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冶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学校: 姓名: 考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为60分。2.考生在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卷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进一步。下列与此观点一致的是A.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C.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D.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句话告诉我们①学习没有终点,我们终生都需要学习②学习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③学习伴成长,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④少年时期的学习最重要,长大后无需再学习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3.我国著名短跑名将苏炳添初中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他在跑步方面很有天赋。于是他参加了学校的田径队,经过刻苦的训练,发展了短跑的特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的成功之路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②做更好的自己,要扬长避短③极力掩饰自己的缺点 ④多为他人和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4.林丹和李宗伟是世界羽坛中顶尖的男单选手,他们在赛场上针尖对麦芒,场下却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用林丹的话说:“虽然大家代表不同的国家比赛,但是不代表我们就是敌人,我们是朋友。”林丹的这句话告诉我们①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④友谊是事业成功唯一基石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5.根据我市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发现每天上网比例占89.5%,每天上网超过两小时比例57.3%,上网交友比例58.3%,上网打游戏比例88.5%,你会提醒大家①合理安排时间,不沉迷于网络 ②磨砺坚强意志,享受学习之乐③慎重结交网友,避免上当受骗 ④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远离网络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6.成语“程门立雪”讲的是杨时从瀛洲调任浏阳,途中绕道洛阳,与游酢以师礼拜见程颐。当时程颐正在静坐冥休,杨、游二人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廊下等候。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程颐醒过来的时候,地下的雪已有一尺有余。这个故事①体现了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说明尊师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③说明师生之间彼此尊重,无话不谈④告诉我们,老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7.下列对校园生活“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是选项 微行为 微点评A 语文老师批评了我 只有表扬才能激励我们成长B 课堂上质疑老师的说法 质疑老师会影响师生关系C 与好朋友一起参加班委竞选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D 考试时偷偷给朋友递了“小抄” 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A. A B. B C. C D. D8.下列是小芳一天的表现,你认为错误的有①早上:小芳看到某平台发文说有一种特效药,赶紧将其分享到家庭群②上午:老师讲题时,小芳打断了老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③中午:回家后,小芳会看午间新闻,和爸爸讨论时事热点④晚上:晚饭后,小芳和妈妈散步时,把摆放在广场上的花卉拿回家欣赏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9.《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表格,对下列古语描述的行为,解读正确的是序号 古语 行为解读①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任何事都必须顺从父母意愿、不可逆其心意②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父母召唤,应愉快地马上应答,不可怠慢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时间的流逝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④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在规劝父母的时候,要和颜悦色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10.班超投笔从戎,封侯晋爵;陶渊明隐居山林,开创了田园诗派;鲁迅弃医从文,留下不朽名篇。这些告诉我们①生命是独特的 ②生命是不可逆的③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 ④选择不同的人生就能成功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11.阅读下列漫画。漫画突出的主题是 桃园三结义 俞伯牙与钟子期 廉颇与蔺相如 马克思与恩格斯A. 友谊 B. 学习 C. 珍爱生命 D. 艰苦奋斗12.“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刘腾远,自幼双耳失聪,但他从未自暴自弃,依靠人工耳蜗一路“闯关”。201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倾情帮助下,刘腾远在各门课程、各种竞赛和创新活动中屡创佳绩,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逐渐成为身边同学的榜样。由此可见,刘腾远①“止于至善”,向榜样学习 ②勇对挫折,不向逆境低头③自强不息,助力青春成长 ④努力学习,只为获得奖励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平均年龄77岁的“银发知播”群体借助互联网将他们毕生所学授予他人,传播知识与文化,传递科学精神,被评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他们的事迹说明了①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②服务社会意味着尽己所能,牺牲个人一切利益③社会为个人的成长提供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④奉献社会不是高谈阔论而是平凡的实际行动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14.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的魏刚,退休后投身于志愿者服务,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虽然在2016年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但开朗的他身体稍有好转就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志愿者工作中,上海疫情暴发时他主动到一线抗疫。