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秋来凤县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卷道德与法治部分(60分)一、认真比较 四个选一(每题2分,共28分)1. “小学印象模糊,大学印象不深刻,唯独中学在我人生中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 ;“我后来能做点事情,与在中学时代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的这段话语告诉我们①中学时代是人生最辉煌、最精彩的时期②中学时代是人生学习活动的起点③中学时代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④要珍惜中学时光,为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一。从下列两幅图的对比中,“时间去时间去哪儿了A.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B.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C.树立合作学习的观念 D.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内在潜能3.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说过,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下列古语与这句话蕴含道理一致的是A.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B.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宜闻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4.在亚运会竞技赛场上,诞生了诸多跨国友谊——孙杨(中国)与朴泰桓(韩国), 黄宣优(韩国)与潘展乐(中国),张雨霏(中国)和池江璃花子(日本),他们是对手,更是朋友。这表明①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②跨国友谊更珍贵和长久③友谊长存需为朋友担当 ④交益友能体悟生命美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中学生小花以前与父母、弟弟一起生活,升入八年级后,父母把老家的奶奶接来 一起住了。那么,小花家的家庭结构发生的变化是A.联合家庭到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到核心家庭C.核心家庭到联合家庭 D.核心家庭到主干家庭6.下图的公式告诉我们A.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分担忧愁,减轻悲伤 B.团结就是力量C.朋友总是可以让我们转悲为喜 D.每个人都需要很多朋友7.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这说明①教师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物质保障②教师教我们科学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③ 教师教会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一切技能④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8.从右图漫画中可以汲取的人生智慧是①对他人评价不盲从②理性对待他人评价③他人评价都不正确④应拒绝所有他人评价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9.在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主人翁小哪吒面对“注定成魔”的安排吼出了 “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从而做出了与命运抗争的举动。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A.生活难免有挫折,挫折越多越容易成功B.所有人面对挫折的感受和态度都是一样的C.发掘生命的力量是对挫折最好的回击D.面对挫折,产生失落、焦虑的情绪是正常的,我们不必理会10.某初中学校以“顺境与逆境哪个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辩论赛,正 方观点为:逆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反方观点为:顺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下 列可以作为正方观点论据的是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②傅聪能成长为伟大的 音乐家离不开其父傅雷的悉心教导③梁思成成长为一代建筑大师离不开其父梁启超 的谆谆告诫④张海迪严重高位截瘫,但自学了医学、文学、外语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1应急车道,是专门供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或民警执行紧急公务等处理应急事务车辆使用的车道,也被称为“生命通道”。我们要保持“生命通道”畅通,是因为A.生命是脆弱的,要自立自强B.要保障其他车道的行车速度C.生命至上,要保障及时救援D.生命是独特的,道路是不同的12.小诗《短》写道: “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 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短得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经身处迟暮……”这首小诗启发我们①懂得生命的短暂,活出生命的精彩②延长生命的时间,追求生命的永恒③直 面生命的脆弱,放弃生命的延续④感悟生命的宝贵,探索生命的意义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13.春天来了,花草树木一片生机盎然。一些中国大妈,为了拍照,晒朋友圈,她们 身轻似燕,轻盈像猴,爬到树上,做千姿百态之势。还有的大妈使出九牛二虎之力, 让树下起了花雨,如果看到这类现象的发生,你会告诫她们①花草树木也是有生命的,要珍爱它们②这样做是不文明的,是道德低下的表现③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④大妈们的行为是热爱生活的表现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③14. 2023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新时代新征程,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名字,在岁月长河里永远闪亮。雷锋的事迹启示我们①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②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结合起 来,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③奉献社会就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④只有成为伟人、 这样的一生才是值得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二、情景呈现 回答问题(10分)15.小花常常通过写信与人交往:父母看信后,心里洋溢着幸福;老师看信后,增 添了几分欣慰。请你阅读下列两封信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信件一 敬爱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家里经历了很多事情,让我懂得了你 们的辛劳,感谢你们的付出。昨天冲着你们大喊大叫,是我不对。现在,我理解你 们的唠叨了……信件二尊敬的吴老师,您辛苦了!您不仅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还培育了我 们健康的心理。您既是我们的恩师,也是我们的朋友……(1)从信件一可以看出,小花非常孝敬父母。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3分)(2)信件一中小花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如何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3分)(3)为了建立起信件二中所描述的师生关系,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4分)三、阅读材料 分析问题(10分)16.材料一同济大学334寝室的四位男生全寝成功直博!当被问到直博有啥秘笈时,他们表示,自大二起,他们四人尽量坚持每天晚上10点前回寝室,睡觉前,空出半个小时的毫无保留地交流一整天的学习和实验情况。遇到困难和挫折吁,他们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各种难题提供解决的可能性。材料二 七年级(2)班的同学建立了一个“学习交流群”,大家在群里交流学习心得,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彼此联络感情,“学习交流群”成了他们依恋的家。