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十三 环境保护税计算与申报 课件(共26张PPT)-《税费计算与申报》同步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项目十三 环境保护税计算与申报 课件(共26张PPT)-《税费计算与申报》同步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项目十三 环境保护税
计算与申报




任务一 环境保护税的基本原理认知
任务二 环境保护税纳税人和征税范围的确定任务三 环境保护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任务四 环境保护税的纳税申报
【学习目标】
(1)能明确环境保护税的基本原理,能判定哪些业务应缴纳环境保护税。
(2)能根据相关业务资料计算环境保护税。
(3)能根据相关业务资料填写“环境保护税税源明细表”、“财产和行为税纳税申报表”等申报表,并能进行环境保护税的纳税申报。
【思政目标】
(1)增强依法纳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增强制度自信,激发爱国情怀。
(3)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工匠精神。
(4)深入理解环境保护税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强化保护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
任务一 环境保护税的
基本原理认知
一、环境保护税的含义
环境保护税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征收的一种税。
二、环境保护税的发展
现行环境保护税法的基本规范包括: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2017年12月30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等。《环境保护税法》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同时停征排污费。
三、环境保护税的特点
(1)征收环境保护税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环境保护税是我国首个明确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独立型环境税税种,有利于解决排污费制度存在的执法刚性不足等问题,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环保意识和强化企业治污减排责任。
任务二 环境保护税
纳税人和征税范围的确定
一、环境保护税纳税人的确定
环境保护税纳税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任务三 环境保护税
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环境保护税计税依据的确定
(1)应税大气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
(2)应税水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
(3)应税固体废物按照固体废物的排放量确定;
(4)应税噪声按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确定。
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污染当量数,以该污染物的排放量除以该污染物的污染当量值计算。每种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具体污染当量值,依照《环境保护税法》所附《应税污染物和当量值表》执行。
二、环境保护税税率的判定
环境保护税税目税率见教材。
四、环境保护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应税大气污染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税大气污染物的应纳税额=污染当量数×具体适用税额
(二)应税水污染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税水污染物的应纳税额=污染当量数×具体适用税额
(三)应税固体废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税固体废物的应纳税额=固体废物排放量×具体适用税额
(四)应税噪声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税噪声应纳税额=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对应的具体适用税额
任务四 环境保护税
的纳税申报
一、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当日。
二、环境保护税的纳税期限
环境保护税按月计算,按季申报缴纳。不能按固定期限计算缴纳的,可以按次申报缴纳。
纳税人申报缴纳环境保护税时,应当向税务机关报送所排放应税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
纳税人按季申报缴纳的,应当自季度终了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纳税人按次申报缴纳的,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15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缴纳税款。
三、环境保护税的纳税地点
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当向应税污染物排放地的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环境保护税。
应税污染物排放地是指:(1)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口所在地;(2)应税固体废物产生地;(3)应税噪声产生地。
四、环境保护税的纳税申报实务
纳税人对环境保护税进行纳税申报时,应当填报“环境保护税税源明细表”(见表13-3)、“财产和行为税减免税明细申报附表”(略)、“财产和行为税纳税申报表”(见表6-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