魏刚的行为体现了①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③实现了生命价值 ④为了获得良好声誉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共32分)15.【亲情之爱】父母是我们成长中重要的见证者和陪伴者。在与他们的依恋和碰撞中,我们体悟着与父母的相处之道。初一(5)班同学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并准备办一份手抄报,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讨论小明:自从不参加课后补习后,我妈老是担心我的学习会跟不上,整天唠叨个不停,真烦人,为此我们还经常闹不愉快。◆手抄报(1)《游子吟》中描写的母爱令人感动,请在此基础上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孝亲敬长。(4分)(2)结合“讨论”,请为小明解除烦恼、化解与母亲的冲突提出三条温馨建议。(6分)16.2021年,初冬的黄石,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一颗心叫万众一心,有一座城叫众志成城。为共克时艰,某校拟开展“一封书信,传递温情”活动,邀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共同完成。同心抗疫·共克时艰——致全体同学的一封信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们的城市不得已“静了下来”。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黄石人,打响了这场疫情歼灭战。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广大党员干部、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志愿者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我们①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勾勒出这座城市的勇者形象。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携手筑牢疫情防线。为切实保护您及家人的身心健康,特向大家发出以下温馨提示:② 。我们一定能打赢疫情歼灭战,让我们的城市早日恢复往昔的烟火气!(1)请你运用“敬畏生命”和“活出生命的精彩”知识,从他们的行为对我们有何启示的角度补全以上书信内容。(6分)(2)请你结合“守护生命”相关知识,为同学们保持身心健康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17.某校七年级(3)班组织了一次微镜头征集活动,以下是评选出的三个镜头,请你根据以下三个镜头,回答问题。镜头一:谭刚是某镇初级中学初一学生,他放弃学业到一家快递公司打工赚钱。班主任老师让他重新回到课堂,继续完成学业。谭刚说,学习就是为了赚钱,现在出来打工和学习是一样的。而且我在学习方面没天赋,也找不到方法,还不如出来打工,让家里过上好日子。(1)假如你是小谭的班主任老师,请你运用学习的相关知识劝说小谭重回课堂。(2分)镜头二:小丽在日记中写道:“别人都天生丽质,唯独我就像一只丑小鸭。我觉得我就是一个自卑的人,做事情优柔寡断。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用一种‘旁观者’的视角观察自己的行为表现,每次做件事都会用这个视角看,做对了还好,做错了我就开始贬低自己。”(2)阅读完小丽的日记,你会对小丽说些什么?(4分)镜头三: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瓦吾小学,位于海拔2700米的昭觉县,地处群山中,一年四季云雾缭绕,被称为“云端小学”。学校有38名女足队员,每天坚持在“手工自制”的土地球场上训练。尽管地处偏远山区,场所简陋、环境恶劣,但“云端小学”的姑娘们不怨天、不怨地,坚持每天训练,“梦想加入中国队,为国争光”,这种为梦想拼搏努力的姿态,与永不言弃、坚韧不拔、在逆境中不断前行的“女足精神”相互映照,共同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3)根据“云端小学女足精神”,谈一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6分)大冶市2023年秋季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分)题号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答案 A C B B A C B D A C C B A D D二、非选择题(共30分)33.(共7分)⑴(2分)①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确立县制。(答出任意一点即可)②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⑵(2分)①原因: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推行郡县制。⑶(3分)①阶段: 邦联式统一. 联邦式统一 、中央集权制统一。(1分,如果答案不完整,给0.5分)②特点:向四方扩展;比前一个王朝疆域大。(2分,如果只答出一点,给1分)34. (共8分)⑴(2分)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②皇帝⑵(3分)①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仁者爱人;。②百家争鸣③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⑶(3分)①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绸、茶叶、瓷器等传送到了世界各地;西域、西亚甚至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了中国。②西安③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5.(共8分)⑴(3分)①十六国; ②南朝阶段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⑵(3分)A:鲜卑 B: 羌 C:氐⑶(2分)①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饮食种类与以前相比更加丰富。(1分)②原因:北方的民族大交融;南北方的交流;丝绸之路传入的物种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36.(共7分)⑴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2分)⑵【评分标准】(见下表)等级 分值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结论一等 (4~5分) 观点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 (2分)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分) 围绕观点和论述进行提升(1分)二等 (3~4分) 观点明确。(1.5分)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1.5分)三等 (2~2.5分) 观点不够明确。 (1分)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1分) 没有结论;或有结论,但只是重复观点没有提升(0~0.5分)四等 (0~1分) 没有凝练出观点。(0分)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0~0.5分)【示例】(只是参考示例,不拘泥于此答案;评分分值参照上面的评分标准)观点:暴政亡国论述:夏王桀在位时期,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最终被商的首领汤所灭。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最终被武王所灭。结论:由此可见,君主实行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朝代的灭亡,统治者只有勤政爱民,才会赢得人民的支持,国家才会长治久安。大冶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学校: 姓名: 考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间为602.考生在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答题。3.所有答案均须做在答题卷相应区域,做在其他区域无效。