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导学案探究及课后练习答案 【合作探究一】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有关方面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方向和重点,聚焦新疆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有效支持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和民生持续改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该州转变过去经济发展粗放方式,抓住“一带一路”倡议重要机遇,积极推出一系列地方性法规,颁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红枣产业促进条例》《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香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多年来农产品侵权损害果农切身利益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入选国家名录,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出台《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不断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我国为什么要开展援疆工作?(2)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如何推动本地区发展的?【合作探究1】(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开展援疆工作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进步,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2)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改变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重要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治州依法制定自治条例,解决侵权问题,维护果农利益,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合作探究二】探究任务:从政治与法治的角度分析民族地区的发展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日,也是雪域儿女世世代代铭记的日子。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开启了西藏走向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从1951年到2023年,历史如何定义雪域高原这翻天覆地的72年?——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废除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西藏各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中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消除了困扰高原数千年的绝对贫困,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西藏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笃定前行的原因。【合作探究2】.①西藏坚持党的领导,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西藏笃定前行的根本保证。②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西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调动了西藏各族人民笃定前行的积极性、创造性。③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落实民族方针,为西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④西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笃定前行。【合作探究三】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指导宗教界广泛开展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宗教活动场所等活动。深入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主动学习宗教政策法规,正确看待国法与教规的关系,不断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支持宗教界加强自我管理。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要求,加大宗教人才培养力度。各宗教主动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同时,在独立自主、相互尊重、平等友好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宗教关系日益健康和谐。(1)我国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宗教工作?(2)有人认为,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是鼓励公民信仰宗教的。 请你对该观点加以评析。【合作探究3】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以“导”的态度对待宗教,引导宗教界人士依法开展宗教活动,增强其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公民意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有利于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2)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虚幻反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来看,虽然存在对社会积极作用的一面,但是消极作用占据主要方面。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公民信仰的选择,但不鼓励公民信仰宗教。课后练习一、单选题1.二十多年来,香港保持了社会发展与稳定,尤其是全国人大通过的《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了“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确保了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制度,使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稳健运行。该《决定》( )①完善了区域自治的基本制度,维护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②维护了宪法和香港宪制秩序。切实捍卫了国家主权完整③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全面立法,赋予香港享有高度的自治权④完善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制度体系,提高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近年来,新疆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石榴籽”文艺小分队戏曲进乡村、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展览园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中华文化的涓涓细流浸润新疆各族人民心田。上述活动有利于( )A.夯实民族平等的制度基础 B.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C.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D.促进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3.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对这一“共同体”理解全面的是( )A.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经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B.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文化共同体、政治共同体C.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D.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经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政治共同体4.藏医药是藏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人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藏医药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各族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合作意识。由此可见( )①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②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增进各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障③文化自治权对促进藏族传统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④民族团结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十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和人大民族自治区代表团审议中,都会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 )①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为民族团结奠定政治基础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少数民族自治的权利③发挥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保障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携手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各民族守望相助,与党同心,与国同行。进入新时代,内蒙古自治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社会繁荣稳定,成为我国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这表明( )①建设好民族自治区有利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③民族分布特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④爱民族与爱祖国相统一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3年2月6日,重庆铜梁区召开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会议指出,要发挥好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在联系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理论宣讲和传道讲经之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向基层群众宣传延伸,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②宗教界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坚持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③中华民族大团结,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④民族宗教界自觉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巩固爱国统一战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党的十八大以来,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各有关方面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投入资金之巨、参与人员之多、覆盖领域之广前所未有,援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有力促进了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涉藏州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为受援地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广大援藏干部人才缺氧不缺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初心使命。对口支援西藏( )①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②彰显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③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④有利于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进入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尊重该场所所属宗教的信仰和习俗。宗教活动场所不得擅自到本场所外组织、举行宗教活动。