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第二框 把握适度原则 导学案【课标解读】科学精神: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辩证分析、看待问题的素质。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公共参与:抓住机遇参与实践,注意从小事做起;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预习自测】1、在“度”中,质和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使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防止“过“或“不及”。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 )A.适可而止 B.对症下药 C.量体裁衣 D.因地制宜2、关于“度”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 ②度是事物保持自己量的质的界限 ③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④质和量的统一为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3、“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等名言和成语给我们共同的哲学启示是(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循环往复,不断前进C.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D.脚踏实地,注重积累【核心知识点】一、适度的含义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2)关节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2、遵循适度原则(1)适度:就是适当的程度。(含义)(2)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3)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二、掌握适度原则1、适度原则的必要性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2、适度原则的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如何遵循适度原则(1)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2)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3)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①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②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体系构建】【习题演练】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保持液态不变的温度范围为0-100 C。可见,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①0~ 100 C是保持水为液态的度②0~ 100 C是保持水为液态的关节点③突破0 C或100 C ,水就会变质④超出0~ 100 C的范围,水的状态会发生根本改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阶段。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历经“2G跟随、3G突破”,实现“4G同步、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并且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了6G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这表明( )①事物总处于持续的渐进变化发展中②持续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③遵循适度原则并不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④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小满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与大暑小暑、大雪小雪、大寒小寒等不同,二十四节气中并无大满这个节气,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讲“中庸”之道,忌讳“太满”“大满”,认为“物盈则倾”“物极必反”的观点相一致。这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飞跃性发展②创造条件促使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③处理好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关系,把握适度原则④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医疗用药剂量分为“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极量——中毒量——致死量”,由此可见( )①常用量的度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②常用量的度应在“最小有效量”与“致死量”之间③常用量的度的关节点是“最小有效量”和“极量”④常用量的度的关节点是“中毒量”和“致死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坚持适度原则,是坚持“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反对凡事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思维方式。以下属于折中主义思维表现的有( )①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②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③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坚持分寸,防止过犹不及④在利害关系中坚持权衡利弊,分清主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 D D B D D A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