三、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8.北京人遗址发现近10万件石器,这些石器的打制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砧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等。这表明北京人生活在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铁器时代19.右图是我国原始居民的两种房屋复原图,造成其样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生活习惯不同B. 审美观念不同C. 自然环境差异D. 经济水平差异20.《淮南子》记载:“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这一记载A. 完全不具有可信性 B. 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C. 反映了国家的出现 D. 与考古发现互相印证21.“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统治格局”。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周代的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世袭制 D. 刺史制度22.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A. 甲骨文 B. 小篆 C. 隶书 D. 行书23.下面是某书的部分目录。这部书主要介绍的是一、“四六分水”与鱼嘴分水排沙机理 二、“深淘滩、低作堰”与飞沙堰的节制功能 三、渠首永久性的进水口——宝瓶口A. 秦长城 B. 灵渠 C. 都江堰 D. 秦始皇陵兵马俑24.“文帝二年,十二年,曾两次下诏免除百姓一半田租,将十五税一的税率降至三十税,文帝十三年,更下令免除全部田租,算赋也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景帝即位当年,就免除了一半田租,实行三十税一,并成为定制,为后代所继承。”这说明汉初统治者A. 提倡勤俭治国 B.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 废除严刑峻法 D. 倡导儒家思想治国25.下图反映的是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社会问题,统治者解决此问题所采取的对策的是A. 政府盐铁专卖 B. 实行察举制C. 建立刺史制度 D. 实施“推恩令”26.“至神爵二年,匈奴逐日归降汉朝,郑吉派兵迎之,宣帝又命郑吉监护车师西北方(北道)各国的安全,因总领两道,遂号都护,此后‘都护’就成为西汉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据所学知识,“神爵二年”应该是A. 公元前60年 B. 公元60年 C. 公元前68年 D. 公元68年27.西汉是我国历史上横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根据时间轴,计算一下西汉王朝共存在了多长时间A. 193年 B. 194年 C. 210年 D. 211年28.“坐堂行医”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至今在长沙湘雅医院还立有其雕像,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医学伟人对湖南的源源遗泽。这位“坐堂医生”是A. 扁鹊 B. 华佗 C. 张仲景 D. 贾思勰29.对比下列两幅形势图,由此可以推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 东汉末年形势图 三国时期形势图A. 各民族隔阂消解出现大交融 B. 政权从分裂割据到局部统一C. 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D. 科技文化发达南方超过北方30.东晋诗人谢灵运的《山居赋》提到,原种植于北方的麻、粟、豆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树等果树,在东晋时期出现在了南方。这反映出A.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 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C.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D. 南方政权更迭频繁31.右图是北魏皇族拓跋羽《元羽墓志》碑(局部)的墓志铭。元羽,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同父异母的弟弟。墓志铭中,他的名字是“元羽”。这反映出A. 钟繇书法逐渐成为标准书体B. 北魏时期民族隔阂完全消解C. 北魏皇族与汉族通婚(元羽墓志铭(局部))D. 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32.右图为香港邮政于2015年12月8日推出的一套以“中国古代科学家”为主题的特别邮票中的一枚。图中圆及其内的正多边形代表了祖冲之借鉴自三国时期刘徽的计算方法“割圆术”,下侧的横竖短棍代表了其借助的中国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以上邮票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A. 祖冲之的机械制造成就B. 祖冲之的成就传入日本C. 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合D.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四、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0分)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居五年,秦人富彊,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摘自《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答出一项即可,不得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材料二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秦国统一“天下”的工作完成,出现了亘古未有的新政治局面。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到此乃有统一帝国的出现。在此以前,周室中央,对于诸侯国的内政,是无法过问的;到此集权的中央政府建立……没有任何人或任何势力,敢与中央抗拒……在此之前,“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摘自傅成乐《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到秦朝才有“中国”这个具体概念?为了管理庞大的帝国,秦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样的地方行政体制?(2分)材料三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经历了由夏、商外服制即邦联式统一走向周代分封制即联邦式统一,再走向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这样三个阶段。……与此相适应,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疆域也总是随着中华民族不断壮大而滚雪球式地向四方扩展,历史上后一个王朝的疆域一般而言总比前一王朝要大一些。——摘自董恩林《问学求通:董恩林自选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统一经历的三个阶段并归纳历代王朝疆域扩展的特点。(3分)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几千年来历经沧桑,但她的疆域能够基本维持,她的众多民族不仅未曾分散,而且日益团聚,这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在此制度下,最高统治者是谁?(2分)材料二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有一个时期至关重要,公元前500年左右,东方西方,群星璀璨,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均在这个时期诞生,中国、印度、希腊,三大古典文化中心最终形成,其所产生的文化,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人类的思想与生活。