绍《变色龙》写于1884年,作家24岁时。那时正是俄国社会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下的最反动时期。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了亚历山大二世,不仅没解决任何社会问题,反而促使新上台的亚历山大三世采取了更加反动的高压政策:增强了宪兵警察等专政机构,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整个俄国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沙皇专制制度下的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作者介绍契诃夫,1860年出生在俄国,从20岁开始写作,一生写了中短篇小说470余篇,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等,人们把他和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赞扬他:“只需一个词就创造一个形象,只需一句话就可以创作一个短篇故事,而且是绝妙的短篇故事。”请同学们来说说如何来解读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本文讲述了木柴厂发生一起“狗咬人”事件,警官奥楚蔑洛夫正好经过,处理这件事,结果因为狗主人身份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判案的态度。三、自主探究活动1:“文似看山不喜平”。画出“情节曲线图”(提示:可根据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和小狗的态度变化)活动2:分析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提示:可抓住其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用四字词语或者不少于三个字的词语概括)要求:本节课将从人物和情节这两个方面去学习契诃夫的《变色龙》。全班分为两大组,一组完成“情节曲线图”,一组完成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分析。教师总结:情节一波五折。(板书)人物形象:装腔作势、欺软怕硬、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溜须拍马、攀附权贵三、巧抓细节活动1:找找奥楚蔑洛夫有反常或者矛盾的地方。明确:“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1)醋栗:一种落叶小灌木的果实,果期7—8月,夏季浆果,可以吃。“它后边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活动2:请大家把文章中所有关于军大衣的句子都找出来,体会其作用,并进行朗读,读出人物心理。①“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10)②“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20)③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29)教师追问,引导学生体会奥楚蔑洛夫的心理,指导朗读。小结:如果一出戏的第一幕,墙上有一杆猎枪,那么这杆猎枪在最后一幕必定要开火。——契诃夫的猎枪理论四、再析荒唐活动1:奥楚蔑洛夫的荒唐可笑不仅仅体现在穿衣方式上,还体现在他应变能力、行为方式以及自我认知,请各个小组讨论,再读文本,任选一个角度在文章中找到证据。角度:应变能力荒唐、行为方式荒唐、自我认知荒唐活动2:挑出两段关于奥楚蔑洛夫“变色”的文字,第八自然段和第二十七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可加上其动作及神态,感受一下他拙劣的演技。请两位同学示范朗读。其他同学评价。预设:应变能力的荒唐选段一:“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选段二: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活动3:说说课文以《变色龙》为题的妙处。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现在多比喻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含贬义。在俄语中,这个词的含义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见风使舵的小人”。小说用它来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以《变色龙》为题,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揭示了作者要批判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五、总结方法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变色龙”形象,让我们惊叹小说的精妙。本文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现实,善变的人往往不受欢迎,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待人处事的追求。让我们以小说中的人物为镜,时刻反省自己,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我们体会到了奥楚蔑洛夫的装腔作势,荒唐可笑。也了解到在解读小说的时候不仅仅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入手,还可以去找抓手、找细节、抓客观物象,如说军大衣,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路径:找——细节之处抓——客观物象手——思维路径六、作业布置:必做题: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找抓手的方法,再读《变色龙》,找一找奥楚蔑洛夫的其他“荒唐”之处。选做题:读契诃夫的其他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