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 第1课时 移民国家 农业地区专业化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 第1课时 移民国家 农业地区专业化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1.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5.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6.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7.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一个国家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对其他地方自然环境的影响。
8.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本章根据“选择世界上重要的国家”的区域选择原则,选择了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选择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巴西,同时近年来巴西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作为“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对区域和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加。
本章内容分为两节。第一节——美国,从移民国家、农业地区专业化、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三方面讲述。第二节——巴西,从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三方面讲述。
第一节 美国
第1课时 移民国家 农业地区专业化
本课时分为两个部分:移民国家、农业地区专业化。移民国家主要讲述美国的位置和领土组成;美国的人口特点及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美利坚民族的组成及各人种的来源;移民和多文化融合。
农业地区专业化主要讲述美国农业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美国农业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的好处,并能综合分析农业带的成因。
学生在完成前面关于国家、地区的学习后,已经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初步了解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逻辑关联,学习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但是对于美国这个大国的认识和知识网络的构建,仍待加强。
知识与能力 核心素养
在地图上指出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区域认知
运用图文资料说明美国的种族构成和特点及其影响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能够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美国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环境特征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能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美国的种族和人口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难点: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这些图片展示的是哪个国家的景观?
学生抢答(美国)。
教师过渡:下面我们将走入美国。
二、探究新知
(一)移民国家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美国在世界的位置图”和“美国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美国的半球位置及纬度位置。
(2)找出美国的领土构成及其海陆位置。
(3)说出美国本土四周紧邻的国家。
提示:(1)北半球、西半球。大部分位于30°N~50°N之间。
(2)美国由本土、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构成。本土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阿拉斯加位于北美洲西北部,夏威夷位于太平洋。
(3)北、南分别与加拿大、墨西哥相邻。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正文内容,教师提问:美国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导致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美国人口在世界排名第几?
学生回答。
提示:移民。世界第三。
3.教师对以下几个词汇进行讲述:
(1)移民:所谓移民是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自己的家乡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定居且加入该国国籍的人。
(2)移民国家:只有当一个国家的主体人口(大多数人口)为移民时,这个国家才能称为移民国家。
(3)美国的土著居民:是指祖祖辈辈都居住生活在美国本土、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即印第安人。
辨别:请学生辨别下列的情况是否属于移民:出国留学、到中国驻外使馆工作、出国旅游考察、出国劳务、在国外工作生活且拿到绿卡。
4.多媒体出示以下图文资料,思考:
(1)美国主要由哪几个人种构成?其中人口最多的是什么人种?
(2)美国的原住民现今占比如何?是什么导致了其人口大大减少?
(3)从以上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感想?
提示:(1)黑色人种、白色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
(2)1.5%。白种人的无情杀戮。
(3)美国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美国存在着严重的人权问题,白人在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享有特权,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遭受不平等的待遇,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种族不平等、贫富差距悬殊。
教师总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着种族歧视。
5.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74和P75的“阅读材料”,了解美国几名著名人士的祖先或祖籍以及华人对美国的贡献,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其他著名人士的祖先或祖籍以及华人对美国的贡献。
(二)农业地区专业化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美国的地形图”,思考:
(1)美国本土主要有哪几种地形?其呈现出怎样的地势特点?
提示:美国本土西部为科迪勒拉山系,中间为大平原,东部为低矮的山地。东西高,中间低,分南北纵列的西、中、东三大区。
(2)美国的河流与湖泊主要有哪些?
提示:密西西比河、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2.多媒体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对照教材“美国在世界的位置图”,说说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其中分布最广的是什么气候?
提示: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地中海气候等。温带大陆性气候。
3.多媒体出示“美国本土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其降水的分布规律。
提示:东部多,西部少。
4.教师提问:美国自然环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源三个方面分析。
教师总结: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北纬30°~50°之间,光热资源丰富。美国平原面积广大,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美国本土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东西高,中间低,大西洋和墨西哥湾的水汽可以深达内陆,降水充沛;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纵贯南北,为灌溉和航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5.活动探究:多媒体出示“美国本土农业带的分布图”,学生分组交流,完成下列活动,并展示。
(1)在图上找出美国主要的农业带(区)。
(2)根据图中A、B两项注释,归纳影响玉米带和乳畜带的主要因素。
(3)参照A、B、E三项描述,完成图中C、D的注释。
提示:(1)图上可以找出小麦和林牧业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小麦区、乳畜带、玉米带、混合农业区、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2)地形、气候、土壤、人口(市场、劳动力)等。
(3)C 这里地形以山地为主,土壤贫瘠,气温低且垂直变化大,降水少,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D 这里是亚热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并且有河流灌溉,适合种植亚热带作物。
教师点拨:在分析农业带(区)的形成原因时,主要考虑气候(气温、降水)、地形、土壤、人口(市场、劳动力)等因素的影响。
6.教师提问:美国的农业生产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实现了地区生产的专业化。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
学生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提示: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各地区优势条件,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高效率的机械化生产,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便于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耕作技术等,使农产品质量优良。
进一步追问:美国农业的发展对中国有什么启示?请为中国农业发展提出建议。
同桌间相互讨论,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美国农业的发展为中国指明了一个方向,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少,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因地制宜地发展当地的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走科技兴农的道路,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保证农产品的极大丰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我们也要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建立全国性的和地区性的商品粮和其他经济作物基地等。
          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美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点十分突出,是西半球国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一个国家。
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了美国的移民国情,了解了美国的位置范围以及美国的地形等自然环境,将农业的分布和美国的位置、地形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认识一个国家的能力。在教学中,一如既往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学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