这个时代,是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称其为轴心时代。——摘自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关于“人”的思想观点是什么?在中国的“轴心时代”,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什么局面?说说这一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3分)材料三“丝绸之路”是因古代中国丝绸的商贸之旅而命名。几千年间,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穿越崇山峻岭,跋山涉水,将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茶叶、瓷器等传送到了世界各地;同时,还把中亚的汗血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美洲的棉花、烟草等传入中国。——摘自【美】比尔·波特《丝绸之路》(3)从材料三中找出证据解释古丝绸之路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今天的哪座城市?这条“丝绸之路”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3分)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材料一(1)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一中①、②填写完整。根据图示,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政治局势呈现的阶段特征。(3分)材料二(2)观察地图,写出图例中相应的内迁民族名称。(3分)A: B: C: 材料三“胡饼”原是胡人的主食,魏晋南北朝时,“胡饼”传入中原,成为汉人喜爱的面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等副食在汉人中间广泛流行。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南方的荔枝、香蕉等特产闻名北方。北方还可吃到西域的西瓜、葡萄、胡瓜(黄瓜)、茴香等蔬果。——摘编自曹文柱《中国社会通史》(3)根据材料三,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饮食出现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36.根据下面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7分)时间 事件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公元前475年 战国时代开启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公元9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公元25年 东汉建立184年 黄巾起义爆发200年 官渡之战208年 赤壁之战220年 魏国建立,东汉灭亡221年 蜀国建立229年 吴国建立266年 西晋建立280年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吴国建立后加强大陆与台湾联系的具体史事。(2分)(2)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5分)【示例】观点: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2分)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割据称雄时期,但经过长期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秦之后的汉朝继承秦制,并且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加之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280年西晋最终统一中国。(2分)结论:由此可见,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统一是潮流,是历史发展的趋势。(1分)七上期末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C 2、A 3、B 4、B 5、D 6、B 7、C 8、CD 10、B 11、A 12、C 13、B 14、C材料分析题(1)①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②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每点2分,共4分)(2)①要理解父母担心我们学习这一行为中蕴含的爱,接纳父母的做法;②要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变化和需要;③要努力学习,让父母放心。(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16、①生命至上,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②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③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们生命的关怀。④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每一个人。⑤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要发自内心的自愿选择。⑤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⑥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⑦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每点2分,共6分)(2)①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养护精神家园,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每点2分,共4分)17、(1)镜头一:①中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学习不只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会如何做人;②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学习,可以通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每点1分,共2分)(2)①告诉小丽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②要懂得接纳和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③要扬长避短,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展现自己的才华,做更好的自己。(每点2分,共4分)(3)①实现梦想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②努力需要立志,把自己最重要的人生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③努力需要坚持,只有坚持努力,才有机会离梦想更进一步;④努力需要方法。(每点2分,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4-2023年秋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docx 7-5-2023年秋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docx 【教研室提供】湖北省大冶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教研室提供】湖北省大冶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