材料三 小花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叫“天南海北”的网友,这个网友给她讲明星轶事,还常在网上晒他驾驶豪车的生活照。小花深深迷恋上了“天南海北”,竟答应他到恩施某宾馆见面。可当小花满怀期待赶到宾馆后,却被“天南海北”和几个不良青年控制住,后经警察全力解救才免遭厄运。(1)材料一,同济大学334寝室的四位男生成功直博的秘笈让我们感受到了友谊有哪些特质? (3分)(2)材料二说明网络交往具有哪些好处? (3分)(3)材料三警示我们网络交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分)四、探究实践请你参与(12分)17.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直冲苍穹,开启了中国第12次载人飞 行的壮丽篇章。某校七年级(1)班以“青春有梦 活出生命的精彩”为主题开展了 实践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想一想】成为“航天员”是汤洪波年少的梦想,这不仅挑战学习能力,更挑战生理与心理极限。执着勤奋的汤洪波不仅克服了种种难关,还不断消除太空知识的短板。他说:“一时做好一件事很简单,十年如一日则很难。可当这件事成为你的梦想,漫长的日子也会充满动力。”他的航天之旅不仅实现了个人的梦想,更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汤洪波追梦的故事告诉青少年梦想有何重要性? (4分)【做一做】为表达对汤洪波伯伯的敬意,某中学学生小花给汤洪波伯伯写了一 封信(如下)。写给汤洪波伯伯的一封信 敬爱的汤洪波伯伯: 我想对您说:您太了不起了!为了圆梦,您不怕苦,每天坚持训练,不断提升自己,这 种“奋斗进取”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想告诉您: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① ,希望自己能飞得更高、更远,做更好的自己。 做更好的自己要② ;③ ;④ 。 最后,祝愿汤洪波伯伯身体健康!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2023年11月9日(2)结合汤洪波的故事,请你根据材料提示把这封信补充完整。(4分)【谈一谈】“我是航天人费迪,邀您聆听我与航天员父亲费俊龙的故事。2005年,我13岁,您40岁,这一次您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前往太空;2022年,我30岁,您57岁,这一次您乘坐了我参与研制的飞船,再次出征太空,并完成了首次太空会师。”要说中国航天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那就是传承,正是一代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才有了今天中国航天的辉煌时刻。(3 )结合两代航天人的故事,谈谈你对“生命有接续”的认识。(4分)历史部分(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下列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科学依据体现在A.史书记载的远古神话传说 B.遗址中的烧石、烧骨等考古发现C.历史研究学者的研究文章 D.拍摄的关于远古人类的影音视频2.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出现在A.半坡遗址 B.良渚遗址 C.贾湖遗址 D.河姆渡遗址3.据《史记 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 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A.艰苦奋斗精神B.无私奉献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民族主义精神4.实物史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图1和图2集中展示了我国A.铸造工艺的高超B.早期文明的成就C.石器时代的风貌D.文字演变的历程5.《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梨,使用铁器, 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 “革命性突破”发生在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6.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A.儒家学说 B.墨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道家学说7.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把《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大量儒士进入各级政府机构为言,忠君寺礼的思想成 为主流。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为了A.延续了 “无为而治”思想 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C.解除了诸侯对朝廷的威胁 D.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8.秦王朝开创了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完成了 “地理空间”的整合;汉武帝 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 间的整合与凝聚”,采用的措施体现在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9.《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操于乌林、赤壁。”该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B.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C.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D.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10.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 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 B.完成经济重心南移C.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D.海外贸易高度发达11.我国古代有很多德高艺馨之人,人们为了纪念或赞美他们,往往把他们称为“圣人”,你知道的“医圣”和“书圣”是那两个A.扁鹊和孔子 B.华佗和孟子 C.张仲景和王羲之 D张仲景和锺繇12.如右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A.圆周率的计算 B.《大明历》的创制C.指南车的制造 D.千里船的制造13.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日种,十日不种一场空”体现了先民在 农业生产中A.重视因地制宜 B.主张种植水稻 C.关注农具革新D.强调不误农时二、材料解析题(11分)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修水利】材料一:“……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饥饿)。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也”。——《华阳国志·蜀志》【重变革】材料二:“勠力(尽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大意: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史记·商君列传》【兴江南】材料三:西晋的八王之乱及各族统治者的相互争杀,使北方陷入长期的混战之中,民不聊生……随着东晋政权在南方的建立,北方人口向南方迁移的规模更大。 据统计,截至南朝刘宋初年,南渡人口已达到90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1/6。