这一办法的出台( )①尊重和保护了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科学化方向③能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规范化水平,维护宗教和顺④说明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持中国化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目前,党全面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与宗教界的关系和谐融洽;部分宗教团体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对话模式;在独立自主等基础上,我国宗教界已与超过80个国家的宗教组织建立了友好关系。这表明,做好宗教工作需要( )①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②与境外宗教团体减少交流,谨防渗透③保护宗教活动,引导人民群众信教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3年以来,河北承德市积极落实国家三部委《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优化文化旅游产品供给,释放产业发展势能,全力打造旅游促“三交”示范城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该计划的实施( )①巩固了民族团结,让各族人民群众充分共享我国改革发展成果②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提高了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③保障了民族自治机关充分地行使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自治权④有利于夯实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目前,我国有一些民族地区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时,因无法适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教学,导致部分学生辍学。有些青壮年劳动力因不懂普通话、不识汉字导致无法走出村寨、外出务工或经商。为了提高国民基本素养,国家进一步加大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加大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有利于( )①开辟民族地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路径②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国家统一③实现民族共荣,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④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简答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结构调整,从财政投入到金融支持,从生态建设到资源开发补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下,一系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推上了不断提速的快车道。材料二 “所有问题都应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一旦离开民族融合、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大前提,所有的民族幸福、民族尊严、民族骄傲都将无从谈起。永远不能忘记,我们56个民族组成的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云南民族学专家木桢说。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走上快车道的原因。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该决定维护了宪法和香港宪制秩序,切实捍卫了国家主权完整:完善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制度体系,提高特别行政区治理效能,②④符合题意。区域自治一般指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香港是“一国两制”之下的高度自治与区域自治有本质区别,①说法错误。《决定》不是为香港全面立法,也没有赋予香港享有高度的自治权,③表述错误。2.答案:B解析: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平等的制度基础,材料未涉及,A排除。B:新疆持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石榴籽”文艺小分队戏曲进乡村、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展览园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中华文化的涓涓细流浸润新疆各族人民心田,这有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B符合题意。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C错误。D:材料强调的是文化活动,未涉及促进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D排除。故本题选B。3.答案:D解析:D: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的民族共同体,表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经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故D符合题意;ABC:本题问理解全面的选项,按照材料分析可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而ABC表述不全,故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答案:A解析:①:题干中我国大力支持藏医药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各族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进一步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合作意识,表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①符合题意。②:藏医药产业的发展当地各族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进一步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合作意识,表明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增进各民族团结提供了物质保障,②符合题意。③:题干中我国大力支持藏医药产业的发展,不涉及文化自治权,③不合题意。④:题干中我国大力支持藏医药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各族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侧重各民族共同繁荣,没有体现民族团结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5.答案:D解析:本题涉及的评价情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增强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①错误。题干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不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且不是所有的少数民族都实行自治,我国保障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②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政协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和人大民族自治区代表团审议中,都会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因此需要发挥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保障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携手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④正确。6.答案:B解析:①④: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各民族守望相助,与党同心,与国同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社会繁荣稳定,成为我国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这表明建设好民族自治区有利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爱民族与爱祖国相统一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故①④入选。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故②不选。③:民族分布特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情况,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政治基础,故③不选。故本题选B。7.答案:B解析: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可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有利于集中人民智慧,共建社会主义社会,①正确。宗教界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理论宣讲和传道讲经之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向基层群众宣传延伸,可以看出民族宗教界自觉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巩固爱国统一战线,④正确。应坚持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②错误。材料强调民族宗教界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未涉及民族关系的内容,③不符合题意。8.答案:D9.答案:A解析:任何组织或者个人进入宗教活动场所应当尊重该场所所属宗教的信仰和习俗,体现了这一办法尊重和保护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宗教活动场所不得擅自到本场所外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体现了这一办法尊重和保护公民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①正确;以出台办法的形式为规范管理宗教活动场所提供依据,有利于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和顺,③正确;宗教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②中“坚持我国宗教的科学化方向”说法不妥;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强调的是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材料对此没有涉及,④不符合题意。10.答案:B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党全面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与宗教界的关系和谐融洽;在独立自主等基础上,我国宗教界已与超过80个国家的宗教组织建立了友好关系。这表明,做好宗教工作需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②错误,“与境外宗教团体减少交流”说法错误,在独立自主等基础上,我国宗教界已与超过80个国家的宗教组织建立了友好关系;③错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而不是引导人民群众信教,信教不信教是群众个人的自由,国家不加以引导。故选:B。11.答案:B解析:旅游能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夯实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石,巩固民族团结,让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我国改革发展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④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和汉族政治、经济地位平等,②表述错误。该计划的实施与保障民族自治机关充分行使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自治权无必然联系,③排除。12.答案:C解析: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有利于提高国民素养,帮助民族地区的青年走出村寨、外出务工或经商,从而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新型民族关系,②④符合题意;推广通用语言文字不是共享发展成果的新路径,①不选;③中“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的说法错误,不选。13.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2)党和国家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调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建设家乡的积极性。(3)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扶持和优惠政策及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4)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