同时,他们把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也带到了南方,江南地区得到很好的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根据岳麓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II》整理(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1分)根据材料,分析该工程的建成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分)(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 (1分)分析材料二所提及的措施对秦国农业和商业发展的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2分)(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三、材料解析题II (12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华夏之形成】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2分)【文化之交流】材料二:张骞拜别汉武帝出塞图(敦煌壁画)(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1分)该历史事件在推动文化交流的进程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民族之交融】材料三: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定迁都之计,十八年二月甲辰,诏天下,喻以迁都;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音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二十年,“诏改拓跋氏为元姓”…… 并任用南朝儒士制定礼乐制度,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3分)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孝文帝这次改革的意义。(2分)【中华之复兴】材料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将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4)根据材料四,指出民族交往交流对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作用。(2分)四、材料解析题III (11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古代中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既有沿袭,又有创新。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 (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及其意义。(3分)材料二:公之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什么制度?(2分)结合材料二指出该制度的特点。(2分)材料三:地方权力到中央权力的集中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不管是分权还是集权,都是某一时代特定的产物……集权组织机构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风凰网(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1分)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不能照抄材料,2分)2023年秋来凤县七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道德与法治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D 2B 3C 4B 5D 6A 7C 8A 9C 10C 11C 12A 13C 14A15.(1)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③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每点1分,共3分)(2)①掌握互相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②与父母发生冲突时,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③我们可以试着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④尝试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和需要,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⑤使用沟通的技巧:留息态度,关注事实,把握时机等。(任意3点即可得3分)(3)①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②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相互关心,相互理解;③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奋好问、与老师相互交流:④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每点1分,共4分)16.(1)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1分)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1分)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1分)(2)网络交往超越时空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朋友圈。(3分)(3)①我们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抗拒诱惑的能力。②不轻信网友,注意保护好隐私。③不随意约见网友,将线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谨慎。④在网上交往过程中,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每点1分,共4分)17.(1)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1分)有梦想,就有希望。(1分)人类有了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1分)梦想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1分)(2)①医生或老师等;②要扬长避短。;③要主动改正缺点;④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每点1分,共4分)(3)①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②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每点2分,共4分)2023年秋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6B D BB A D7-13D B C A C A D二、材料解析题I(11分)(1)水利工程:都江堰(1分,错字不给分)作用:起到了防洪、灌溉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农业的发展,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或: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意思相近即可,3分)(2)改革:商鞅变法(1分)影响:促进农业的发展,抑制了商业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2分)(3)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分)(4)因素:兴办水利工程、政策鼓励、稳定的社会坏境、生产技术的改进、劳动力的补充等。(任答两点即可,2分)三、材料解析题Ⅱ(12分)(1)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2分,融合而成,意思相近即可)(2)历史事件:张骞通西域:(1分)作用: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2分)改革措施:迁都洛阳: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建立士族制度: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关键词:迁都洛阳、改用汉语、改穿汉服、改汉姓、建士族制、与汉人通婚等,任答三条,3分)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4)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汇贯通,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两条,意思相近即可,2分)四、材料解析题Ⅲ(11分)(1)分封制;(1分)郡县制;(1分)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开创了此后中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分)(2)秦始皇或赢政(1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制度,1分):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分)(3)原因: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意思相近即可,1分)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年级道史答案.docx 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